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插立体布艺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719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拼插立体布艺玩具,主要包括帽部、头部、以及身体部;所述帽部可拆卸地套设在头部上,所述头部下端与身体部连接;所述头部、身体部均通过盘扣方式相互拼接而成;所述头部采用长方体结构设计,身体部采用棱台结构设计;所述玩具拼装完成后能够站立放置在平面上,构成立体人物形象。本方案为组合式玩具,通过对零散零件对组装、拼接从而组成形式多样、形态各异的角色。拼接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尺寸大小的头部件和身体部件,并通过不同形态的五官块的搭配,最终组装出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角色,大大提高用户的创作乐趣,在玩乐的同时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实施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插立体布艺玩具


[0001]本技术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插立体布艺玩具。

技术介绍

[0002]北京补绣202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堆绫子是北京补绣的一种,是源于北京的传统手工艺,主要制作原料是凤尾纱,主要制作工艺是将凤尾纱运用白乳胶粘贴于剪好图案的卡纸上,再通过拨花包边、攒活等工艺制作成布艺贴片,并将贴片按照既定图案进行组合粘贴。这些现有的市面常见的角色玩具大多是不可拆卸的固定状态,可玩性、娱乐性都比较低,功能也较为单一,因此,现有玩具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拼插立体布艺玩具。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拼插立体布艺玩具,主要包括帽部、头部、以及身体部;所述帽部可拆卸地套设在头部上,所述头部下端与身体部连接。所述头部、身体部均通过盘扣方式相互拼接而成。所述头部采用长方体结构设计,身体部采用棱台结构设计。所述玩具拼装完成后能够站立放置在平面上,构成立体人物形象。
[0006]具体的,所述帽部主要包括帽体和装饰。所述帽体可拆卸地套设在头部上端。所述装饰位于帽体的侧面和/或顶部,并与帽体固定连接。
[0007]具体的,所述头部主要包括后板、底板、前脸板、以及五官块。所述后板位于头部后侧,所述底板位于头部底部。所述后板和底板均通过盘扣方式与前脸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前脸板采用凹形结构设计,其前侧用于放置五官块。所述五官块可拆卸地附着在前脸板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五官块采用磁吸方式附着在前脸板上,包括第一磁铁层和第二磁铁层。所述第一磁铁层固定在五官块的背部。所述第二磁铁层固定在前脸板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五官块采用磁吸方式附着在前脸板上,包括第三磁铁层和铁层。所述第三磁铁层固定在五官块背部且铁层固定在前脸板上,或者第三磁铁层固定在前脸板上且铁层固定在五官块上。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五官块采用静电吸附方式附着在前脸板上,包括第一静电膜和第二静电膜或光滑涂层。所述第一静电膜固定在五官块背部。所述第二静电膜或光滑涂层固定在前脸板上。
[0011]具体的,所述身体部主要包括前躯板、后躯板、左躯板、以及右躯板。所述前躯板、后躯板、左躯板、右躯板均通过盘扣方式相互连接,构成棱台结构,该结构可以支撑头部及帽部,使整个玩具可以站立起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盘扣方式包括第一绳体和第二绳体。所述第一绳体的一端设有球
部。所述第二绳体的一端设有中间镂空的圈部。所述第一绳体的球部直径大于第二绳体圈部的内径,使球部穿过圈部后过盈配合实现第一绳体与第二绳体固定连接。使用时,先将第一绳体固定在某一连接件上,第二绳体固定在另一连接件上,拼接时根据位置摆好,使第一绳体的球部穿过第二绳体的圈部,由于球部略大于圈部的内径,因此球部穿过后会卡在圈部上,使第一绳体与第二绳体相互固定。当拆卸时,用力挤压球部,使球部脱离圈部即可,操作简单、快捷。
[0013]具体的,所述五官块主要包括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脸蛋、腮部、耳朵中的多种组合。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头部和身体部的平面上设有北京补绣。
[0015]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本方案为组合式玩具,通过对零散零件对组装、拼接从而组成形式多样、形态各异的角色。拼接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尺寸大小的头部件和身体部件,并通过不同形态的五官块的搭配,最终组装出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角色,大大提高用户的创作乐趣,在玩乐的同时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实施的优点。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所提供的拼插立体布艺玩具采用北京补绣堆绫子的主要原材料凤尾纱,及其基本的布粘贴纸的工艺。改变了其以往平面的表现方式,将平面贴片通过处理连接后可立体支撑。本方案将凤尾纱与硬卡纸贴合后制作成为较硬的材质,形成多块硬质布艺拼图,每块拼图背后粘连了薄磁铁片,使得拼图之间可以相互吸附叠加,形成新的图案;此外部分布艺拼图可以通过盘扣与其他片相连。
[0018](2)本技术所提供的拼插立体布艺玩具设计为可拆卸且可组合的形式,而其中的四个角色的脸部、帽子和手部件可以随意搭配组合,实现四个角色之间的转换,用户可设计制作出更加多样的角色样式,超过原本的4 个角色。这样的拆卸组合设计在更加方便回收的同时,也让用户用有限的配件做出更多的角色样式,有了自己设计制作乐趣的同时,还减少了零件的使用,节省了材料和成本。
[0019](3)本技术所提供的拼插立体布艺玩具与现有文创设计相比,使用者可以亲身体验,与北京补绣这一工艺互动,使北京补绣不仅仅局限于观赏性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更多人发掘出北京补绣的可玩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拼插立体布艺玩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角色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角色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角色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角色结构示意图。
[0025]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
[0026]1‑
帽部,2

前脸板,3

眼睛,4

鼻子,5

腮部,6

右躯板,7

第二绳体, 8

第一绳体,9

前躯板,10

后板,11

底板,12

后躯板,13

左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拼插立体布艺玩具,主要包括帽部1、头部、以及身体部;所述帽部1可拆卸地套设在头部上,所述头部下端与身体部连接。所述头部、身体部均通过盘扣方式相互拼接而成。所述头部采用长方体结构设计,身体部采用棱台结构设计。所述玩具拼装完成后能够站立放置在平面上,构成立体人物形象。
[0030]具体的,所述帽部1主要包括帽体和装饰。所述帽体可拆卸地套设在头部上端。所述装饰位于帽体的侧面和/或顶部,并与帽体固定连接。
[0031]具体的,所述头部主要包括后板10、底板11、前脸板2、以及五官块。所述后板10位于头部后侧,所述底板11位于头部底部。所述后板10和底板 11均通过盘扣方式与前脸板2可拆卸连接。所述前脸板2采用凹形结构设计,其前侧用于放置五官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插立体布艺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帽部、头部、以及身体部;所述帽部可拆卸地套设在头部上,所述头部下端与身体部连接;所述头部、身体部均通过盘扣方式相互拼接而成;所述头部采用长方体结构设计,身体部采用棱台结构设计;所述玩具拼装完成后能够站立放置在平面上,构成立体人物形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插立体布艺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帽部包括帽体和装饰;所述帽体可拆卸地套设在头部上端;所述装饰位于帽体的侧面和/或顶部,并与帽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插立体布艺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包括后板、底板、前脸板、以及五官块;所述后板位于头部后侧,所述底板位于头部底部;所述后板和底板均通过盘扣方式与前脸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前脸板采用凹形结构设计,其前侧用于放置五官块;所述五官块可拆卸地附着在前脸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插立体布艺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官块采用磁吸方式附着在前脸板上,包括第一磁铁层和第二磁铁层;所述第一磁铁层固定在五官块的背部;所述第二磁铁层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颖秦姝宇潘小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印刷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