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706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包括底座(1)、支撑杆(2)、安装架(3)和显示屏(400);所述支撑杆(2)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1)的中心位置;所述安装架(3)固定在所述支撑杆(2)的顶端;所述显示屏(400)固定在所述安装架(3)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安装牢固性强,有利于防水防潮,降低维护成本,便于乘客观看显示信息。便于乘客观看显示信息。便于乘客观看显示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化公交
,尤其涉及一种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交站台都安装了电子显示站牌。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通常有LCD屏电子显示站牌、LED屏电子显示站牌、流水灯电子显示站牌、数码屏电子显示站牌及墨水屏电子显示站牌等。现有技术中的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通常安装位置较低,体积较大,虽便于为乘客显示更多的信息,具有更丰富的功能;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电子显示站牌,距离地面较低,大雨或台风天气容易进水受潮,造成损坏,导致维护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
[0004]本技术所提供的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包括底座、支撑杆、安装架和显示屏;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所述安装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所述显示屏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
[0005]所述底座包括顶板、底板和复数个底部纵梁;所述底部纵梁为圆柱形且底部向内弯折形成L形结构;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底部纵梁距离底端占底部纵梁高度的四分之一的位置;所述顶板固定在所述底部纵梁靠近顶端的位置。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设有一第一开口部;所述顶板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尺寸。所述支撑杆为一矩形钢管;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均为矩形;所述支撑杆的内壁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尺寸。所述安装架包括底横梁和支撑架;所述底横梁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底横梁的顶部;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第四弯折部和第五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均竖直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两端;所述第四弯折部水平设置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顶端;所述第五弯折部水平设置且设置在所述第三弯折部的顶端;所述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第四弯折部和第五弯折部形成一体的C字形结构。本技术所提供的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还包括一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连接板和插接管;所述插接管为矩形钢管;所述插接管的外壁尺寸与所述支撑杆的内壁尺寸一致;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插接管的顶部并与所述插接管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板和插接管上均设有装配孔;所述插接管插在所述支撑杆内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所述底横梁与所述连接板相固定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所述底横梁和第一弯折部上均设有装配孔,所述底横梁和第一弯折部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本技术所提供的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还包括四个梯形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一侧与所述支撑杆的外壁相焊接且另一侧与顶板相焊接。这样可将所述支撑杆与顶板稳定的相固定。所述顶板和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复数个底部纵梁数量相一致的通孔,所述底部纵梁穿设在所述通孔内,从而将底部纵梁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相固定。
[0006]本技术所提供的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安装牢固性强,有利于防水防潮,降低维护成本,便于乘客观看显示信息。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0]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包括底座1、支撑杆2、安装架3和显示屏400;所述支撑杆2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1的中心位置;所述安装架3固定在所述支撑杆2的顶端;所述显示屏400固定在所述安装架3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可通过所述底座1、支撑杆2和安装架3将用于显示公交信息的显示屏400安装在较高的位置,有利于防水防潮;同时,也便于乘客观看显示信息。
[0011]所述底座1包括顶板11、底板12和复数个底部纵梁13;所述底部纵梁13为圆柱形且底部向内弯折形成L形结构;所述底板12固定在所述底部纵梁13距离底端占底部纵梁13高度的四分之一的位置;所述顶板11固定在所述底部纵梁13靠近顶端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施工过程中,所述底部纵梁13不但可扎在底面下,所述底纵梁底部设置的弯折结构还可在底部勾住施工底面下的泥土及石块,所述顶板11、底板12和复数个底部纵梁13 共同围合成一近似矩形的框架结构,施工地面的泥土和石块聚集在底座1形成的框架内,从而可将本实施例所述的底座1稳固的与地面相固定。
[0012]所述底板12的中心位置设有一第一开口部14;所述顶板11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二开口部 15;所述第二开口部15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开口部14的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开口部14和所述第二开口部15用于设置电缆,以便市政电源电缆和信号电缆通过上述第一开口部14与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400实现电路连接。
[0013]支撑杆2为一矩形钢管;所述第一开口部14和所述第二开口部15均为矩形;所述支撑杆2的内壁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15的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当安装完成支撑杆2后,支撑杆2可将所述第二开口部15进行封闭并实现支撑杆2的内部空腔与所述第二开口部15相贯通,这样,电源和信号线缆自第一开口部14、第二开口部15和支撑杆2穿设至显示屏400相连接。
[0014]所述安装架3包括底横梁31和支撑架32;所述底横梁31固定在所述支撑杆2的顶端;所述支撑架32固定在所述底横梁31的顶部;所述支撑架32包括第一弯折部321、第二弯折部322、第三弯折部323、第四弯折部324和第五弯折部325;所述第一弯折部321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322和第三弯折部323均竖直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321的两端;所述第四弯折部324水平设置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折部322的顶端;所述第五弯折部325
水平设置且设置在所述第三弯折部323的顶端;所述第一弯折部321、第二弯折部322、第三弯折部323、第四弯折部324和第五弯折部325形成一体的C字形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显示屏400设置在所述第四弯折部324和第五弯折部325之间;显示屏400的两侧部分别与所述第四弯折部324和第五弯折部325相固定,从而起到对显示屏400的支撑和固定作用。
[0015]本实施例所提供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还包括一连接部件4,所述连接部件4包括连接板 41和插接管42;所述插接管42为矩形钢管;所述插接管42的外壁尺寸与所述支撑杆2的内壁尺寸一致;所述连接杆设置在唉所述插接管42的顶部并与所述插接管42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板41和插接管42上均设有装配孔51;所述插接管42插在所述支撑杆2内并通过螺钉 52进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杆(2)、安装架(3)和显示屏(400);所述支撑杆(2)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1)的中心位置;所述安装架(3)固定在所述支撑杆(2)的顶端;所述显示屏(400)固定在所述安装架(3)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顶板(11)、底板(12)和复数个底部纵梁(13);所述底部纵梁(13)为圆柱形且底部向内弯折形成L形结构;所述底板(12)固定在所述底部纵梁(13)距离底端占底部纵梁(13)高度的四分之一的位置;所述顶板(11)固定在所述底部纵梁(13)靠近顶端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的中心位置设有一第一开口部(14);所述顶板(11)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二开口部(15);所述第二开口部(15)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开口部(14)的尺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为一矩形钢管;所述第一开口部(14)和所述第二开口部(15)均为矩形;所述支撑杆(2)的内壁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15)的尺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交站电子显示站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3)包括底横梁(31)和支撑架(32);所述底横梁(31)固定在所述支撑杆(2)的顶端;所述支撑架(32)固定在所述底横梁(31)的顶部;所述支撑架(32)包括第一弯折部(321)、第二弯折部(322)、第三弯折部(323)、第四弯折部(324)和第五弯折部(325);所述第一弯折部(321)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322)和第三弯折部(323)均竖直设置且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华冯文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朝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