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851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以及电池安装方法,电池组包括电池阵列,电池阵列包括列向和排向垂直设置的呈圆柱状的多个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包括由环形凹槽形成的颈部,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电池单元通过汇流排串联;多个第一固定片,每个第一固定片平铺设置于相邻的任两列电池单元之间,多个第一固定片沿列向间隔排列。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以及电池安装方法,通过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将电池单元进行固定,同时采用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很好地对电池阵列的固定进行了加强。行了加强。行了加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电池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业界通常将圆柱形单体电池排列成电池排,再由电池排平行排列成电池阵列;串联的电池排的相邻电池通常通过单体电池的交错倒置,用平铺汇流排电连接相邻壳体底部和顶部的方式,实现排内串联。这样的话,电池排的顶部和底部均需进行电连接;目前成组的技术方向是CTP(CELL TO PACK)、CTC(CELL TO CHASSIS)的快速入箱成组技术;由于入箱后电池箱底部的电连接操作和检查均不方便,故现有技术通常先把电池排或较少排数的小电池阵列先在箱外进行电连接和初步的结构固封,制成外接电连接点在上方且下部具有结构连接点的电池模组后,再入箱进行箱内的整体结构固封和箱内的上部的二次电连接。通常箱外制备的电池模组具有安装支架,或具有类似安装支架功能的可二次结构连接的用于外部结构固封的结构。排内串联排间并联是成组应用的典型电连接结构。
[0003]为追求更高成组效率和更低成组成本,业界一直为单体电池直接入箱、在箱内集中在电池阵列上部完成所有电连接和无支架电池组箱内整体结构固封而努力。单体电池直接入箱,在箱内CTP、CTC,并保证箱内电池阵列与电池箱,或与类电池箱的底盘结构件成为刚度合乎整车安全要求的一体化结构。其中,如何保证单体电池入箱,电池阵列可快速的结构稳定地在箱内结构一体化,满足车规级强检的振动需求,技术突破的困难点。
[0004]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说明书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以解决了无支架电池组箱内整体结构的固封的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电池阵列,所述电池阵列包括M个列向和N个排向垂直设置的呈圆柱状的多个同向设置的电池单元,M和N均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每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作为一极的顶部极柱和作为另一极的壳体极柱,所述壳体极柱包括由环形凹槽形成的颈部;M

1个第一固定片,每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平铺设置于相邻的任两排电池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固定片沿排向延伸并且穿过与其相邻的两排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片两侧与相邻所述颈部抵接;N

1个第二固定片,每个所述第二固定片平铺设置于相邻的任两列的电池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固定片沿列向延伸并且穿过与其相邻两列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片两侧与相邻所述颈部抵接;M

1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和N

1个所述第二固定片在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所在平面呈十字交错的颈部平面网格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单元的平面位移;两个第一连接机构,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沿列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
分别位于电池阵列的首列和末列的外侧,每个与相邻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抵接,且分别与列向排列的所有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机构,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沿排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分别位于电池阵列的首排和末排的外侧,与相邻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抵接,且分别与排向排列的所有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两端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汇流排串联,所述第一固定片由绝缘材料制成,每个第一固定片上设置有N个第一导体,各个所述第一导体沿列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导体间隔设置在列向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并同时与所述颈部抵接且电性连接,以用于将沿列向相对的两个电池单元的壳体极柱并联,所述第一导体和相邻所述颈部之间通过冷焊导电胶的压接实现电性连接。
[0008]优选地,嵌入在所述颈部环形凹槽中的所述第一固定片和/或第二固定片的至少一侧与环形凹槽的顶部或底部间填充有结构胶且固定连接,以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单元与网格结构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移,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列向与排向。
[0009]优选地,所有所述第一固定片处于第一水平面上;所有所述第二固定片处于第二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水平面和所述第二水平面贴合设置,贴合后高度小所述颈部环形凹槽的高度。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交汇处形成网格结构的节点,所述节点处通过结构胶进行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形成多个网格结构的列向外固节点;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与多个所述第二固定片形成多个网格结构的排向外固点;所述列向外固节点和/或所述排向外固节点均采用非金属结构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非金属结构连接包括采用塑料铆钉或塑料螺钉的固定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呈片状的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平铺与相邻排向的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抵接,且与相邻的各个所述第一固定片的端部贴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呈片状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与相邻列向的所述电池阵列的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抵接且与相邻的各个所述第二固定片的端部贴合连接,所述贴合连接处设有结构胶。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由连接绳形成,所述连接绳紧固绕设在所述电池组外周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壁面,且,所述连接绳紧固连接在各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和所述第二固定片的端部。
[0014]优选地,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具有圆心、列向最外缘点和排向最外缘点,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端部沿排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的圆心和排向最外缘点之间。
[0015]优选地,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具有圆心、列向最外缘点和排向最外缘点,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端部沿列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的圆心和列向最外缘点之间。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通过第三连接片首尾相连形成闭环。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或第二连接机构的夹角为45度。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导体为金属薄片,呈环状间隔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片上,对应列向所述电池单元的相邻所述颈部。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导体为印刷在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两侧且相互贯通的导电材料,或,所述第一导体为刻蚀在所述第一固定片上至少包覆相邻三个侧面且相互电连接的铜箔所制成。
[0020]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固定片上设置有沿排向延伸的绝缘的第一加强筋,和/或,所述第二固定片上设置有沿列向延伸的、间隔设置在相邻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绝缘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或第二加强筋朝向所述电池单元的顶部延伸,形成立体网络结构。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上设置有第一导体,所述第一导体间隔设置在沿列向相对的两个所述电池单元的位置且与相邻所述电池单元所述颈部上方的侧面壳体抵接且通过冷焊胶压接进行电性连接,用于将列向内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壳体极柱间的并联,形成排向串联列向并联的电池组。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阵列,所述电池阵列包括M个列向和N个排向垂直设置的呈圆柱状的多个同向设置的电池单元,M和N均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每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作为一极的顶部极柱和作为另一极的壳体极柱,所述壳体极柱包括由环形凹槽形成的颈部;M

