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723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其中门体组件,包括门主体、工作部件、线缆。所述门主体包括外壳、内衬、上端盖、下端盖。所述内衬具有朝向外壳方向凹陷形成的制冰间室、形成于制冰间室周围的顶壁、底壁和两侧壁。所述外壳、上端盖和制冰间室的侧壁和顶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走线空间。所述工作部件设置于所述门主体内部。所述线缆具有与所述工作部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延伸出所述门主体的第二连接段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主线,所述主线位于所述第一走线空间内。其中冰箱,包括箱体和上述门体组件,所述门体组件可枢转的设置于所述箱体上。如此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外壳上出现凝露。能够有效防止外壳上出现凝露。能够有效防止外壳上出现凝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尤其涉及一种内部具有一定空间的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用户日常的用冰需求,目前冰箱的门体上通常设置有用于制冰的制冰间室,制冰间室内设置有制冰机等结构。为了使设置于门体上的组件能够正常发挥其功能,门体内还需要设置注水管以及线缆,注水管用于向制冰机注入制冰用水,线缆用于供电或者传输信号。
[0003]现有技术中设置在门体内的注水管以及线缆往往没有特定的走线方式,其走线的路径通常会经过制冰间室的背部和门壳之间。但是,该种走线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导致制冰间室和门壳之间的发泡层过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出现凝露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凝露产生的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门体组件,所述门体组件包括:门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壳、内衬、分别连接在外壳和内衬顶部和底部的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内衬具有朝向外壳方向凹陷形成的制冰间室、形成于制冰间室周围的顶壁、底壁和两侧壁,所述外壳、上端盖和制冰间室的侧壁和顶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走线空间;工作部件,设置于所述门主体内部;线缆,具有与所述工作部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延伸出所述门主体的第二连接段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主线,所述主线位于所述第一走线空间内。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冰间室内的制冰机,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管件,所述管件包括与所述制冰机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管、延伸出所述门主体的第二连接管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主连接管,所述主连接管也设置于所述第一走线空间内。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走线空间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制冰间室的侧壁之间的第一纵向走线空间,所述上端盖在所述第一纵向走线空间的正上方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上连接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沿所述第一纵向走线空间向下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管经所述连接通孔连接至所述主连接管,所述主连接管从所述保护管中穿过。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线至少部分沿所述保护管延伸,所述门体组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沿所述保护管延伸的所述主线固定至所述保护管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线被固定于所述保护管靠近所述制冰间室的一侧。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走线空间包括形成于所述上端盖和所述
制冰间室顶壁之间的第一横向走线空间,所述门体组件包括固定勾,所述固定勾设置在所述上端盖的下表面上,沿所述第一横向走线空间延伸的所述主线通过所述固定勾被固定至所述第一横向走线空间内。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勾与所述上端盖一体成型。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主体具有直接与所述走线空间相连通的第一走线口,所述第一走线口上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线缆通过所述密封件被固定于所述门主体上。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具有朝向所述内衬凹陷形成的分配器室、形成于分配器室周围的顶壁、底壁、两侧壁,所述外壳、下端盖和分配器室的侧壁和底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走线空间,部分所述线缆自所述第一走线空间延伸至所述第二走线空间。
[001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所述冰箱还包括上述门体组件,所述门体组件可枢转的设置于所述箱体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防止外壳上出现凝露。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7]图1是本技术门体组件的分解图;
[0018]图2是图1中门体组件的剖视图;
[0019]图3是图2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2]图1是本技术门体组件100的分解图。
[0023]图2是图1中门体组件的剖视图。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门体组件100,包括:
[0025]门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壳10、内衬20、分别连接在外壳10和内衬20 顶部和底部的上端盖30和下端盖40,所述内衬20具有朝向外壳10方向凹陷形成的制冰间室50、形成于制冰间室50周围的顶壁51、底壁52、左侧壁53、右侧壁54、后壁55,所述外壳10、上端盖30和制冰间室50的侧壁和顶壁51 之间形成有第一走线空间11;
[0026]工作部件60,设置于所述门主体内部;
[0027]线缆70,具有与所述工作部件60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71、延伸出所述门主体的第二连接段72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段7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72之间的主线73,所述主线73位于所述第一走线空间11内。
[0028]所述门体组件100内还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一般是在外壳10、内衬 20、线缆70等结构组装完成后,采用发泡技术将硬质聚氨酯等保温材料填充在外壳10和内衬20之间,所述线缆70随之被固定于所述保温层内。
[0029]由于冰箱的外壳10是直接和外部环境相接触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果冰箱外壳10表面的温度过分低于冰箱所处的环境温度,极容易产生凝露现象,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0030]保温层能够起到隔热作用,隔绝冰箱内外的温度交流,所以在外壳10和内衬20之间填充保温层,能很好的起到防止冰箱冷气的外泄的效果。在保温层的作用下,箱体200或制冰间室50内部的冷气基本不会传导至外壳10上,外壳 10和冰箱所述外部环境的温差也就不会太大,从而不会产生凝露现象。
[0031]由于制冰间室50由所述内衬20朝向所述外壳10方向凹陷形成的,所以所述制冰间室50的后壁55和所述外壳10之间形成的保温层的厚度远小于所述外壳10和所述制冰间室50的侧壁之间形成保温层的厚度。同样所述制冰间室50 的后壁55和所述外壳10之间形成的保温层的厚度也远小于以及上端盖30和制冰间室50的顶壁51之间形成的保温层的厚度。
[0032]如果线缆70的主线73从所述制冰间室50的后壁55和所述外壳10之间的空间走线,将会导致所述制冰间室50的后壁55和所述外壳10之间形成的保温层过薄。由于保温层的隔热的效果是和保温层的成正比的。如果保温层太薄,将无法很好的起到隔绝温度交流的作用,会导致冰箱外壳10和冰箱所处环境的温差太大,从而导致凝露的产生。所以要尽量避免线缆70在所述制冰间室50 的后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壳、内衬、分别连接在外壳和内衬顶部和底部的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内衬具有朝向外壳方向凹陷形成的制冰间室、形成于制冰间室周围的顶壁、底壁和两侧壁,所述外壳、上端盖和制冰间室的侧壁和顶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走线空间;工作部件,设置于所述门主体内部;线缆,具有与所述工作部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延伸出所述门主体的第二连接段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主线,所述主线位于所述第一走线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冰间室内的制冰机,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管件,所述管件包括与所述制冰机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管、延伸出所述门主体的第二连接管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主连接管,所述主连接管也设置于所述第一走线空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空间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制冰间室的侧壁之间的第一纵向走线空间,所述上端盖在所述第一纵向走线空间的正上方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上连接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沿所述第一纵向走线空间向下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管经所述连接通孔连接至所述主连接管,所述主连接管从所述保护管中穿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堂刘龙林森张延庆王昊张方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