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形车摆臂动力驱动单元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243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全地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地形车摆臂动力驱动单元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车体底盘,车体底盘上端面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端面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摆臂,第二摆臂远离安装板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矩形板,矩形板中部通过车轮轴转动连接有车轮,车体底盘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板,电机板后端面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无刷同步电机,无刷同步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所需要的动力马达数量多,结构复杂,成本高,底盘能提供的有效载荷低;整体的减震性能差,导致车体的强度不够高,驾驶的舒适度低,车体的寿命短的问题。寿命短的问题。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地形车摆臂动力驱动单元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具体涉及一种全地形车摆臂动力驱动单元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在北美和西欧应用较广,持有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操作稳定性是全地形车重要性能之一,而悬挂的定位参数对全地形车的操作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它是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的连接体。车轴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就是依靠悬挂来传递的,它同时还能缓和冲击,确保车轮在不平路面和载荷改变时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前悬挂是车架与前轮之间的连接体,下摆臂与车架铰接以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
[0003]在申请号为:CN201820207040.7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前悬挂总成,包括上摆臂、下摆臂、转向支架、减震器以及方向机连杆。转向支架包括连接体以及支架体,支架体的一端与连接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摆臂动力驱动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底盘(1),所述车体底盘(1)上端面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上端面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摆臂(12),所述第二摆臂(12)远离所述安装板(8)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矩形板(20),所述矩形板(20)中部通过车轮轴(21)转动连接有车轮(22),所述车体底盘(1)上端面前后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油箱(18),所述车体底盘(1)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板(16),所述电机板(16)后端面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无刷同步电机(32),所述无刷同步电机(3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5),所述第二转轴(15)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摆臂动力驱动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前后两侧所述安装板(8)上端中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0)和第三转轴(34),所述第一转轴(10)和第三转轴(34)左右两端均安装有万向节(11),所述万向节(11)远离所述第一转轴(10)的一端安装有所述车轮轴(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摆臂动力驱动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0)和第三转轴(34)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链轮(35),所述链轮(35)啮合连接有链条(23),所述第一转轴(10)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3),所述第一锥齿轮(13)啮合连接有所述第二锥齿轮(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摆臂动力驱动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8)相互远离的端面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摆臂(9),所述第一摆臂(9)远离所述安装板(8)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所述矩形板(20),所述电机板(16)后端面下侧设有蓄电池(33),所述蓄电池(33)电性连接有所述无刷同步电机(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程斌罗剑贾小平史静项昆宗辰光赵小帅杜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捷升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