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碰撞结构及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50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碰撞结构及叉车,属于叉车技术领域,包括防护板,安装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所述防护板内设置有用于夹持感应器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感应器包括碰撞面,所述防护板包括防护面,且所述防护面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碰撞面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护面,且防护面凸出于叉车支架表面,使得感应器的碰撞面被包覆于容纳空间内,在发生碰撞时,由防护面与外界障碍物进行接触,充分且全方位保护了感应器的碰撞面,避免感应器被外界物体碰撞造成损伤,防护效果全面且高效,大大提升了感应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叉车运行稳定性,节约生产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碰撞结构及叉车


[0001]本技术属于叉车
,尤其涉及一种防碰撞结构及叉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叉车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叉车通过液压、电气和机械的有机结合,可实现车辆行走、转弯、门架举升、前移、倾斜、侧移等多种动作,保证装卸货物的安全和高效。叉车上多设置有感应器用于感应周围环境,及时为叉车控制系统提供障碍物信号,控制叉车可以平稳有序的运行,而感应器常设置于叉车支架表面,容易因碰撞被损坏,因此,急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防碰撞结构及叉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且能对感应器进行全方位防护的防碰撞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碰撞结构,用于保护叉车支架表面的感应器,并与叉车支架表面联合对感应器形成全方位保护,包括:防护板,安装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所述防护板内设置有用于夹持感应器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感应器包括碰撞面,所述防护板包括防护面,且所述防护面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碰撞面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的距离。
[0005]在上述的一种防碰撞结构中,所述防护板包括侧板和挡板,其中,所述侧板位于所述感应器的上下两侧,所述挡板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对所述感应器形成全包围式防护。
[0006]在上述的一种防碰撞结构中,所述侧板包括保护感应器上下表面的第一防护面,所述挡板包括保护感应器侧表面的第二防护面,其中,所述第一防护面和所述第二防护面均凸起于叉车支架表面。
[0007]在上述的一种防碰撞结构中,所述侧板包括保护感应器侧表面的第三防护面,其中,所述第三防护面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防护面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的距离。
[0008]在上述的一种防碰撞结构中,所述挡板呈半包围状结构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防护面位于所述半包围状结构的封闭端。
[0009]在上述的一种防碰撞结构中,所述侧板包括呈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分别与所述挡板和所述感应器相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感应器之间存在间隙。
[0010]在上述的一种防碰撞结构中,所述挡板与所述侧板之间连接有调节组件,通过所述调节组件调节所述挡板与所述侧板之间的相对距离。
[0011]在上述的一种防碰撞结构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杆和连接螺母,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接,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上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处均连接有连接螺母。
[0012]在上述的一种防碰撞结构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呈圆弧状设置。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叉车,包括:上述所述的防碰撞结构,其中,所述防碰撞结构安装于叉车支架外表面,并包覆于感应器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碰撞结构,通过设置防护面,且防护面凸出于叉车支架表面,同时,防护面与叉车支架表面的距离大于碰撞面与叉车支架表面的距离,使得感应器的碰撞面被包覆于容纳空间内,在发生碰撞时,由防护面与外界障碍物进行接触,充分且全方位保护了感应器的碰撞面,避免感应器被外界物体碰撞造成损伤,防护效果全面且高效,大大提升了感应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叉车运行稳定性,节约生产成本。
[0016]2、通过设置侧板和挡板,使得感应器的上下表面以及侧表面均被覆盖保护,形成全方位整体式保护,极大的提升了感应器的使用安全性和叉车运行稳定性。
[0017]3、通过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体式设置,使得整个防碰撞结构简单合理且拆装方便,半包围式的挡板则既保证了对感应器的防护,还避免与感应器产生接触干涉。
[0018]4、通过将挡板通过连接件可调节连接于第一侧板上,使得挡板与第一侧板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调节,即可以根据不同感应器的尺寸调整挡板与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进而保证既能保护感应器又不干扰感应器信号的传输。挡板和第一侧板的可调节连接使得本防碰撞结构可以适配不同的感应器,适配范围广,保护范围全面,大大提升了防碰撞结构的实用性和适配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使用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00、防护板;110、侧板;111、第一防护面;112、第三防护面;113、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20、挡板;121、第二防护面;122、封闭端;130、容纳空间;200、调节组件;210、连接杆;220、连接螺母;300、感应器;310、碰撞面;400、叉车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5]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碰撞结构,用于保护叉车支架400表面的感应器300,并与叉车支架400表面联合对感应器300形成全方位保护,包括:防护板100,安装于所述叉车支架400表面,所述防护板100内设置有用于夹持感应器300的容纳空间130,其中,所述感应器300包括碰撞面310,所述防护板100包括防护面140,且所述防护面
140与所述叉车支架400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碰撞面310与所述叉车支架400表面的距离。
[0028]在本实施例中,在叉车支架400上设置防碰撞结构,用于保护感应器300在叉车运行过程中发生碰撞造成损伤,现有智能叉车中,常在叉车支架400上设置感应器300用于感应周围环境是否存在障碍物或自动感应前进路线,并将获取的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便于控制系统控制叉车急停或控制叉车自动避让或在中控系统中产生警告信号,感应器300的设置是叉车实现智能控制的基础,但是感应器300常会因为外界物体碰撞而造成损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防碰撞结构,通过叉车支架400表面安装有防护板100,并将感应器300设置于防护板100内的容纳空间130,感应器300包括碰撞面310,防护板100包括防护面140,防护面140凸出于叉车支架400表面,且防护面140与叉车支架400表面的距离大于碰撞面310与叉车支架400表面的距离,使得感应器300的碰撞面310被包覆于容纳空间130内,在发生碰撞时,由防护面140与外界障碍物进行接触,充分且全方位保护了感应器300的碰撞面310,避免感应器300被外界物体碰撞造成损伤,防护效果全面且高效,大大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保护叉车支架表面的感应器,并与叉车支架表面联合对感应器形成全方位保护,包括:防护板,安装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所述防护板内设置有用于夹持感应器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感应器包括碰撞面,所述防护板包括防护面,且所述防护面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碰撞面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包括侧板和挡板,其中,所述侧板位于所述感应器的上下两侧,所述挡板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对所述感应器形成全包围式防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保护感应器上下表面的第一防护面,所述挡板包括保护感应器侧表面的第二防护面,其中,所述第一防护面和所述第二防护面均凸起于叉车支架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碰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保护感应器侧表面的第三防护面,其中,所述第三防护面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防护面与所述叉车支架表面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青云胡刚刚陈小泽叶元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