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多级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01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6
一种增强型多级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送风管道、第一储液罐、过滤层、连接管道、第二储液罐、导气板、除雾器、喷淋管组、第一排液口、第二排液口、出气口,其中所述第一吸收塔顶部通过连接管道连接于第二吸收塔底部,所述送风管道上端设有缓冲挡板,所述缓冲挡板连接于第一吸收塔内壁,所述导气板连接于第二吸收塔内壁,所述导气板顶端设有缓流挡板。送风管道输送废气时,缓冲挡板的设置能够防止气体直接在药剂中上浮进入过滤层,保证气体与药剂的充分接触并吸收;连接管道输送废气时,导气板与缓流挡板的设置能够减缓气体流速,使其充分接触喷淋管组中喷出的雾化液体,进一步增强净化吸收效果。进一步增强净化吸收效果。进一步增强净化吸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型多级吸收塔


[0001]本技术属于多级吸收塔
,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型多级吸收塔。

技术介绍

[0002]废气吸收塔是根据不同废气配有不同药剂,采用湿法处理的方法来净化不同的有毒、有害废气的一种装置。其适应性广,已成功地应用在:陶瓷厂喷雾干燥塔的尾气净化、玻璃窑后的尾气净化、各种蒸发量的燃煤、燃油锅炉的尾气净化、线路板厂喷油车间的废气净化、炼油厂污水循环水池的废气净化及石油生产废气燃烧产生的尾气净化。该装置已完成系列化产品的机械设计和针对不同废气种类、浓度的化学部分的配方,对含粉尘浓度较大的尾气配有预处理装置。但是,现有的吸收塔结构层次单一,废气与药剂解除利用率不够高,较难处理废气中夹杂的粉尘、颗粒物等,同时吸收废气效果较差,不够均匀难以有效净化废气。
[0003]如申请号为CN201920962545.9 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纽甜生产酸雾吸收塔。从其说明书附图1中可以看出其进气管出水孔位于吸收液液位以下,因此当待吸收气体从进气管的出水孔通入吸收液内后,会直接向上浮,冒出吸收液液面。当气体从进气管通入吸收液的流速过快时,会导致气体在吸收液内吸收不充分,吸收效果差,药剂解除利用率不够高,难以有效净化废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型多级吸收塔,能够有效增强废气吸收效果,使得废气更能充分接触药剂,并有效去除废气中粉尘、颗粒物等杂质,能够及时清理药剂,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并且易于生产。
[0005]技术方案:一种增强型多级吸收塔,包括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送风管道、第一储液罐、过滤层、连接管道、第二储液罐、导气板、除雾器、喷淋管组、第一排液口、第二排液口、出气口,其中,所述第一吸收塔顶部通过连接管道连接于第二吸收塔底部,所述第一储液罐设于第一吸收塔底部一侧,所述第一排液口设于第一吸收塔底部另一侧,所述送风管道设于第一吸收塔底端,所述送风管道上端设有缓冲挡板,所述缓冲挡板连接于第一吸收塔内壁,所述过滤层设于缓冲挡板上方,所述第二储液罐设于第二吸收塔底部一侧,所述第二排液口设于第二吸收塔底端,所述导气板连接于第二吸收塔内壁,所述导气板顶端设有缓流挡板,所述喷淋管组穿设于第二吸收塔并连接于第二储液罐,所述过滤层设于喷淋管组上方,所述过滤层上方设有除雾器,所述出气口设于第二吸收塔顶部。第一储液罐向第一吸收塔内注入药剂,送风管道输送废气时,缓冲挡板的设置能够防止气体直接在药剂中上浮进入过滤层,通过阻挡气体行径,保证气体与药剂的充分接触并吸收;同样的,连接管道输送废气时,导气板与缓流挡板的设置能够减缓气体流速,使其充分接触喷淋管组中喷出的雾化液体,进一步增强净化吸收效果。
[0006]进一步的,上述的喷淋管组包括一组雾化喷头、喷淋管圈、喷淋连接管,所述雾化
喷头设于喷淋管圈,所述喷淋管圈连接于喷淋连接管,所述喷淋连接管连接于第二储液罐。雾化喷头的设置使得液体能够充分接触废气,有效地将剩余废气进行吸收净化,防止环境污染。
[0007]进一步的,上述的导气板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连接缓流挡板,底部连接导气板。导气板设有开孔,并与缓冲挡板位置对应,连接杆的设置加强缓流挡板与导气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0008]进一步的,上述的过滤层设有镂空托板,所述镂空托板设于过滤层底部。镂空托板的设置能够承托过滤层6中的颗粒性材料,防止过滤层6脱落。
[0009]进一步的,上述的镂空托板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第一吸收塔内壁,并连接于镂空托板底部。加强筋的设置进一步加强镂空托板承托的效果。
[0010]进一步的,上述的送风管道设有防倒流阀,所述防倒流阀设于送风管道顶部。防倒流阀的设置有效防止第一吸收塔中的液体倒流进送风管道。
[0011]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强型多级吸收塔,其结构简单合理,易于生产,并且能够通过延长废气与药剂的接触时间加强吸收净化效果,加强吸收塔内部装置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有效防止液体倒流入送风管道的一种增强型多级吸收塔。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增强型多级吸收塔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增强型多级吸收塔喷淋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第一吸收塔1、第二吸收塔2、送风管道3、缓冲挡板31、第一储液罐4、镂空托板5、加强筋51、过滤层6、连接管道7、第二储液罐8、导气板9、缓流挡板91、连接杆92、防倒流阀10、除雾器11、喷淋管组12、雾化喷头121、喷淋管圈122、喷淋连接管123、第一排液口13、第二排液口14、出气口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型多级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收塔(1)、第二吸收塔(2)、送风管道(3)、第一储液罐(4)、过滤层(6)、连接管道(7)、第二储液罐(8)、导气板(9)、除雾器(11)、喷淋管组(12)、第一排液口(13)、第二排液口(14)、出气口(15),其中所述第一吸收塔(1)顶部通过连接管道(7)连接于第二吸收塔(2)底部,所述第一储液罐(4)设于第一吸收塔(1)底部一侧,所述第一排液口(13)设于第一吸收塔(1)底部另一侧,所述送风管道(3)设于第一吸收塔(1)底端,所述送风管道(3)上端设有缓冲挡板(31),所述缓冲挡板(31)连接于第一吸收塔(1)内壁,所述过滤层(6)设于缓冲挡板(31)上方,所述第二储液罐(8)设于第二吸收塔(2)底部一侧,所述第二排液口(14)设于第二吸收塔(2)底端,所述导气板(9)连接于第二吸收塔(2)内壁,所述导气板(9)顶端设有缓流挡板(91),所述喷淋管组(12)穿设于第二吸收塔(2)并连接于第二储液罐(8),所述过滤层(6)设于喷淋管组(12)上方,所述过滤层(6)上方设有除雾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亦秋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双益化工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