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引导工具以及包括该导丝引导工具的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82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导丝引导工具以及包括该导丝引导工具的导管,其中所述导丝引导工具包括斗部以及与斗部连通的杆部;所述斗部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大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杆部连接;所述斗部和所述杆部侧面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径向贯穿所述斗部和所述杆部;使用时,所述杆部用于夹紧导管,导丝末端经由所述斗部引导至导管开口,从而插入导管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导丝引导工具,能够快速实现将导丝引导至导管中,使用者操作难度低,从而降低导管及导丝被污染的风险。而降低导管及导丝被污染的风险。而降低导管及导丝被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丝引导工具以及包括该导丝引导工具的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丝引导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医疗导丝被用于许多导管穿刺术中,以引导导管放置在体腔内的选定位置。导丝的更常见用途是用于辅助具有诊断或治疗目的的导管插入。
[0003]导丝往往非常细,直径约为0.25至0.89 mm,导管中的导丝管腔的直径略大于导丝。由于导丝的直径小,同时导丝入口的尺寸也小,用导丝对导管的导丝腔进行插管通常是非常困难的,可能与穿线针一样困难。比如,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术过程中,引导导丝被置入深静脉约20 cm左右后,仍有30 cm左右位于体外,用来引导深静脉导管送入,但是由于导丝末端与深静脉导管的尖端均属于软质材料,且导管尖端的开口较小(略大于导丝外径),在操作过程中难以将这两者对准,目前所采用的办法是将握持的位置尽量靠近这两者,即引导导丝末端和深静脉导管的尖端,然而这样又会使得导丝的体外部分以及导管的活动范围加大,增加污染的机会,从而增加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目前解决方法只能通过提升对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来尽可能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
[0004]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是的引导导丝置入导管的工具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引导导丝置入导管的导丝引导工具。
[0006]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丝引导工具,所述工具包括斗部以及与斗部连通的杆部;所述斗部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大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杆部连接;所述斗部和所述杆部侧面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径向贯穿所述斗部和所述杆部;使用时,所述杆部用于夹紧导管,导丝末端经由所述斗部引导至导管开口,从而插入导管中。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导丝引导工具,设有斗部和杆部,使用时,杆部用于与导管连接,并能够夹紧导管,导丝通过斗部引导至导管开口,当到死进度一定深度后,可以取下导丝引导工具,从而实现辅助导丝快速插入导管的效果。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开槽设有扣合结构;扣合前,所述杆部内径大于所述导管外径;扣合后,所述杆部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导管外径。
[0009]本方案通过在开槽设置扣合结构,方便引导工具的使用:当要将导丝引导工具安装到导管上时,扣合结构保持打开状态,导管末端能够轻松插入杆部,优选导管末端的小口(导管开口)直接与第二开口相接;插入完成后,将扣合结构闭合,从斗部插入导丝,导丝经由斗部形状引导可以快速滑入到导管的开口,实现导丝插入导管的动作;当导丝插入一定深度后,打开扣合结构,卡槽松开,导丝引导工具脱离导管末端,从而完成导丝引导工作。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导丝快速引导插入导管开口内,所述第二开
口大于所述导丝的截面,小于等于所述导管开口。这里的所述第二开口大于所述导丝的截面,指的是,导丝能够插入第二开口中;所述第二开口小于等于所述导管开口指的是,第二开口的大小与导管开口一样大或者无法插入导管开口中。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斗部呈倒锥状结构。当斗部呈倒锥形时,斗部呈漏斗状,斗部壁为倾斜向下的斜面,方便导丝快速向下引导至导管开口内。本方案所提供的导丝引导工具呈近似漏斗状。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扣合结构采用卡扣结构。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杆部的长度为0.5

2 cm。本方案杆部的长度设置,可以实现杆部不覆盖导管的侧孔。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具为一体成型。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具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16]一种便于插入导丝的导管,包括导管,以及安装于所述导管末端的上述的导丝引导工具。
[00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丝引导工具扣合于所述导管末端,所述导管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导丝引导工具,能够快速实现将导丝引导至导管中,使用者操作难度低,从而降低导管及导丝被污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导丝引导工具直接与导管连接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 导丝引导工具;2. 导管;3. 导丝;4. 杆部;5. 第二开口;6. 卡扣;7. 开槽;8.导管开口;9. 第一开口;10.导管侧孔;11. 导管开口与侧孔之间;12. 杆部内径;13. 斗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技术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
[0024]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丝引导工具1,整体呈近似漏斗状,包括相互连通的斗部13和杆部4;杆部4用于固定导管末端,斗部13用于引导导丝滑入导管开口。如图2所示,导丝引导工具1设有开槽7,开槽设置于导丝引导工具的侧面,径向贯穿斗部和杆部。
[0025]在实际使用时,杆部4可以是直接能够直接夹紧导管,通过将杆部的直径设置略小于导管直径,当导管插入杆部4时,杆部3可以夹紧导管外壁。优选的方案,如本实施例,在杆部处的开槽设有卡扣结构,卡扣可以通过打开和闭合,从而实现导丝引导工具的打开及闭
合,实现对导管的夹紧和松开。夹闭状态下,杆部4的内径12略小于本方案通过设置卡扣结构,使得导管的安装和取下更为简便。
[0026]其中,斗部13的内壁能够将导丝引导至导管顶端开口中,在实际应用中,斗部13可以大致呈倒锥状,包括第一开口9和第二开口5,第一开口9大于第二开口5,杆部4直接连接与第二开口处,导丝可经由第二开口进入到夹紧于杆部4中的导管末端的开口中。
[0027]在实际使用中,导管安装的优选方式为,将导管末端开口直接与第二开口相接,或尽量靠近,如此可以为导丝直接滑入导管末端开口进一步提供便利。本方案中,第二开口大于导丝的截面,小于导管开口8。这样导管安装至杆部后,导管开口位于第二开口的外周,从而完全避免导丝滑出导管开口外的情况,大大提升操作人员插入导丝的效率,操作难度低。
[0028]在本实施例中,杆部4的长度为0.8 cm,当导管连接至杆部4时,杆部不会覆盖导管的侧孔10。导丝引导工具1为一体成型,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如硅胶。
[0029]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导丝引导工具直接与导管连接的方案,如图3所示,也就是卡扣处于闭合状态。本实施例中,导管为深静脉导管。进行深静脉穿刺期间,确保导丝安全置入深静脉后,导丝3的末端插入第一开口,沿着斗部13的侧壁滑入,到达第二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丝引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包括斗部以及与斗部连通的杆部;所述斗部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大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杆部连接;所述斗部和所述杆部侧面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径向贯穿所述斗部和所述杆部;使用时,所述杆部用于夹紧导管,导丝末端经由所述斗部引导至导管开口,从而插入导管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引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设有扣合结构;扣合前,所述杆部内径大于所述导管外径;扣合后,所述杆部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导管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引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大于所述导丝的截面,小于等于所述导管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导丝引导工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磊段仕强赵淑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