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引线、用于制造电极引线的方法和袋型二次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49925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9
用于解决问题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极引线包括:第一电极引线,其一端连接到从电极组件的一侧突出的电极接头;第二电极引线,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另一端,并且另一端突出到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池壳体的外部;以及连接部分,其将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相互连接。所述连接部分是通过固化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之间的粘合剂而形成的,其中所述粘合剂是通过混合导电材料和溶剂而形成的。所述溶剂是通过混合聚合物和稀释剂而形成的,并且包括5wt%至15wt%的所述稀释剂。且包括5wt%至15wt%的所述稀释剂。且包括5wt%至15wt%的所述稀释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极引线、用于制造电极引线的方法和袋型二次电池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20年4月0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

2020

0042421的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纳入本文中。
[0003]

[000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引线、用于制造电极引线的方法以及袋型二次电池,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极引线,该电极引线分两段形成,以将电池壳体中产生的气体排出到外部,从而保证安全,并且其中两段式电极引线可靠地分离以完全切断电连接,并且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该电极引线的方法以及一种袋型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5]一般来说,二次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这样的二次电池应用于并用于小型产品(如数码相机、P

DVD、MP3P、移动电话、PDA、便携式游戏装置、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以及需要高功率的大型产品(如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用于储存剩余电力或可再生能量的电力存储装置以及备用电力存储装置)。
[0006]为了制造电极组件,制造并堆叠阴极(下文中称为正极)、隔膜和阳极(下文中称为负极)。具体而言,将正极活性材料浆料施加至正集流体,并将负极活性材料浆料施加至负集流体,以制造正极和负极。另外,当隔膜插设并堆叠在制造的正极和制造的负极之间时,形成单元电池。单元电池相互堆叠以形成电极组件。另外,当电极组件容纳在特定壳体中并且注入电解质时,制造出二次电池。r/>[0007]这样的二次电池根据容纳电极组件的电池壳体的材料分类为袋型二次电池和罐型二次电池。在袋型二次电池中,电极组件容纳在由具有可变形状的柔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袋中。另外,在罐型二次电池中,电极组件容纳在由具有预定形状的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的壳体中。
[0008]袋型电池壳体是通过在具有柔性的袋膜上进行拉伸成型以形成杯状部分来制造的。此外,当形成杯状部分时,将电机组件容纳在杯状部分的容纳空间中,然后,折叠电池壳体以对密封部分进行密封,从而制造二次电池。
[0009]在二次电池中,二次电池中的气体可因内部短路、过度充电、过度放电等产生。这里,该气体可能使二次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加,从而诸如导致部件之间的结合力减弱、二次电池的壳体损坏、保护电路的提前操作、电极变形、内部短路、爆炸等问题。因此,在罐型二次电池的情况下,设置有诸如CID过滤器和安全阀之类的保护构件,以便在壳体的内部压力增加时物理地中断电连接。然而,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袋型二次电池的情况下,没有充分地设置保护构件。
[0010](专利文献1)
[0011]韩国专利公报:2019

0059677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技术问题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极引线,该电极引线分两段形成,以将电池壳体中产生的气体排放到外部,从而保证安全,并且其中两段式电极引线可靠地分离以完全切断电连接,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该电极引线的方法以及一种袋型二次电池。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根据下面的描述清楚地理解在本文中描述的其它目的。
[0015]技术方案
[0016]用于实现以上目的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电极引线包括:第一电极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一端连接到从电极组件的一侧突出的电极接头;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另一端突出到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池壳体的外部;以及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电极引线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其中,所述连接部分是通过固化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之间的粘合剂而形成的,所述粘合剂是通过混合导体和溶剂而形成的,所述溶剂是通过混合聚合物和稀释剂而形成的,并且所述溶剂含有5wt%至15wt%的所述稀释剂。
[0017]此外,所述溶剂可以含有5wt%至10wt%的所述稀释剂。
[0018]此外,所述稀释剂可以包括缩水甘油酯类材料。
[0019]此外,所述粘合剂可以含有70wt%至85wt%的所述导体以及15wt%至30wt%的所述溶剂。
[0020]此外,所述导体可以包括石墨、碳黑、导电纤维、金属粉末、导电晶须、导电金属氧化物和导电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0021]此外,所述导体可以包括银。
[0022]此外,所述聚合物可以包括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EPDM)树脂、氯化聚乙烯(CPE)树脂、硅酮、聚氨酯、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酯树脂、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酰亚胺和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0023]此外,所述聚合物可以包括环氧树脂。
[0024]用于实现以上目的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袋型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在所述电极组件中堆叠有电极与隔膜,所述电极包括正极和负极;袋形的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配置成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电极接头,所述电极接头与所述电极连接并从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突出;第一电极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极接头连接;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另一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另一端突出到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以及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电极引线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其中,所述连接部分是通过固化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之间的粘合剂而形成的,所述粘合剂是通过混合导体材料和溶剂而形成的,所述溶剂是通过混合聚合物和稀释剂而形成的,并且所述溶剂含有5wt%至15wt%的所述稀释剂。
[0025]此外,所述袋型二次电池可以进一步包括绝缘部分,该绝缘部分配置为围绕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借助所述连接部分相互连接的部分,并配置为将所述第
一电极引线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与所述电池壳体结合。
[0026]此外,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中的每一者与所述连接部分之间的结合力可以小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绝缘部分之间的结合力。
[0027]此外,所述绝缘部分可以由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和光固化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制成,该绝缘部分具有电绝缘性。
[0028]用于实现以上目的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引线的方法包括:制造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中的每一者的步骤;向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另一端或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一端中的至少一者施加粘合剂的步骤;将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所述一端结合,以形成引线堆叠的步骤;以及向所述引线堆叠施加热以固化所述粘合剂,从而形成连接部分的步骤,其中,所述粘合剂是通过混合导电材料和溶剂而形成的,所述溶剂是通过混合聚合物和稀释剂而形成的,并且所述溶剂含有5wt%至15wt%的所述稀释剂。
[0029]其它实施方式的特殊性包括在详细描述和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包括:第一电极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一端连接到从电极组件的一侧突出的电极接头;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另一端突出到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池壳体的外部;以及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电极引线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其中,所述连接部分是通过固化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之间的粘合剂而形成的,所述粘合剂是通过混合导体和溶剂而形成的,所述溶剂是通过混合聚合物和稀释剂而形成的,并且所述溶剂含有5wt%至15wt%的所述稀释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引线,其中,所述溶剂含有5wt%至10wt%的所述稀释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引线,其中,所述稀释剂包括缩水甘油酯类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引线,其中,所述粘合剂含有70wt%至85wt%的所述导体以及15wt%至30wt%的所述溶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引线,其中,所述导体包括石墨、碳黑、导电纤维、金属粉末、导电晶须、导电金属氧化物和导电材料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引线,其中,所述导体包括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引线,其中,所述聚合物包括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EPDM)树脂、氯化聚乙烯(CPE)树脂、硅酮、聚氨酯、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酯树脂、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酰亚胺和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引线,其中,所述聚合物包括环氧树脂。9.一种袋型二次电池,该袋型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在所述电极组件中堆叠有电极与隔膜,所述电极包括正极和负极;袋形的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配置成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电极接头,所述电极接头与所述电极连接并从所述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像熏金贤泰崔龙洙庾亨均姜旻亨卞一圭郑圣宪赵充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