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殊的新型高精度耐用输送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750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输送链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特殊的新型高精度耐用输送链。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内附板、外附板、套筒、滚子和销轴,输送链两端连接位置通过开口销轴、连接附板和止锁销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附板、所述外附板和所述连接附板在链条运行方向的投影为倒L形结构,所述套筒上设有润滑油孔结构,所述销轴和所述开口销轴的一端连接有油杯,所述销轴和所述开口销轴与所述油杯连接的位置为中心轴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使用过程中的精度更高,耐用性更强,能够满足平稳性要求比较高的输送物料的使用需求,它的生产成本更低,在生产加工时也比较方便,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周期更长。用过程中的维护周期更长。用过程中的维护周期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殊的新型高精度耐用输送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链条
,尤其涉及一种特殊的新型高精度耐用输送链。

技术介绍

[0002]输送链条在使用时如果输送链太长,进行长距离输送时链条因自重或输送物料的重量影响而容易向下弯曲,现有的输送链在输送时通过配合辅助架来进行输送平面的设置,在使用时的便利性比较差,并且生产时的成本比较高,生产时的灵活性也比较差,在使用时的耐用性和配合精度也不理想,需要进行经常进行维护,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殊的新型高精度耐用输送链,它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通过将内、外附板设置成倒L形结构,在使用时能够使外侧端面形成一个平整的输送平台,通过将内部设置一套润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障整体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使用过程中的精度更高,耐用性更强,能够满足平稳性要求比较高的输送物料的使用需求,它的生产成本更低,在生产加工时也比较方便,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周期更长,从而也能够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特殊的新型高精度耐用输送链,包括内附板、外附板、套筒、滚子和销轴,输送链两端连接位置通过开口销轴、连接附板和止锁销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附板、所述外附板和所述连接附板在链条运行方向的投影为倒L形结构,所述套筒上设有润滑油孔结构,所述销轴和所述开口销轴的一端连接有油杯,所述销轴和所述开口销轴与所述油杯连接的位置为中心轴的位置,所述销轴和所述开口销轴与所述油杯连接的位置设有油孔,所述销轴和所述开口销轴的外侧与所述润滑油孔结构配合位置处设有油槽,所述油槽与所述油孔之间通过一个过渡输送油孔相连通,所述内附板、所述外附板和所述连接附板外侧端面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0.15MM。
[0006]进一步的,所述油槽的长度大于所述销轴长度的一半。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输送油孔与所述油槽与所述油孔之间相互垂直。
[0008]进一步的,所述油孔的长度大于所述销轴长度的一半。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通过将内、外附板设置成倒L形结构,在使用时能够使外侧端面形成一个平整的输送平台,通过将内部设置一套润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障整体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使用过程中的精度更高,耐用性更强,能够满足平稳性要求比较高的输送物料的使用需求,它的生产成本更低,在生产加工时也比较方便,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周期更长,从而也能够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侧面的半截面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A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销轴的俯视图;
[001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销轴的截面示意图;
[001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销轴的第二截面示意图;
[0018]图中:1、内附板,2、套筒,3、滚子,4、销轴,5、外附板,6、连接附板,7、开口销轴,8、止锁销,9、油杯,10、油槽,11、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特殊的新型高精度耐用输送链,它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通过将内、外附板设置成倒L形结构,在使用时能够使外侧端面形成一个平整的输送平台,通过将内部设置一套润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障整体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使用过程中的精度更高,耐用性更强,能够满足平稳性要求比较高的输送物料的使用需求,它的生产成本更低,在生产加工时也比较方便,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周期更长,从而也能够有效降低维护成本。它包括内附板1、外附板5、套筒2、滚子3和销轴4,输送链两端连接位置通过开口销轴7、连接附板6和止锁销8连接在一起。所述内附板1、所述外附板5和所述连接附板6在链条运行方向的投影为倒L形结构,在使用时它的上端形成输送平台,可以直接进行使用。所述套筒2上设有润滑油孔结构,所述销轴4和所述开口销轴7的一端连接有油杯9,通过它能够对整体进行润滑配合。喷油器1件:实用+专利技术(优审)链条装配后不上油,保证链面整洁,链条装机后设备运行前销轴油杯注入润滑脂,润滑脂在套筒两端及外附板间和滚子两端及内附板间溢出为准。所述销轴4和所述开口销轴7与所述油杯9连接的位置为中心轴的位置,所述销轴4和所述开口销轴7与所述油杯9连接的位置设有油孔11,所述销轴4和所述开口销轴7的外侧与所述润滑油孔结构配合位置处设有油槽10,所述油槽10与所述油孔11之间通过一个过渡输送油孔相连通,所述内附板1、所述外附板5和所述连接附板6外侧端面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0.15MM。保证两条链条各内外节附板顶面平齐,进而保证设备运行时工件能平滑出入两条链条各内外附板顶面形成的平台。
[0020]链条配对方法:
[0021]1.链条先装配成短节、两端内节的测量链段,数量根据订单计算;
[0022]2.测量链段全数预拉,预拉载荷30%~40%Q(240kN~320kN),时间30秒;
[0023]3.测量链段全数检测链长(允许相对测量),并按链长实测数据编挂流水号(1、2、3
……
),同时做好对应链长精度记录;
[0024]4.将测量得到的链长精度按从小到大排序;
[0025]5.按差值最小化(≤0.05%)和同组链条对称化进行配对组合(可采用精度S型排序),保证链长相对差值≤2mm;
[0026]6.用外节将测量链段连接成供货长度。
[0027]润滑系统:
[0028]销轴油孔和套筒油孔形成油路,销轴油槽及套筒油槽和销轴外径及套筒内径间隙形成第一储油空间,套筒外径及滚子内径间隙形成第二储油空间,油路、第一储油空间和第二储油空间形成润滑系统。通过销轴油孔端装配的油杯向润滑系统注油。
[0029]销轴外径及套筒内径间隙和套筒外径及滚子内径间隙设计适当,设备运行时,润滑脂在套筒两端及外附板间和滚子两端及内附板间溢出,使销、套滑动摩擦副及套、滚滚动摩擦副易形成油膜的同时防止异物、颗粒等进入润滑系统,提高润滑效率,减少维保次数。
[0030]作为优选,所述油槽10的长度大于所述销轴4长度的一半,保障在使用时的润滑效果更好。
[0031]作为优选,所述过渡输送油孔与所述油槽10与所述油孔11之间相互垂直,在生产加工时更方便,润滑液的输送流畅性更好。
[0032]作为优选,所述油孔11的长度大于所述销轴4长度的一半,使内部能够进行一定的散热,在使用时的耐用性更可靠。
[0033]以上所述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殊的新型高精度耐用输送链,包括内附板(1)、外附板(5)、套筒(2)、滚子(3)和销轴(4),输送链两端连接位置通过开口销轴(7)、连接附板(6)和止锁销(8)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附板(1)、所述外附板(5)和所述连接附板(6)在链条运行方向的投影为倒L形结构,所述套筒(2)上设有润滑油孔结构,所述销轴(4)和所述开口销轴(7)的一端连接有油杯(9),所述销轴(4)和所述开口销轴(7)与所述油杯(9)连接的位置为中心轴的位置,所述销轴(4)和所述开口销轴(7)与所述油杯(9)连接的位置设有油孔(11),所述销轴(4)和所述开口销轴(7)的外侧与所述润滑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达黄雅丹夏占豪拱建军张春伟唐进
申请(专利权)人:环球传动泰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