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空间的控温除湿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817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闭空间的控温除湿通风装置,主要涉及密闭空间的防腐施工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为进气端,在所述壳体内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冷凝除湿系统、硅胶填充物、加热装置、轴流风机,所述壳体的后端设有用于与密闭空间的人孔连接的柔性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强制通流效果好,且整体位于密闭空间的外部,消除了安全隐患。消除了安全隐患。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闭空间的控温除湿通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密闭空间的防腐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密闭空间的控温除湿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罐体等密闭空间的防腐施工中的温湿度控制一直是防腐工程施工的一大难题,防腐施工的必要条件是湿度小于85%,温度>5℃。在湿度大、温度低的条件下无法进行防腐施工,特别是连续大雾、阴雨天气,温度、湿度等参数无法达到防腐施工的合格条件,且密闭空间防腐施工需持续通风,施工时需在人孔门处设置强制通风,通风的同时也带入了大量湿冷空气,此外,防腐施工的防爆要求也较高。
[0003]由于部分防腐材料易挥发且易燃,大功率加热除湿器用于密闭空间防腐施工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密闭空间在防腐施工期间需持续强制通风,现有技术中基于制冷系统的控温除湿设备(如现有公开号为:CN216048512U的技术专利)无法将密闭空间内湿冷空气及时排除,其除湿控温效率难以满足施工要求;而传统的控温除湿手段是在密闭容器里加装大功率碘钨灯或加装加热除湿机烘烤,存在安全隐患且控温除湿效果差,特别是在进行大型密闭容器防腐施工时,传统措施更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低温高湿度环境下的密闭空间的控温除湿通风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强制通流效果好,且整体位于密闭空间的外部,消除了安全隐患。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密闭空间的控温除湿通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为进气端,在所述壳体内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冷凝除湿系统、硅胶填充物、加热装置、轴流风机,所述壳体的后端设有用于与密闭空间的人孔连接的柔性连接管。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安装部、变径连接部、后安装部,所述前安装部的内径大于后安装部的内径,所述变径连接部的内径自前向后依次缩小,所述冷凝除湿系统、硅胶填充物均安装在前安装部内,所述加热装置、轴流风机均安装在后安装部内。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脚轮。
[0009]优选的,所述冷凝除湿系统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个支架,所述支架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若干个倾斜板,且相邻两个支架上的倾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
[0010]优选的,所述硅胶填充物为变色硅胶。
[0011]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插入密闭空间的湿度计。
[0012]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插入密闭空间的温度计。
[0013]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技术由冷凝除湿系统进行初步除湿,再由硅胶填充物二次除湿,采用二级物理除湿结构,能够有效去除壳体内空气中携带的水分;利用加热装置对流经加热装置的空气进行加热,提升空气的温度,也有一定的除湿作用;利用轴流风机为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能够将外界的空气排入密闭空间中;利用柔性连接管连接壳体与密闭空间,柔性连接管可弯曲,能够根据密闭空间周围的空间,将本技术放置于适宜位置,使用方便。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强制通流效果好,且整体位于密闭空间的外部,加热装置、轴流风机均不与密闭空间接触,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号:
[0017]1、壳体;11、前安装部;12、变径连接部;13、后安装部;14、脚轮;
[0018]2、硅胶填充物;3、加热装置;4、轴流风机;5、密闭空间;6、柔性连接管;71、支架;72、倾斜板;8、湿度计;9、温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20]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是一种密闭空间的控温除湿通风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前后两端均敞口,所述壳体1的前端为进气端,壳体1的横截面可为方形也可为圆形,壳体1的横截面为方形时,壳体1的框架结构可由40mm*40mm*4mm角铁制作,并在框架上包裹棉布或铁皮作为外壳。
[0021]在所述壳体1内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冷凝除湿系统、硅胶填充物2、加热装置3、轴流风机4,优选的,为了提供较大的风力,所述壳体1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安装部11、变径连接部12、后安装部13,所述前安装部11的内径大于后安装部13的内径,所述变径连接部12的内径自前向后依次缩小,壳体1的横截面采用方形时,前安装部11的尺寸可为1500mm*1500mm(宽*高),后安装部13的尺寸可为800mm*800mm(宽*高),变径连接部12前端的尺寸为1500mm*1500mm(宽*高),后端的尺寸为800mm*800mm(宽*高),所述冷凝除湿系统、硅胶填充物2均安装在前安装部11内,所述加热装置3、轴流风机4均安装在后安装部13内,在壳体1内设有用于填装硅胶填充物2的填装箱或棉布袋,填装箱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若干通气孔,也可将硅胶填充物2置于棉布袋中后,在将棉布袋放入壳体1内。在壳体1内设有与加热装置3、轴流风机4相适应的安装架,安装架、填装箱均可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1内,加热装置3的安装架可采用框架,在框架内均匀设有若干个加热丝,加热丝、控制开关、电源依次串联。
[0022]优选的,所述冷凝除湿系统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壳体1内的若干个支架71,所述支架71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若干个倾斜板72,倾斜板72可采用不锈钢板,上下两个倾斜板72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且相邻两个支架71上的倾斜板72的倾斜方向相反,相邻两个支架71上的其中一个支架71上的倾斜板72前高后低,另外一个支架71上的倾斜板72前低后
高,外界空气流经冷凝除湿系统时,通过多次变向,使湿冷空气穿过多层倾斜板72时遇冷凝聚成水滴后向下滴落,完成第一次除湿。
[0023]所述壳体1的后端设有用于与密闭空间5的人孔连接的柔性连接管6,柔性连接管6可采用软管,并在软管的端部安装与人孔相适应的法兰盘,柔性连接管6也可采用篷布缝制而成的管状物,通过扎带或布条将该管状物与壳体1和人孔连接。
[0024]优选的,所述硅胶填充物2为变色硅胶,除湿效果好,充分利用变色硅胶强劲的吸水变色可逆的特性进行二次除湿,变色硅胶经过烘晒处理后可多次重复使用,大大节约了成本。
[0025]优选的,为了方便本技术的使用,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脚轮14,便于拖动本技术,方便调整本技术的位置。
[0026]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6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有插入密闭空间5的湿度计8,所述柔性连接管6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有插入密闭空间5的温度计9,用于温湿度监控,也可直接采用温湿度计。
[0027]本技术在使用时,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闭空间的控温除湿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前端为进气端,在所述壳体(1)内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冷凝除湿系统、硅胶填充物(2)、加热装置(3)、轴流风机(4),所述壳体(1)的后端设有用于与密闭空间(5)的人孔连接的柔性连接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闭空间的控温除湿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安装部(11)、变径连接部(12)、后安装部(13),所述前安装部(11)的内径大于后安装部(13)的内径,所述变径连接部(12)的内径自前向后依次缩小,所述冷凝除湿系统、硅胶填充物(2)均安装在前安装部(11)内,所述加热装置(3)、轴流风机(4)均安装在后安装部(13)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闭空间的控温除湿通风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旭豪李明军朱新辉张燕军宋延臣孙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