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通风型深度脱氮生物滤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7095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风型深度脱氮生物滤池装置,该装置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表层基质层、硝化填料层、植物缓释碳源层、反硝化填料层;其中:所述腔体位于所述植物缓释碳源层处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砂土层内铺设有进水管;所述硝化填料层的下部铺设有通风管;所述反硝化填料层的下部铺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植物缓释碳源层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使得生物滤池高效低耗脱氮的同时,具有简单的运维流程、稳定的出水水质和一定的抗冲击能力。水水质和一定的抗冲击能力。水水质和一定的抗冲击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型深度脱氮生物滤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通风型深度脱氮生物滤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很多河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富集,呈现富营养状态。污水处理厂出水集中,常规处理后的排水水质仍处于劣V类,是河道中氨氮和总氮的重要来源。而现有污水处理工艺脱氮能力有限,特别是在低碳氮比进水条件下。而如BIOSTYR(一种改进的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虽能强化脱氮但能耗高、不经济。因此,亟需对强化脱氮的污水处理装置进行研究和升级。
[0003]针对污水的强化脱氮问题,其中:
[0004]中国专利CN112390358A公开了一种厌氧产甲烷耦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强化城市生活污水脱氮的装置和方法,通过厌氧产甲烷生物滤池除去COD,之后在低溶解氧条件下通过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氮素,但是存在反应条件要求高、对运行操作要求高、能耗较高等问题。
[0005]中国专利CN112250162A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电解池耦合BAF-MBfR的低C/N污水深度脱氮装置和脱氮方法,通过电解使污水中所含碳源被充分提取,并以氢气形式供给反硝化过程,进行氢自养反硝化,无需外加碳源,但是存在设备建造成本高、维护困难等问题。
[0006]而为降低成本和维护难度,中国专利CN110589976A公开了一种生态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应用,利用废弃的农作物或植物秸秆作为生物质缓释碳源,持续的为系统提供反硝化有机碳源,但是植物碳源释放不能进行有效控制。
[0007]中国专利CN104291445B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将植物碳源异养和硫自养反硝化耦合运用,有效解决了植物碳源释放不能有效控制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人工湿地自然复氧的好氧和缺氧条件可控性差、占地面积大、脱氮效率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型深度脱氮生物滤池装置,其结构紧凑,使得高效低耗脱氮的同时,具有简单的运维流程、稳定的出水水质和一定的抗冲击能力。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风型深度脱氮生物滤池装置,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表层基质层、硝化填料层、植物缓释碳源层、反硝化填料层;其中:所述腔体位于所述植物缓释碳源层处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砂土层内铺设有进水管;所述硝化填料层的下部铺设有通风管;所述反硝化填料层的下部铺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植物缓释碳源层的顶部。
[0010]优选地,所述通风型深度脱氮生物滤池装置还包括供氧设备,所述供氧设备与所述通风管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硝化填料层与反硝化填料层填料的体积比为2:1;其中,所述反硝化填料层的厚度为400~1600mm,所述反硝化填料层中包括有以硫源作电子供体的硫自养反硝化和以有机碳源作电子供体的异养反硝化。
[0012]优选地,所述所述表层基质层为沙土,厚度为100~400mm,所述沙土由耕作土和粗沙按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沙土混合质量比为(0.2~3):1;所述粗沙的粒径为0.1~6mm。
[0013]优选地,所述硝化填料层为陶粒、沸石、瓜子片、粉煤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硝化填料层的粒径为3~20mm。
[0014]优选地,所述植物缓释碳源层为经加热预处理的植物废弃物,包括棕榈、玉米芯、玉米秸秆中的至少一种。
[0015]优选地,所述反硝化填料层包括作为电子供体的硫源以及兼具中和碱度作用的无机碳源,其中所述硫源为硫铁矿、磁黄铁矿、硫磺中的至少一种,粒径为1~15mm;所述无机碳源为石灰石、菱镁矿、菱铁矿中的至少一种,粒径为1~15mm;所述硫源与无机碳酸盐的体积比为(1~10):1。
[001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通风型深度脱氮生物滤池装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污水由所述进水管,经表层基质层均匀布水,进入所述生物滤池装置;
[0018]S2、进水通过硝化填料层,发生硝化反应,利用带时控开关的供氧设备控制通风/间歇状态,从而控制好氧区的硝化程度和进入缺氧区的溶解氧。好氧污水硝化充分但缺少反硝化所需缺氧环境及碳源,缺氧污水中有充足的碳源和反硝化环境但硝化不充分;
[0019]S3、好氧污水和缺氧污水交替进入反硝化填料层进行混合,保障出水氨氮浓度;利用硫源、无机碳源填料进行硫自养反硝化,利用缺氧污水中碳源以及植物废弃物释放的碳源进行异养反硝化,保障出水硝氮浓度,高效低耗完成对污水的强化脱氮。
[0020]优选地,所述通风管的通风周期为0.5~8小时。
[0021]优选地,所述通风管的通气周期内通风与间歇时间的比例为(0.5~5):1。
[002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构建新型池型,上部进水、下部出水、中间通风,通过出水口高度的控制,使整个装置上部形成好氧区、下部形成缺氧区,做到在单级生物滤池中,同时实现硝化反硝化;
[0024]2.本技术通过间歇通风,灵活控制好氧区硝化反应的程度和缺氧区进水的溶解氧,协调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在满足出水污染物浓度要求的条件下,低能耗又高效地利用了污水中原有碳源;
[0025]3.本技术采用含硫源的反硝化层填料,作为电子供体发生硫自养反硝化,实现补充碳源的最小化;并添加植物废弃物作为缓释反硝化碳源,实现资源化利用,并简化了运行管理;
[0026]4.本技术间歇通风的可调节性和自养、异养反硝化的耦合使得生物滤池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和更稳定的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型深度脱氮生物滤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不同通风周期的总氮去除效果图;
[00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不同通风/间歇时间比例的总氮去除效果图。
[0030]附图标记:1、腔体;2、表层基质层;3、硝化填料层;4、植物缓释碳源层;5、反硝化填料层;6、开口;7、进水管;8、通风管;9、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型深度脱氮生物滤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表层基质层、硝化填料层、植物缓释碳源层、反硝化填料层;其中:所述腔体位于所述植物缓释碳源层处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表层基质层内铺设有进水管;所述硝化填料层的下部铺设有通风管;所述反硝化填料层的下部铺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植物缓释碳源层的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怀正苏蕾吴晗婷吴闪闪金伟苏玉婷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