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沼泽红假单胞菌和三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481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含沼泽红假单胞菌和三环唑的杀菌组合物,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与三环唑的质量配比为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含沼泽红假单胞菌和三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沼泽红假单胞菌和三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来源,因此水稻的质量和病害防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此病可分别发生于叶、节、穗颈、谷粒等部位,常见的有叶瘟和穗颈瘟、杆瘟等。水稻稻瘟病在我国发生较为普遍,发生严重的能造成稻苗叶片枯死,节部折短,形成白穗和秕粒,发生严重时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对于稻瘟病的防治主要采取选育抗病品种、药剂防治和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其中抗病品种多是基于“基因对基因”学说基础上的垂直抗性品种,而稻瘟病菌的遗传变异十分频繁,单一抗病品种的长期大面积使用极易使其生理小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抗病性的丧失。
[0003]化学防治具有经济有效、方便、起效快等优点,因此,化学防治一直是稻瘟病综合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抗药性增强及发现不及时,农药施用极不科学合理,农药施用剂量与次数严重超标,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因此,如何减少农药用量以及绿色综合防控稻瘟病仍然是当前我国水稻生产上面临的重要问题。
[0004]申请人前期研究发现沼泽红假单胞菌对水稻稻瘟病、稻曲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例如CN201610333926公开了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液在防控稻瘟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液由沼泽红假单胞菌LY

6(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LY

6)培养得到。 CN201610333888公开了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防菌剂在防控稻瘟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防菌剂由沼泽红假单胞菌LY

6(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LY

6)培养得到。此外申请人还研究了沼泽红假单胞菌对马铃薯疮痂病、番茄褪绿病毒、马铃薯晚疫病、细菌性条斑病等多种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0005]三环唑是目前我国常用的一种水稻杀菌剂,属于内吸性杀菌剂,施药后能迅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持效期长,药效稳定,用量低,可用于水稻稻瘟病的防治。但是三环唑的长期使用,导致病害的抗药性产生严重。
[0006]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将沼泽红假单胞菌与三环唑组合用于水稻稻瘟病防治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包含沼泽红假单胞菌和三环唑的杀菌组合物,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与三环唑的质量配比为1:20

20:1;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的浓度为1
‑9×
109cfu/mL。优选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的浓度为2
‑5×
109cfu/mL。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菌组合物还包含农药上可接受的辅料成分,制备成农药是可接受
的任意制剂。例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水稻稻瘟病防治的用途。
[0009]优选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沼泽红假单胞菌LY

6 (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 LY

6),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 CCTCC NO:M 2014525,保藏单位地址位于中国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4年10月29日,该菌株被命名为沼泽红假单胞菌 LY

6(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LY

6) (沼泽红假单胞菌LY

6已申请专利保护,专利申请号:201410750073.2)。
[0010]沼泽红假单胞菌LY

6的制备参照(专利申请号:201410750073.2):(1)活化:将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株的保存种按双层平板培养法进行培养,培养至红色单菌落出现;(2)种子培养:将步骤(1)培养的红色单菌落接入至血清瓶中,在温度为30℃~32℃、光照条件为2500Lx~4000Lx、pH为7.0条件下,用光合细菌液体培养基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得到菌液;(3)生产培养:将步骤(2)种子培养后得到的菌液接种到生产瓶中,用光合细菌生产培养基进行生产培养,菌液的接种量为所述光合细菌菌株生产培养基总体积的5%,在温度为30℃~32℃、光照条件为2500Lx~4000Lx、pH=7.0条件下,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的浓度1
‑9×
109cfu/mL。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沼泽红假单胞菌与三环唑复配后对水稻水稻稻瘟病病菌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以降低活性成分的使用剂量,减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13]实施例1:复配药剂对水稻稻瘟病室内毒力测定供试菌株:水稻稻瘟病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实验基地采集,分离纯化。
[0014]供试药剂: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A):浓度5
×
109cfu/mL;三环唑(B):原药,市购。
[0015]试验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抑制法。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将各供试药剂在无菌条件下配成系列浓度的稀释液。在无菌条件下,按一定比例加入到融化好的PDA培养基中,混合后倒入灭菌的培养皿中,制成系列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基平板;供试的稻瘟病菌株先在PDA培养基上,置于25℃下培养5

7d,菌落长至培养皿边缘时,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菌饼,然后将菌饼移到上述含药的培养基平板中央。以不加药的平板培养基为对照。每平板接1块,每种药剂为1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
[0016]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按十字交叉法测2次,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的大小,计算抑菌率和毒力指数,其计算公式为:抑制率=(对照组菌落直径-处理组菌落直径)/对照组菌落直径
×
100%。
[0017]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0018]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
×
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100;当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0019]测试结果:沼泽红假单胞菌与三环唑复配后对水稻水稻稻瘟病病菌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以降低活性成分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含沼泽红假单胞菌和三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与三环唑的质量配比为1:20

20:1;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的浓度为1
‑9×
109cfu/m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沼泽红假单胞菌为沼泽红假单胞菌LY

6(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LY

6),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岳刘勇张德咏谭新球吴希阳李成刚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