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位观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968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位观测装置,涉及水文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底面的矩形套筒、设置在矩形套筒前端面的控制设备和设置在底板顶面一侧的警示灯,矩形开口内活动贯穿有测量绳,底板顶部设有缠绕机构,测量绳底部设有浮力板,浮力板底面设有重力块,重力块的一侧面滑动设有漂浮板,矩形槽内顶面设有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的浮力使漂浮板对连接杆进行挤压,从而使连接杆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挤压,然后通过控制设备控制警示灯的工作,便于提醒此时浮力板和水已经接触,进一步便于提醒操作人员停止释放测量绳并读数,避免浮力板与水接触时,操作人员不知道,还继续释放测量绳,从而便于降低误差。差。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位观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文地质勘探
,尤其涉及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位观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文地质勘探是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或其他专门目的,从而运用各种勘探手段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水文地质勘察主要在野外进行,工作的结果需要提交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并附有相应的图件;在对的地下水进行勘测时,需要使用到水位观测装置,而现有的水位观测装置一般通过测量绳一端连接浮球并放入观测井中,然后通过测量绳的读数测量出地下水位,这样的操作方式,不能够确定有没有多余的测量绳浮在水面,易造成测量数据的误差;因此,需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位观测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位观测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底面的矩形套筒、设置在矩形套筒前端面的控制设备和设置在底板顶面一侧的警示灯,所述底板顶面开设有与矩形套筒连通的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内活动贯穿有测量绳,所述底板顶部设有用于测量绳缠绕的缠绕机构,所述测量绳底部设有浮力板,所述浮力板底面设有重力块,所述重力块的一侧面滑动设有漂浮板,所述浮力板底面配合漂浮板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顶面设有用于控制警示灯的控制机构;
[0006]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矩形槽内顶面的活动板和设置在活动板底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贯穿出活动板,所述矩形槽内顶面配合活动板开设有矩形腔,所述矩形腔内顶面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连接杆外壁上套设有复位弹簧B,所述复位弹簧B顶部与矩形腔固接,所述复位弹簧B底部与活动板固接;
[0007]所述缠绕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底板顶面上的支撑板、转动设置在支撑板之间的连接轴和设置在连接轴外壁上的滚筒,所述滚筒外壁上与测量绳顶部固接,所述连接轴一端活动贯穿出支撑板,所述连接轴一端设有把手。
[0008]优选地,所述重力块一侧面配合漂浮板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漂浮板前后端面均设有T型滑块,所述条形槽内前后端面均配合T型滑块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块的外侧面均活动卡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与T型滑槽的内壁接触。
[0009]优选地,所述漂浮板底面设有复位弹簧A,所述复位弹簧A底部与条形槽固接。
[0010]优选地,所述把手一侧面设有定位螺栓,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面配合定位螺栓环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螺纹孔。
[0011]优选地,所述活动板两侧面均设有矩形滑块,所述矩形腔内两侧面均配合矩形滑
块开设有矩形滑槽。
