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碳钢盘条钛含量及钛夹杂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盘条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高碳钢盘条钛含量及钛夹杂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用于制品加工的高碳钢对于夹杂物十分敏感。钛夹杂由于是硬质的不变形夹杂,极易引起盘条拉拔过程的断裂。因此,用户对于盘条的钛含量有严格要求。高碳钢在转炉炉后冶炼时要经历脱氧合金化处理,在此过程中改变了钢中残余Ti含量与钢液中氧等其他元素的平衡,易于引起钢液中钛含量的回升。
[0003]申请(专利)号为CN201010574195.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高碳钢中钛含量的方法”,能够避免合金增钛、稳定控制高碳钢中钛含量;其方法包括:将转炉冶炼后的钢水出钢至钢包中进行炉外精炼,在所述出钢的过程中对钢水进行不完全脱氧处理使得所述出钢后的钢水的活度氧的含量为5
×
10
‑5‑
10
×
10
‑
5重量%。该方法通过在出钢过程中钢水进行不完全脱氧处理,使钢水残留一定量的氧,能够使钢水中本身存在的钛以及伴随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高碳钢盘条钛含量及钛夹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盘条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0.60%~0.84%,[Si]0.18%~0.35%,[Mn]0.50%~0.65%,[O]0.0020%~0.0045%,[S]0.0030%~0.015%,[Cr]0.01%~0.04%,[Cu]0.01%~0.05%,[Ca]0.0001%~0.0006%,[Ti]0.00005%~0.000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控制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转炉冶炼:转炉炉后温度为1580~1620℃,氧活度控制在80~200ppm;转炉出钢时控制下渣量不超过50kg;转炉出钢后,顶渣中TiO2含量不超过1%;2)LF炉精炼:熔渣和钢液之间的润湿角在10~20
°
;硫含量控制在0.0030%~0.0150%,氧活度控制在0.0020%~0.0040%,温度控制在1480~1560℃;精炼过程进行氩气搅拌,氩气流量控制在50~200NL/min,精炼钢液液面波动控制在
±
5cm以内;3)钢液连铸:控制覆盖剂中碳含量≤1%,TiO2含量≤1%;结晶器液面波动在
±
2mm以内,结晶器钢流冲击深度600~700mm,连铸拉速0.70
技术研发人员:郭大勇,杨辉,高航,李旭,李泽林,常宏伟,王宁,李凯,潘阳,马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