1个第一固定片,每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平铺设置于相邻的任两排电池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固定片沿排向延伸并且穿过与其相邻的两排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片两侧与相邻所述颈部抵接;N

1个第二固定片,每个所述第二固定片平铺设置于相邻的任两列的电池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固定片沿列向延伸并且穿过与其相邻两列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片两侧与相邻所述颈部抵接;M

1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和N

1个所述第二固定片在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所在平面呈十字交错的颈部平面网格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单元的平面位移;两个第一连接机构,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沿列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分别位于电池阵列的首列和末列的外侧,每个与相邻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抵接,且分别与列向排列的所有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机构,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沿排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分别位于电池阵列的首排和末排的外侧,与相邻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抵接,且分别与排向排列的所有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两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汇流排串联,所述第一固定片由绝缘材料制成,每个第一固定片上设置有N个第一导体,各个所述第一导体沿列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导体间隔设置在列向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并同时与所述颈部抵接且电性连接,以用于将沿列向相对的两个电池单元的壳体极柱并联,所述第一导体和相邻所述颈部之间通过冷焊导电胶的压接实现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嵌入在所述颈部环形凹槽中的所述第一固定片和/或第二固定片的至少一侧与环形凹槽的顶部或底部间填充有结构胶且固定连接,以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单元与网格结构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移,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列向与排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固定片处于第一水平面上;所有所述第二固定片处于第二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水平面和所述第二水平面贴合设置,贴合后高度小所述颈部环形凹槽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交汇处形成网格结构的节点,所述节点处通过结构胶进行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形成多个网格结构的列向外固节点;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与多个所述第二固定片形成多个网格结构的排向外固点;所述列向外固节点和/或所述排向外固节点均采用非金属结构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非金属结构连接包括采用塑料铆钉或塑料螺钉的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呈片状的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平铺与相邻排向的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抵接,且与相邻的各个所述第一固定片的端部贴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呈片状的第二连接片,所述
第二连接片与相邻列向的所述电池阵列的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抵接且与相邻的各个所述第二固定片的端部贴合连接,所述贴合连接处设有结构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由连接绳形成,所述连接绳紧固绕设在所述电池组外周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壁面,且,所述连接绳紧固连接在各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和所述第二固定片的端部。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具有圆心、列向最外缘点和排向最外缘点,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端部沿排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的圆心和排向最外缘点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具有圆心、列向最外缘点和排向最外缘点,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端部沿列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的圆心和列向最外缘点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通过第三连接片首尾相连形成闭环。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或第二连接机构的夹角为45度。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为金属薄片,呈环状间隔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片上,对应列向所述电池单元的相邻所述颈部。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为印刷在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两侧且相互贯通的导电材料,或,所述第一导体为刻蚀在所述第一固定片上至少包覆相邻三个侧面且相互电连接的铜箔所制成。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固定片上设置有沿排向延伸的绝缘的第一加强筋,和/或,所述第二固定片上设置有沿列向延伸的、间隔设置在相邻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绝缘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波张晓红张雪林黄新亚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模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