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651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5
本申请提供一种消融系统,所述消融系统包括支撑体以及消融件,至少部分所述消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体,所述消融件包括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用于构成回路传输脉冲消融能量,且二者极性相反,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中预期消融深度较大的,平均电流密度更大。平均电流密度更大。平均电流密度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融系统


[0001]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消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房颤动通常增加了获得许多潜在致命并发症的风险,包括血栓栓塞性中风,扩张性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的房颤症状如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疲劳和头晕也会影响生活质量。与正常人相比,患有房颤的人平均发病率增加了五倍,死亡率增加了两倍。
[0003]组织消融是通常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包括心房颤动。为了治疗心律失常,可以利用消融导管进行消融使病灶处组织变性坏死,从而阻断异常电信号的传导,而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现有的消融导管大部分是基于热消融,如射频消融、激光消融、微波消融、热物质消融等。
[0004]然而,基于热消融原理的消融装置通过发热对组织进行消融,在消融的过程中对消融装置中消融电极贴壁性要求较高,在消融电极贴壁不良的情况下,消融成功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融系统,包括支撑体以及消融件,至少部分所述消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体,所述消融件包括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用于构成回路传输脉冲消融能量,且二者极性相反,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中预期消融深度较大的,平均电流密度更大。
[0006]现有的消融系统中,用于传输脉冲能量的构成回路的两个导电部表面平均电流密度接近,当需要增大其中一个导电部平均电流密度,以增大该导电部的消融范围以及消融深度的情况下,一般会采用提高两个导电部整体消融能量的方式(比如提高脉冲电压的方式)以提高其中一导电部的平均电流密度。
[0007]然而,提高两个导电部整体消融能量的方式势必会引起两个导电部总电流升高,表面的平均电流密度同步升高,对患者机体刺激较大。
[0008]本申请提供的消融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消融系统,可以通过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的相互配合,向目标组织传输极性不同的脉冲消融能量,对目标组织实现脉冲消融。
[0009]本申请消融系统采用脉冲消融的方式,利用脉冲电场使细胞膜发生不可逆电击穿(不可逆电穿孔),使细胞凋亡从而实现非热效应消融细胞,所以不受热沉效应影响脉冲消融治疗时间短,施加一组脉冲序列的治疗时间不到1分钟,全程消融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且由于不同组织对脉冲电场的反应阈值存在差异,为消融心肌而不干扰其他临近组织提供
了可能,从而可避免误伤肺静脉临近的组织。另外,相较于其他能量,脉冲消融不需要热传导来对深层组织消融,所有分布在一定电场强度之上的目标组织细胞均会发生电穿孔,降低了消融时对消融件贴靠目标组织壁的贴靠压力的要求。因此即使消融器械在消融过程中没有完全地贴合目标组织壁,也不影响其消融效果。
[0010]本申请提供的消融系统中,构成回路的不同导电部的表面平均电流密度不同,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中,预期消融深度较大的,平均电流密度更大,便于根据消融系统的不同目标组织的差异,不同导电部设置的具体位置,以及预期消融深度将构成回路的两个导电部中的一个导电部的平均电流密度设置相对较大,另一个导电部的平均电路密度设置的相对较小,使得平均电流密度较大的导电部的获得相对较大的消融范围,较深的消融深度,从而改善消融效果,实现完整的电隔离,避免构成回路用于传输脉冲消融能量的一对导电部由于表面平均电流密度相同,消融范围大小以及消融深度相近,在不同导电部贴壁条件不同,目标组织中不同位置深度也具有差异的情况下,导致部分目标组织能够实现消融透壁,部分目标组织的消融透壁难度较大,在采用提高整体消融能量以保证目标组织均能达到透壁消融的消融策略后,对患者机体刺激较大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A为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设置覆膜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第十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第十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第十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第十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A为本申请第十五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B为图15A中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不显示覆膜的结构示意图;图15C为基于本申请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另一变更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D为为图15C中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不显示覆膜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件的消融区间隔分布示意图;图17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消融件的消融区部分重叠分布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第十六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申请第十七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第十八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申请第十九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申请第二十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3A为本申请第二十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3B为图23A中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不显示覆膜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申请第二十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申请第二十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申请第二十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申请第二十五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8为本申请第二十六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9A为本申请第二十七实施方式提供的左心耳封堵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系统包括支撑体以及消融件,至少部分所述消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体,所述消融件包括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用于构成回路传输脉冲消融能量,且二者极性相反,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中预期消融深度较大的,平均电流密度更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在轴向上间隔,所述第一导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近侧,在消融过程中,所述第二导电部表面的平均电流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部表面的平均电流密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均用于对目标组织上形成消融区,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贴壁条件优于所述第二导电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放电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放电面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放电面积为15mm2~4700mm2,所述第二导电部的放电面积为15mm2~500mm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金属材质的骨架,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体,所述第一导电部为至少部分所述金属材质的骨架,所述第二导电部为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的至少一电极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件为杆状电极、点状电极、圆弧电极、绕环所述支撑体外周延伸至少一圈的条状或丝状电极。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导电部的近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部远端的远侧。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表面距离最近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为3mm~18mm。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上的任意取一点,与第二导电部上任意一点之间的直线,为一条特征电场线,至少一条所述特征电场线穿过所述支撑体外壁外侧的区域。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容纳部,在径向上,所述容纳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或所述第二导电部邻近所述支撑体的轴线设置,所述容纳部周向外壁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容纳待消融组织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部的外壁至少部分用于贴靠待消融组织,所述容纳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胜李建民王坤尤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