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卵仔稚鱼样品便携保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786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鱼卵仔稚鱼样品便携保存装置,具体涉及鱼卵仔稚鱼样品保存技术领域,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瓶身和下瓶身,所述上瓶身内为鱼卵层,所述下瓶身内为贮水层,所述下瓶身顶端延伸入上瓶身内部,且下瓶身与上瓶身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瓶身顶端设有上瓶盖,所述上瓶身顶端延伸入上瓶盖内部,且上瓶盖与上瓶身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下瓶身底端设有下瓶盖,所述下瓶身底端延伸入下瓶盖内部,且下瓶身与下瓶盖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瓶身与下瓶身之间设有筛绢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总体具有成本低,实用性高,易于量产的特点,针对性的解决了鱼卵仔稚鱼样品保存过程中出现的人为损坏的问题以及更加便于更换固定液。题以及更加便于更换固定液。题以及更加便于更换固定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卵仔稚鱼样品便携保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鱼卵仔稚鱼样品保存
,更具体地说是鱼卵仔稚鱼样品便携保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鱼卵的形态一般为球形、椭圆形、纺锤形,海水中的硬骨鱼类鱼卵卵径一般为1mm左右,淡水鱼类的鱼卵卵径为1

1.5mm,呈现出透明状;仔鱼是鱼卵的基础上经过生长发育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的鱼类早期形态;稚鱼是在仔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育生长,鳍条鳞片开始生长的形态。
[0003]鱼卵、仔稚鱼作为鱼类生活史的重要发育阶段,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中起了重要作用,鱼卵、仔稚鱼是主要的被捕食者,仔稚鱼又是次级生产力的重要消费者,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鱼卵、仔稚鱼的丰度直接决定了渔业种群的补充量,因此,对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的研究是海洋鱼类补充机制研究的科学基础。
[0004]根据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6

2007,鱼卵仔稚鱼在经过大型浮游生物网等采集后,应立即装入保存容器,加入量为样品体积的5%的中性甲醛溶液进行固定。每份保存样品除在瓶外贴有总编号的外标签外,瓶内还需放有总编号、站号和采样日期等内容的内标签。
[0005]在获取鱼卵仔稚鱼样品后,还需要适时更换中性甲醛固定溶液;在后期的各项操作过程中,为了防止鱼卵仔稚鱼样品随固定液一起排出,需要使用与采集网具网目密度一致的筛绢过滤样品与固定液的混合物,少部分样品会附着在筛绢上,需要使用洗瓶轻轻冲洗,装入容器内。
[0006]根据适用范围、采集方法和对象的不同,一般使用的筛绢规格也不同。筛绢规格(孔径近似值mm)CQ14(0.505)、JP12(0.507)、CQ20(0.336)、JQ20(0.322)、JP7(1.025)。
[0007]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人为疏忽,经常性的会忘记在容器内放置内标签;更换固定液时易于将鱼卵等样品附着在筛绢上,洗瓶冲洗麻烦,则易出现使用瓶口去刮取筛绢上的鱼卵等样品,这样既费时费力,又容易损坏样品的完整性,破坏样品的结构。
[0008]在市场上目前应用的传统保存容器中,一般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的瓶子,虽然使用简单,但是后期不便于样品后期的各项操作,本技术在原有容器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功能,以此提出鱼卵仔稚鱼样品便携保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鱼卵仔稚鱼样品便携保存装置,总体具有成本低,实用性高,易于量产的特点,针对性的解决了鱼卵仔稚鱼样品保存过程中出现的人为损坏的问题以及更加便于更换固定液。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鱼卵仔稚鱼样品便携保存装置,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瓶身和下瓶身,所述上瓶身内为鱼卵层,所述下瓶身内为贮水层,所述下
瓶身顶端延伸入上瓶身内部,且下瓶身与上瓶身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瓶身顶端设有上瓶盖,所述上瓶身顶端延伸入上瓶盖内部,且上瓶盖与上瓶身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下瓶身底端设有下瓶盖,所述下瓶身底端延伸入下瓶盖内部,且下瓶身与下瓶盖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瓶身与下瓶身之间设有筛绢片,使用筛绢片隔离开鱼卵仔稚鱼样品和各类液体,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易于放取,便于操作的特点。
[0011]所述上瓶身外端与上瓶盖外端之间、所述上瓶身外端与下瓶身外端之间、所述下瓶身外端与下瓶盖外端之间均设置有倾斜的固定机构,起到防松效果,有效提高上瓶身、下瓶身、上瓶盖、下瓶盖之间的稳定性。
[0012]优选地,所述上瓶盖内部顶端与上瓶身顶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保证了装置的密封性。
