一种新型防脱刻度外壳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03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引流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防脱刻度外壳引流管,包括引流管、转接头、电感式接近传感器、控制器和报警器,引流管的内部容腔与转接头的内部容腔相连通,引流管的相对侧壁开设有凹槽和腔道,转接头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弯管,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水囊,水囊的内部容腔连通有腔道,且腔道远离水囊的一端与弯管的内部容腔相连通,转接头靠近弯管开口处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远离转接头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条,连接条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塞板,塞板远离连接条的一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塞柱;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预防引流管发生脱落,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脱刻度外壳引流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引流管
,具体为一种新型防脱刻度外壳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0003]术后疼痛的患者以及一些意识欠清的患者由于烦躁不安,以及一些意识不清的患者的的双手可能会误碰引流管造成引流管脱落,同时而现有的引流管上大多没有刻度,很多医护人员大多通过目测引流管上的定位点对患者是否脱管进行把控,一旦观察出现误差,容易造成安全问题,进而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降低医护士人员对患者进行外科引流时的工作量,提供一种新型防脱刻度外壳引流管。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新型防脱刻度外壳引流管,包括引流管、转接头和电感式接近传感器,所述引流管的内部容腔与所述转接头的内部容腔相连通,所述引流管的相对侧壁开设有凹槽和腔道,所述转接头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弯管,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水囊,所述水囊的内部容腔连通有腔道,且所述腔道远离所述水囊的一端与所述弯管的内部容腔相连通,所述转接头靠近所述弯管开口处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转接头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塞板,所述塞板远离所述连接条的一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塞柱;<br/>[0007]所述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绷带,所述绷带相远离的两端外表面分别设置有魔术贴公头和魔术贴母头,所述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远离所述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上表面设置有报警器。
[0008]在一优选的专利技术方式中,所述引流管的两端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且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二定位点之间的所述引流管外表面设置有刻度条。
[0009]在一优选的专利技术方式中,所述腔道、所述水囊和所述凹槽的数量都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腔道的长度差为3cm。
[0010]在一优选的专利技术方式中,所述塞柱的外径与所述弯管的内径相适配,且所述塞柱为橡胶塞柱。
[0011]在一优选的专利技术方式中,所述塞板靠近所述塞柱的一侧面边缘固定连接有环形板。
[0012]在一优选的专利技术方式中,所述转接头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转接管,且所述转接管
的内部容腔与所述转接头的内部容腔相连通。
[0013]在一优选的专利技术方式中,所述电感式接近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0014]在一优选的专利技术方式中,所述固定块、所述连接条、所述塞板和所述塞柱的数量都为两个,且所述固定块、所述连接条、所述塞板和所述塞柱对称设置在所述转接头的相对两侧面。
[0015]在一优选的专利技术方式中,所述引流管的左端内部容腔连通有前端管体,且所述前端管体呈十字型。
[0016]在一优选的专利技术方式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前端管体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8cm

22cm,所述水囊的直径范围为1cm

3cm。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中,先将引流管的前端管体置入患者体内,直到第一定位点的一端也没入到患者体内时,使两个水囊分别位于患者的体内和体外,接着利用连接条和塞板的配合将塞柱从弯管的内部抽出,然后向弯管的内部注水,水流进入弯管后会经过腔道流向水囊的内部,此时水流会将两个水囊慢慢变大,以便将引流管没入体内的一端卡住,从而预防引流管发生脱落,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0019]2.本专利技术中,利用绷带、魔术贴公头和魔术贴母头的配合可以将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定位在靠近患者伤口处的引流管上,当意识不清的患者手企图靠近伤口处拔出引流管时,电感式接近传感器会将感应到双手不断靠近引流管的距离通过数据线反馈给控制器,此时控制器会立马控制报警器发出语音报警,及时提醒看护人员或医护人员患者,以便医护人员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制止,预防患者意外将引流管拔出造成脱落,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0020]3.本专利技术中,当引流管上的第一定位点没入患者体内后,医护人员通过刻度条上显示的刻度,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判断患者体内引流管的长度,了解引流管的位置,对插入患者体内引流管的深度进行准确把控,防止医护人员将引流管插入患者体内时,由于把控不精准导致对患者体内造成二次损伤,从而提高对患者引流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图2中的A处的放大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图2中的B处的放大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感式接近传感器上连接结构立体图。
[0026]图中标记:1

引流管、2

转接头、3

第一定位点、4

第二定位点、 5

刻度条、6

弯管、7

腔道、8

水囊、9

凹槽、10

固定块、11

连接条、12

塞板、13

塞柱、14

环形板、15

报警器、16

转接管、17
‑ꢀ
电感式接近传感器、18

绷带、19

魔术贴公头、20

魔术贴母头、21
‑ꢀ
数据线、22

控制器、23

前端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下面将结合图1

图5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防脱刻度外壳引流管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9]参照图1

5,
[0030]实施例:
[0031]一种新型防脱刻度外壳引流管,参照图1,包括引流管1、转接头2和电感式接近传感器17,转接头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转接管 16,且转接管16的内部容腔与转接头2的内部容腔相连通,将转接管16与外部管道进行连通,便于将患者体内引流出来的液体排掉;电感式接近传感器17的型号为IQ40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脱刻度外壳引流管,包括引流管(1)、转接头(2)和电感式接近传感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的内部容腔与所述转接头(2)的内部容腔相连通,所述引流管(1)的相对侧壁开设有凹槽(9)和腔道(7),所述转接头(2)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弯管(6),所述凹槽(9)的内部设置有水囊(8),所述水囊(8)的内部容腔连通有腔道(7),且所述腔道(7)远离所述水囊(8)的一端与所述弯管(6)的内部容腔相连通,所述转接头(2)靠近所述弯管(6)开口处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远离所述转接头(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条(11),所述连接条(11)远离所述固定块(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塞板(12),所述塞板(12)远离所述连接条(11)的一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塞柱(13);所述电感式接近传感器(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绷带(18),所述绷带(18)相远离的两端外表面分别设置有魔术贴公头(19)和魔术贴母头(20),所述电感式接近传感器(1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数据线(21),所述数据线(21)远离所述电感式接近传感器(17)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22),所述控制器(22)的上表面设置有报警器(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脱刻度外壳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的两端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点(3)和第二定位点(4),且所述第一定位点(3)和所述第二定位点(4)之间的所述引流管(1)外表面设置有刻度条(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脱刻度外壳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道(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欢王静陶倩杨明芳王福容何蕾谌莉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