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9178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属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其主要针对现有设备装卸不便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挡雨板,多个挡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板顶部外壁上的固定环与内纹筒,所述固定环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安装套,安装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夹块,夹块上活动连接有撑杆,撑杆的顶端安装有伞顶盖,所述内纹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外纹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各种结构的组合使得本装置不仅能够对雨雪进行防护,且本装置通过设置内纹筒、外纹筒、楔形环和限位杆的组合实现对产品的便捷装配,取代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螺栓固定方式,进而提高产品装配的便捷性及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则需要对其进行检测预警,传统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装置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0003]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装置露天放置,在雨雪等强对流天气中容易被雨雪侵蚀进而造成短路甚至是发生火灾等事。
[0004]现有一种授权公告号为CN2145872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板顶部的左右两侧位置对称焊接有夹块,安装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框,且安装框左右两侧壁分别与两组夹块相接触,安装框内腔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地质灾害检测预警器本体,安装框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固定有套设管,且两组套设管分别设置在两组地质灾害检测预警器本体的左右两侧,两组套设管内腔均设置有贯穿套设管顶部的连接柱,两组连接柱的顶部位置固定焊接有挡雨板。
[0005]上述对比文件中的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
[0006]设备在进行产品装配时采用螺栓的固定方式对产品结构进行连接,但螺栓从产品的底部进行连接,进而增加了产品装配的困难,降低了产品使用的实用性。
[0007]因此,如何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进行处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装置。
[000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挡雨板,多个挡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板顶部外壁上的固定环与内纹筒,所述固定环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安装套,安装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夹块,夹块上活动连接有撑杆,撑杆的顶端安装有伞顶盖,所述内纹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外纹筒,外纹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楔形环。
[0010]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中活动连接有插杆,且安装板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柱。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两侧壳壁上均开设有空腔,空腔中滑动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滑板与竖板,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空腔中。
[0012]优选的,所述竖板的底端焊接于安装板的顶部外壁上,所述限位杆靠近楔形环的
一端滚动连接有滚珠,滚珠与楔形环之间相接触。
[0013]优选的,所述夹块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撑杆的底端插接于放置槽中,且撑杆上开设有限位孔。
[0014]优选的,所述限位杆远离楔形环的一端贯穿固定环、安装套与放置槽的侧壁,并插入到限位槽中。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壁上开设有多个导向槽,所述安装套的外壁上一体设置有多个导向条,导向槽与导向条之间活动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通过各种结构的组合使得本装置不仅能够对雨雪进行防护,且本装置通过设置内纹筒、外纹筒、楔形环和限位杆的组合实现对产品的便捷装配,取代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螺栓固定方式,进而提高产品装配的便捷性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给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的正面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安装板;2、挡雨板;3、插杆;4、固定环;5、安装套;6、夹块;7、撑杆;8、伞顶盖;9、内纹筒;10、外纹筒;11、楔形环;12、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顶部设置有四个挡雨板2,四个挡雨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板1顶部外壁上的固定环4与内纹筒9,固定环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安装套5,安装套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夹块6,夹块6上活动连接有撑杆7,撑杆7的顶端安装有伞顶盖8,内纹筒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外纹筒10,外纹筒10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楔形环11,固定环4的两侧壳壁上均开设有空腔,空腔中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2,限位杆1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滑板与竖板,滑板滑动连接于空腔中,竖板的底端焊接于安装板1的顶部外壁上,限位杆12靠近楔形环11的一端滚动连接有滚珠,滚珠与楔形环11之间相接触。
[0026]基于实施例一的一种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工作原理是:当产品进行装卸维护时,转动外纹筒10,随着外纹筒10的上移,从而楔形环11逐渐取消对限位杆12的挤压施力,当外纹筒10的运动完全取消对限位杆12的限位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限位杆12进行外移回缩,进而取消对安装套5、夹块6与撑杆7的限位固定,从而方便将伞顶盖8进行取下,并逐步将夹块6与安装套5取出,从而方便将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设备主体取出进行维护,当设备维护完成后,再将其放置于安装套5中,再将夹块6滑入到安装套5的内部实现对设备的夹持固定,最后将撑杆7插入到夹块6上,旋转外纹筒10,使得限位杆12实现对安装套5、夹块6与撑杆7的限位固定。
[0027]实施例二
[0028]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安装板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中活动连接有插杆3,且安装板1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柱,固定环4的壁上开设有多个导向槽,安装套5的外壁上一体设置有多个导向条,导向槽与导向条之间活动连接。
[0029]本实施例中,插杆3的竖截面呈“T”型结构,进而其顶端直径大于通孔直径,对安装板1的装配起到限位作用。
[0030]实施例三
[0031]如图3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本实施例还包括:夹块6上开设有放置槽,撑杆7的底端插接于放置槽中,且撑杆7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杆12远离楔形环11的一端贯穿固定环4、安装套5与放置槽的侧壁,并插入到限位槽中。
[0032]本实施例中,夹块6与安装套5之间的滑动连接,进而不仅方便了夹块6的装配,且为限位杆12的限位进行精确定位,从而方便限位杆12对撑杆7进行限位固定。
[0033]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挡雨板(2),多个挡雨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板(1)顶部外壁上的固定环(4)与内纹筒(9),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安装套(5),安装套(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夹块(6),夹块(6)上活动连接有撑杆(7),撑杆(7)的顶端安装有伞顶盖(8),所述内纹筒(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外纹筒(10),外纹筒(10)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楔形环(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中活动连接有插杆(3),且安装板(1)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4)的两侧壳壁上均开设有空腔,空腔中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2),限位杆(12)上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亮李海斌李力赵庆攀钱蓉刘永刚石诗雨谢婉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升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