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切换方法和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冷却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切换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液冷方式对应的冷源系统包括机械压缩制冷系统和自然冷源系统。但是机械压缩制冷系统和自然冷源系统各自独立设置,导致后期维护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液冷切换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冷系统后期维护难度大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液冷切换系统,包括:置于液冷切换柜内的冷源切换装置、冷却塔、温度传感器、供液管、回液管和控制装置;冷源切换装置的一端与供液管和回液管均连接,冷源切换装置,用于当回液管将相变工质输入冷源切换装置时,使相变工质降温,并将降温后的相变工质输送至冷却塔和当冷却塔输出相变工质至冷源切换装置时,相变工质再次降温,冷源切换装置将再次降温的相变工质输送至供液管;冷却塔与冷源切换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将通过冷源切换装置输送的相变工质进行降温;温度传感器置于液冷切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液冷切换柜内的冷源切换装置、冷却塔、温度传感器、供液管、回液管和控制装置;所述冷源切换装置的一端与所述供液管和所述回液管均连接,所述冷源切换装置,用于当所述回液管将相变工质输入所述冷源切换装置时,使相变工质降温,并将降温后的相变工质输送至所述冷却塔和当所述冷却塔输出相变工质至所述冷源切换装置时,相变工质再次降温,冷源切换装置将再次降温的相变工质输送至所述供液管;所述冷却塔与所述冷源切换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将通过所述冷源切换装置输送的相变工质进行降温;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液冷切换柜外侧,用于测量环境温度;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冷源切换装置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环境温度,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预设阈值,确定工况类型,根据所述工况类型,向所述冷源切换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冷源切换装置执行对应的工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液冷系统和第二液冷系统;所述第一液冷系统的一端与所述供液管和所述回液管均连接,所述第一液冷系统的一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塔连接,所述第一液冷系统,用于获取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工况;所述第二液冷系统的一端与所述供液管和所述回液管均连接,所述第二液冷系统的一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塔连接,所述第二液冷系统,用于获取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工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况类型包括第一工况、第二工况和第三工况;所述第一工况为相变工质从所述回液管先进入所述第一液冷系统冷却,再进入冷却塔冷却,冷却后通过所述第一液冷系统进入供液管;所述第二工况为相变工质从所述回液管先进入所述第二液冷系统冷却,再进入冷却塔冷却,冷却后通过所述第二液冷系统进入供液管;所述第三工况为相变工质从所述回液管先进入所述第二液冷系统和所述冷却塔冷却,再进入所述第一液冷系统和所述冷却塔冷却,冷却后通过所述第一液冷系统进入供液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系统包括第一控制阀单元、第一换热器、机械压缩机、冷凝器、第二控制阀单元和第三控制阀单元;所述第一控制阀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供液管和所述回液管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械压缩机的一端和所述冷凝器的一端分别相连,所述机械压缩机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控制阀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塔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单元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供液管相连,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健,钟志刚,郭凯,侯永涛,朱清峰,王殿魁,刘宝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