[0013]优选地,所述下瓶盖内部底端与下瓶身底端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保证了装置的密封性。
[0014]优选地,所述上瓶身与下瓶身之间设有密封圈,保证了装置的密封性。
[0015]优选地,所述筛绢片上通过连接绳设有空白防水标签条,且空白防水标签条设于下瓶身内部。
[0016]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中空杆、内杆、橡胶绳、第一套绳、第二套绳,所述内杆设在中空杆内部且一端延伸出中空杆一端,所述第二套绳固定在内杆一端,所述橡胶绳设在中空杆内部,且橡胶绳两端分别与中空杆内壁以及内杆另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套绳固定在中空杆另一端。
[0017]优选地,所述上瓶身外端和下瓶盖外端均固定设有固定柱,所述上瓶身外端固定设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固定柱,所述下瓶身外端固定设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固定柱,所述上瓶身与上瓶盖之间的固定机构上的第二套绳、第一套绳分别套设在上瓶盖外端和上瓶身外端上部的固定柱上,所述上瓶身与下瓶身之间的固定机构上的第二套绳、第一套绳分别套设在上瓶身外端下部和下瓶身外端上部的固定柱上,所述下瓶身与下瓶盖之间的固定机构上的第二套绳、第一套绳分别套设在下瓶身外端下部和下瓶盖外端的固定柱上。
[0018]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9]1、本技术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中间的筛绢片隔开,上层上瓶身为鱼卵层,下层下瓶身为贮水层,上下瓶口处采用螺纹连接使得上瓶身和下瓶身可以旋转打开,放置或取出筛绢片,使用筛绢片隔离开鱼卵仔稚鱼样品和各类液体,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易于放取,便于操作的特点,一旦筛绢片出现损坏,可及时更换新的筛绢片,简单通用,成本低廉。
[0020]2、本技术总体具有成本低,实用性高,易于量产的特点,针对性的解决了鱼卵仔稚鱼样品保存过程中出现的人为损坏的问题以及更加便于更换固定液。
[0021]3、本技术通过固定机构的设计能够对上瓶盖与上瓶身之间、上瓶身与下瓶身之间、下瓶身与下瓶盖之间起到防松效果,有效提高上瓶身、下瓶身、上瓶盖、下瓶盖之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机构结构图。
[0027]附图标记为:1上瓶身、2下瓶身、3上瓶盖、4下瓶盖、5筛绢片、6第一密封垫、7第二密封垫、8空白防水标签条、9密封圈、10固定机构、11中空杆、12内杆、13橡胶绳、14第一套绳、15第二套绳、16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参照说明书附图1、3、4,本技术提供了鱼卵仔稚鱼样品便携保存装置,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瓶身1和下瓶身2,所述上瓶身1与下瓶身2之间设有筛绢片5,本技术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中间的筛绢片5隔开,上层上瓶身1为鱼卵层,下层下瓶身2为贮水层,所述下瓶身2顶端延伸入上瓶身1内部,且下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鱼卵仔稚鱼样品便携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瓶身(1)和下瓶身(2),所述上瓶身(1)内为鱼卵层,所述下瓶身(2)内为贮水层,所述下瓶身(2)顶端延伸入上瓶身(1)内部,且下瓶身(2)与上瓶身(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瓶身(1)顶端设有上瓶盖(3),所述上瓶身(1)顶端延伸入上瓶盖(3)内部,且上瓶盖(3)与上瓶身(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下瓶身(2)底端设有下瓶盖(4),所述下瓶身(2)底端延伸入下瓶盖(4)内部,且下瓶身(2)与下瓶盖(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瓶身(1)与下瓶身(2)之间设有筛绢片(5);所述上瓶身(1)外端与上瓶盖(3)外端之间、所述上瓶身(1)外端与下瓶身(2)外端之间、所述下瓶身(2)外端与下瓶盖(4)外端之间均设置有倾斜的固定机构(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卵仔稚鱼样品便携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瓶盖(3)内部顶端与上瓶身(1)顶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卵仔稚鱼样品便携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瓶盖(4)内部底端与下瓶身(2)底端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卵仔稚鱼样品便携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瓶身(1)与下瓶身(2)之间设有密封圈(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卵仔稚鱼样品便携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绢片(5)上通过连接绳设有空白防水标签条(8),且空白防水标签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王蒙郭智成蔡万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碧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