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990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光学膜片包含本体、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以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第一棱镜结构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每一个第一棱镜结构具有第一延伸方向。第二棱镜结构设置在第二光学面上。每一个第二棱镜结构具有第二延伸方向。第一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延伸方向。一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延伸方向。一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延伸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揭露涉及一种光学膜片及其应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产生较大出光视角的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及使用此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欧盟定义的车用显示器,因考虑到正副驾驶的观看视野角度,故订定有视角规范(Deutsches Flachdisplay Forum),故目前的车载产品规格都参考此规范来设计。
[0003]目前背光模组所使用的棱镜片主要是用来使光线以正视角的方向集中出光。然而,由于车用显示器装设于视线下方,且中控台(CenterInformative Display,CID)需要设计为正副驾驶均能观看。因此视野角规范呈现偏上(上视野角为20度以内,下视野角为15度以内),且左右视野角较为宽广的分布(左右视野角为50度以内),与一般平板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的视野角需求大不相同。
[0004]一般来说,虽然可以通过防窥片来缩小视野角,但是防窥片的能量损耗相当大。如果只能透过提高整体辉度,才能让大视角辉度达到期望值,却又有耗电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开发出一种光学膜片,当应用在显示装置时,其符合特定的视野角与辉度,又能达到省电目的,即为本案申请技术的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揭露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光学膜片与光学膜片组,其可运用在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中,以符合特定的视野角。
[0006]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光学膜片。此光学膜片包含本体、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以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第一棱镜结构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其中每一个第一棱镜结构具有第一延伸方向。第二棱镜结构设置在第二光学面上,其中每一个第二棱镜结构具有第二延伸方向。其中,第一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延伸方向。
[0007]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棱镜结构具有排列密度Y,且每一个第一棱镜结构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间有夹角X,其中排列密度Y与夹角X满足一关系式,关系式为Y≥ 0.441+0.01249X

3.2875*10
‑4X2+1.95833*10
‑6X3。
[0008]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棱镜结构之间有空白部,且排列密度Y根据函数所计算而得,其中函数为Y=(P1‑
W1)/P1。其中,P1为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棱镜结构的间距,W1为每一空白部的宽度。
[0009]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每一个第一棱镜结构为凹入或凸出于第一光学面的条状结构。
[0010]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度。
[0011]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当一光线从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的其中一者进入本体中,而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的其中另一者出光后,一部分的光线沿着正视方向出光,
一部分的光线沿着侧视方向出光。其中,从侧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与从正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的比值大于0.4,包含端点值。
[0012]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正视方向平行于光学膜片的出光法线,侧视方向与出光法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0度,包含端点值。
[0013]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光源、上述的光学膜片以及膜片组。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出光面。光源邻设于入光面。光学膜片设置在出光面前方。膜片组位于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之间。
[0014]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光源以及上述的光学膜片。光源包含基板及排列在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光学膜片设置在光源前方。
[0015]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前方。
[0016]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光学膜片组。此光学膜片组包含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第一膜片具有第一光学面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其中,第一棱镜结构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且每一第一棱镜结构具有第一延伸方向。第二膜片具有第二光学面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其中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分别面向相反的方向,第二棱镜结构设置在第二光学面上,且每一第二棱镜结构具有第二延伸方向。其中第一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延伸方向。
[0017]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棱镜结构具有排列密度Y,且每一第一棱镜结构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间有夹角X,其中排列密度Y与夹角X满足关系式,该关系式为Y≥ 0.441+0.01249X

3.2875*10
‑4X2+1.95833*10
‑6X3。
[0018]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棱镜结构之间有空白部,且排列密度Y根据函数所计算而得,其中函数为Y=(P1‑
W1)/P1,其中P1为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棱镜结构的间距,W1为每一空白部的宽度。
[0019]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每一第一棱镜结构为凹入或凸出于第一光学面的条状结构。
[0020]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度。
[0021]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其中当光线从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的其中一者进入,而从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的其中另一者出光后,一部分的光线沿着正视方向出光,一部分的光线沿着侧视方向出光,其中从侧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与从正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的比值大于0.4,包含端点值。
[0022]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其中正视方向平行于光学膜片组的出光法线,侧视方向与出光法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0度,包含端点值。
[0023]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光源、上述的光学膜片组以及膜片组。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出光面。光源邻设于入光面。光学膜片组设置在出光面前方。膜片组位于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之间。
[0024]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光源以及上述的光学膜片组。光源包含基板及多个发光单元排列在基板上。光学膜片设置在光源前方。
[0025]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前方。
[0026]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棱镜结构之间有空白部,且排
列密度Y根据函数所计算而得,其中函数为Y=(P1‑
W1)/P1,其中P1为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棱镜结构的间距,W1为每一空白部的宽度。
[0027]由上述可知,本揭露主要是透过光学膜片或光学膜片组上的第一棱镜结构与第二棱镜结构设计,可以把部分直向光转为其他视角方向,藉以提升整体视野范围,不需要增加电流来提高整体辉度,就能符合特定的视野角。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完整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结合所附附图所做的下列描述,其中: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包含: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多个第一棱镜结构,设置在该第一光学面上,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中的每一者具有第一延伸方向;以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设置在该第二光学面上,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中的每一者具有第二延伸方向;其中该第一延伸方向不同于该第二延伸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具有排列密度Y,且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中的每一者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间有夹角X,其中该排列密度Y与该夹角X满足关系式,该关系式为:Y≥0.441+0.01249X

3.2875*10
‑4X2+1.95833*10
‑6X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任两个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之间有空白部,且该排列密度Y根据函数所计算而得,其中该函数为Y=(P1‑
W1)/P1,其中P1为任两个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间距,W1为所述多个空白部中的每一者的宽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中的每一者为凹入或凸出于该第一光学面的条状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当光线从该第一光学面与该第二光学面的其中一者进入该本体中,而从该第一光学面与该第二光学面的其中另一者出光后,一部分的该光线沿着正视方向出光,一部分的该光线沿着侧视方向出光,其中从该侧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与从该正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的比值大于0.4,包含端点值。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正视方向平行于该光学膜片的出光法线,该侧视方向与该出光法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0度,包含端点值。8.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出光面;光源,邻设于该入光面;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片,设置在该出光面前方;膜片组,位于该光学膜片与该导光板之间。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光源,包含基板及排列在该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片,设置在该光源前方。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设置在该背光模组前方。11.一种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其中:该第一膜片具有第一光学面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蔚轩戴忠勇吴俊毅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