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316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0
该热轧钢板具有规定的化学组成,显微组织以体积率计含有合计为70%以上的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及贝氏体,含有5~20%的残留奥氏体,在从表面至板厚的1/10的位置为止的范围的表层区域中,由{211}<111>~{111}<112>形成的取向群的平均极密度与{110}<001>的晶体取向的极密度之和为6.0以下,上述残留奥氏体中的固溶碳浓度为0.5质量%以上,上述热轧钢板的抗拉强度为98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为98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为980MPa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轧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轧钢板。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02月20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0

026996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从随着全球变暖对策而限制温室效应气体排出量的观点考虑,要求汽车燃油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于是,为了在将车身轻量化的同时确保碰撞安全性,汽车用部件中的高强度钢板的应用正在逐渐扩大。
[0004]然而,就供于汽车用部件的钢板而言,不仅要求强度,还要求压制加工性、焊接性等在部件成形时所要求的各种施工性。具体而言,从压制加工性、成形性的观点考虑,大多对钢板要求弯曲加工性及伸长率。钢板的成形性存在随着材料的高强度化而降低的倾向,因此难以兼顾高强度和良好的成形性。
[0005]因此,对于汽车用部件中的高强度钢板的应用,在实现抗拉强度为980MPa以上的高强度的同时实现优异的弯曲加工性及伸长率成为重要的课题。
[0006]在非专利文献1中报道了:通过组织控制来控制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等单一组织,从而弯曲加工性改善。
[0007]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法,其通过以质量%计含有C:0.010~0.055%、Si:0.2%以下、Mn:0.7%以下、P:0.025%以下、S:0.02%以下、N:0.01%以下、Al:0.1%以下、Ti:0.06~0.095%,控制为以面积率计为95%以上的由铁素体形成的组织,并控制为仅分散析出有铁素体晶粒内的包含Ti的碳化物粒径、和作为包含Ti的硫化物的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下的TiS的组织,从而实现590MPa~750MPa的抗拉强度和优异的弯曲加工性。
[0008]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方法,其通过以质量%计含有C:0.05~0.15%、Si:0.2~1.2%、Mn:1.0~2.0%、P:0.04%以下、S:0.0030%以下、Al:0.005~0.10%、N:0.01%以下及Ti:0.03~0.13%,将钢板内部的组织控制为贝氏体单相、或控制为将贝氏体设定为以分率计超过95%的组织,并且使钢板表层部的组织设定为贝氏体相的分率小于80%、并且将富有加工性的铁素体的分率设定为10%以上,从而在将抗拉强度维持在780MPa以上的状态下提高弯曲加工性。
[0009]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屈服强度为960MPa以上的高强度和优异的弯曲加工性、且低温韧性优异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其通过下述方式获得:以质量%计含有C:0.08~0.25%、Si:0.01~1.0%、Mn:0.8~1.5%、P:0.025%以下、S:0.005%以下、Al:0.005~0.10%、Nb:0.001~0.05%、Ti:0.001~0.05%、Mo:0.1~1.0%、Cr:0.1~1.0%,将回火马氏体相设定为以体积率计为90%以上的主相,并控制为下述组织:与轧制方向平行的截面中的原奥氏体晶粒的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且与轧制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原奥氏体晶粒的平均粒径为15μm以下的降低了原γ晶粒的各向异性的组织。
[0010]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局部变形能力优异、且弯曲加工性的各向异性小的热轧
钢板,其通过下述方式获得:控制距离钢板表面为5/8~3/8的板厚范围的板厚中央部的特定的晶体取向群的各取向的极密度,将与轧制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兰克福特值即rC设定为0.70~1.10,并且将与上述轧制方向成30
°
的方向的兰克福特值r30设定为0.70~1.10。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133499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

62558号公报
[001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

77336号公报
[0016]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2/121219号
[0017]非专利文献
[0018]非专利文献1:高桥等,新日铁技报“汽车用高强度钢板的开发”,第378号,P2~P6,(2003)

技术实现思路

[001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20]如上所述,近年来,要求在提高钢板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弯曲加工性及伸长率。然而,就上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4的技术而言,不能说强度与弯曲加工性及伸长率的兼顾是充分的。
[002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弯曲加工性和伸长率优异、且抗拉强度为980MPa以上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0022]上述的所谓弯曲加工性是表示进行弯曲加工时在加工部不易产生龟裂的指标,或者是表示其龟裂不易生长的指标。然而,在本专利技术中,与以往不同,将在进行弯曲加工时从弯曲加工部的内侧产生的龟裂(弯曲内开裂)作为对象。
[002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对上述的课题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使显微组织以体积率计含有合计为70%以上的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及贝氏体、并且含有5~20%的残留奥氏体,从而能够制造确保加工性、并且抗拉强度为980MPa以上的钢板。
[0025]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对高强度钢板的弯曲加工性进行了深入调查。其结果弄清楚了:钢板强度变得越高,则在弯曲加工时越变得容易产生龟裂。另外,获知:以往以来,钢板的弯曲加工中的开裂一般从弯曲外侧的钢板表面或端面附近产生龟裂,但随着钢板的高强度化,有时会在弯曲内侧产生微小的龟裂。这样的在弯曲内侧产生的微小的龟裂(以下称为弯曲内开裂)的抑制方法在现有的认知中尚未有示出。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的研究获知:弯曲内开裂在抗拉强度为780MPa级以上的钢板中变得容易产生,在980MPa级以上的钢板中变得显著,在1180MPa级以上的钢板中成为更显著的课题。
[0027]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推测产生上述的弯曲内开裂的机理是基于变形不均,并着眼于织构及硬度的均匀性,对抑制弯曲内开裂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0028]其结果发现下述事项:如果织构比较无规,则变形阻力也均匀,因此变形容易均匀地产生,但如果特定的织构发达,则在具有变形阻力大的取向的晶体与除此以外的取向的
晶体之间产生变形不均,变得容易产生剪切变形带,相反,如果减少变形阻力大的取向的晶体,则变形均匀地产生,剪切变形带变得不易产生。即,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发现:通过控制特别是产生龟裂的板厚方向的表层区域中的织构,能够抑制弯曲内开裂。
[0029]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的见解而成的,其主旨如下。
[0030](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热轧钢板,其具有下述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2~0.30%、Si:0.01~2.50%、Mn:1.00~3.00%、P:0.100%以下、S:0.0001~0.0100%、Al:0.005~1.000%、N:0.010%以下、Ti:0~0.20%、Nb:0~0.20%、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2~0.30%、Si:0.01~2.50%、Mn:1.00~3.00%、P:0.100%以下、S:0.0001~0.0100%、Al:0.005~1.000%、N:0.010%以下、Ti:0~0.20%、Nb:0~0.20%、V:0~0.200%、Ni:0~2.00%、Cu:0~2.00%、Cr:0~2.00%、Mo:0~2.00%、W:0~0.100%、B:0~0.0100%、REM:0~0.0300%、Ca:0~0.0300%、Mg:0~0.0300%,剩余部分包含Fe及杂质,所述化学组成满足Si+Al≥1.00%,显微组织以体积率计含有合计为70%以上的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及贝氏体,含有5~20%的残留奥氏体,在从表面至板厚的1/10的位置为止的范围的表层区域中,由{211}<111>~{111}<112>形成的取向群的平均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虻川玄纪东昌史薮翔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