[0012]优选地,所述矩形套筒顶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内一侧设有箭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水的浮力使漂浮板对连接杆进行挤压,从而使连接杆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挤压,然后通过控制设备控制警示灯的工作,便于提醒此时浮力板和水已经接触,进一步便于提醒操作人员停止释放测量绳并读数,避免浮力板与水接触时,操作人员不知道,还继续释放测量绳,从而便于降低误差;通过重力块的使用,便于使测量绳绷紧,避免有多余的测量绳浮在水面,从而便于降低水位测量的误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角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螺纹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序号:1、底板;2、矩形套筒;3、控制设备;4、观察窗;5、箭头;6、浮力板;7、重力块;8、漂浮板;9、支撑板;10、滚筒;11、测量绳;12、连接轴;13、定位螺栓;14、把手;15、复位弹簧A;16、矩形槽;17、活动板;18、复位弹簧B;19、压力传感器;20、连接杆;21、T型滑块;22、滚珠;23、螺纹孔;24、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实施例:参见图1

4,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位观测装置,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底面的矩形套筒2、设置在矩形套筒2前端面的控制设备3和设置在底板1顶面一侧的警示灯24,底板1顶面开设有与矩形套筒2连通的矩形开口,矩形开口内活动贯穿有测量绳11,通过测量绳11的使用,便于对不同深度的地下水位进行测量;底板1顶部设有用于测量绳11缠绕的缠绕机构,通过缠绕机构的使用,便于测量绳11的释放和缠绕,从而便于对地下水位进行测量;测量绳11底部设有浮力板6,通过浮力板6的使用,便于使测量绳11悬浮在水的表面,从而便于对地下水位进行测量;浮力板6底面设有重力块7;重力块7的一侧面滑动设有漂浮板8,浮力板6底面配合漂浮板8开设有矩形槽16,矩形槽16内顶面设有用于控制警示灯24的控制机构,通过控制机构的使用,便于控制警示灯24的通断电,从而便于提醒操作人员,浮力板6有没有与水接触,有利于对地下水位的检测;
[0021]控制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矩形槽16内顶面的活动板17和设置在活动板17底面的连接杆20,连接杆20顶部贯穿出活动板17,矩形槽16内顶面配合活动板17开设有矩形腔,矩形腔内顶面设有压力传感器19,连接杆20外壁上套设有复位弹簧B18,复位弹簧B18顶部与矩形腔固接,复位弹簧B18底部与活动板17固接;
[0022]缠绕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底板1顶面上的支撑板9、转动设置在支撑板9之间的连接轴12和设置在连接轴12外壁上的滚筒10,滚筒10外壁上与测量绳11顶部固接,连接轴12
一端活动贯穿出支撑板9,连接轴12一端设有把手14。
[0023]在本技术中,重力块7一侧面配合漂浮板8开设有条形槽,漂浮板8前后端面均设有T型滑块21,条形槽内前后端面均配合T型滑块21开设有T型滑槽,T型滑块21的外侧面均活动卡设有滚珠22,滚珠22与T型滑槽的内壁接触,通过T型滑块21的使用,便于漂浮板8的滑动和限位;通过滚珠22的使用,降低T型滑块21与T型滑槽的摩擦力,从而便于漂浮板8的滑动。
[0024]在本技术中,漂浮板8底面设有复位弹簧A15,复位弹簧A15底部与条形槽固接,通过复位弹簧A15的作用,便于漂浮板8的自动复位。
[0025]在本技术中,把手14一侧面设有定位螺栓13,支撑板9的外侧面配合定位螺栓13环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螺纹孔23,便于对把手14进行固定,避免测量绳11松动,从而便于对地下水位进行测量。
[0026]在本技术中,活动板17两侧面均设有矩形滑块,矩形腔内两侧面均配合矩形滑块开设有矩形滑槽,便于活动板17的滑动。
[0027]在本技术中,矩形套筒2顶面开设有观察窗4,观察窗4内一侧设有箭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位观测装置,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底面的矩形套筒(2)、设置在矩形套筒(2)前端面的控制设备(3)和设置在底板(1)顶面一侧的警示灯(2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面开设有与矩形套筒(2)连通的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内活动贯穿有测量绳(11),所述底板(1)顶部设有用于测量绳(11)缠绕的缠绕机构,所述测量绳(11)底部设有浮力板(6),所述浮力板(6)底面设有重力块(7),所述重力块(7)的一侧面滑动设有漂浮板(8),所述浮力板(6)底面配合漂浮板(8)开设有矩形槽(16),所述矩形槽(16)内顶面设有用于控制警示灯(24)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矩形槽(16)内顶面的活动板(17)和设置在活动板(17)底面的连接杆(20),所述连接杆(20)顶部贯穿出活动板(17),所述矩形槽(16)内顶面配合活动板(17)开设有矩形腔,所述矩形腔内顶面设有压力传感器(19),所述连接杆(20)外壁上套设有复位弹簧B(18),所述复位弹簧B(18)顶部与矩形腔固接,所述复位弹簧B(18)底部与活动板(17)固接;所述缠绕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底板(1)顶面上的支撑板(9)、转动设置在支撑板(9)之间的连接轴(12)和设置在连接轴(12)外壁上的滚筒(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莹乔起鸣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