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水库的水土保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620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2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生态水库的水土保持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修建临河挡墙;S2、铺设种植袋:在临河挡墙临河一侧铺设种植袋形成种植层;S3、铺设防水材料:在多个种植袋的上层铺设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盖合于多个种植袋;S4、铺设缆索:在防水土工布的面层铺设多个沿临河挡墙延伸方向分布的缆索,缆索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防水锚杆,缆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临河挡墙,且缆索连接于固定机构;S5、铺设排水通道:将种植层分为多个沿河道长度方向分布的区域,相邻两个区域之间浇筑用于拦砂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连通于临河挡墙背离河道的一侧。本申请能够在减小对水库污染的前提下,相对较为便捷的对水库做水土保持。为便捷的对水库做水土保持。为便捷的对水库做水土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生态水库的水土保持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水土保持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生态水库的水土保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因为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开发活动的影响,常常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而目前,为了减少和预防水土流失,往往会在水土流失的地域进行人为介入。而常见的存在水土流失的地域常见于水库、河道周围的山区以及道路两侧的山体等。
[0003]现有常使用的水土保持的方法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措施。而为了优化水土保持的效果,会在水库建设中,针对水库周侧的山体,常采用种植植物结合耕作保土,然后辅助以拦砂坝减少降雨时,因雨水带来的水土流失,从而形成生态水库。
[0004]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水库的水位升降或降雨等,会产生相对较多且面积较大的裸露的山坡;以及采用种植植物进行水土保持时,植物未生长完全,且雨水相对较大时,对于水土的保持效果相对较差;而在水库临河位置施工相对较为不便,导致挡土墙等不便于施工,且容易对水库造成污染,因此水库临河位置往往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在减小对水库污染的前提下,相对较为便捷的对水库临河位置进行水土保持,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生态水库的水土保持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生态水库的水土保持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生态水库的水土保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修建临河挡墙:在水库的临河位置划定种植区,并在种植区的高位采用浇筑混凝土形成临河挡墙,临河挡墙沿河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S2、铺设种植袋:在临河挡墙临河一侧铺设种植袋形成种植层,种植袋相互搭接,且多个种植袋通过固定机构连接于山体;S3、铺设防水材料:在多个种植袋的上层铺设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盖合于多个种植袋,且防水土工布的上边沿固定连接于临河挡墙,防水土工布的下边沿通过若干防水锚杆连接于山体;S4、铺设缆索:在防水土工布的面层铺设多个沿临河挡墙延伸方向分布的缆索,缆索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防水锚杆,缆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临河挡墙,且缆索连接于固定机构;S5、铺设排水通道:将种植层分为多个沿河道长度方向分布的区域,相邻两个区域之间浇筑用于拦砂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连通于临河挡墙背离河道的一侧,最后将防水土工布的侧边沿连接于排水通道。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时,只需在距离水库相对间距较大的位置施工临河挡墙,然后在临河挡墙的下方铺设种植袋,并通过缆索以及固定机构进行固定即可,相较于施工锚喷、临河铺设多个挡土墙等方式,不需要现场大量施工混凝土建筑物,能够有效的优化施工的便捷性;并且在实际使用时,临河挡墙能够阻挡水库河堤上方的雨水,并通过排水通道的拦砂之后,将雨水排入至水库,相较于雨水直接流经水库河堤排入至水库,能够有效的减小对水库造成的污染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小雨水对种植区的冲刷,以使得种植
袋内的植物能够相对较为充分的生长,以使得种植袋内的植物生长之后,能够对水库河堤做进一步的水土保持;此外,在种植袋植物未生长完全之前,防水土工布能够对种植袋做防护处理,并通过缆索和固定机构对防水土工布以及种植袋做固定,能够进一步减小雨水对种植袋对应区域的山体的影响,减小种植区内山体的雨水含量,从而减小发生滑坡,导致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从而达到便于施工的同时,相对较为充分的对水库两侧的河堤做水土保持。
[0008]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临河挡墙浇筑前,先在临河挡墙所在位置预浇筑多个插设于山体内的钢管桩,所述临河挡墙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多个钢管桩,然后在临河挡墙的上方预设多个插设于山体的锚管,所述锚管通过锚索连接于临河挡墙。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桩用于做临河挡墙的施工基础,能够增加临河挡墙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通过钢管桩对临河挡墙对应位置的山体做加固处理,以减小雨水相对较大时,砂土流动的阻力,此外,锚管还能够进一步对临河挡墙做加固处理,减小因压力过大导致临河挡墙发生翻转的可能性,以优化水土保持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临河挡墙的下部倾斜朝上浇筑成型有蓄水板,所述蓄水板与临河挡墙之间成型有蓄水槽,且所述蓄水槽的开口边沿浇筑成型有透水板,所述蓄水板伸出透水板的部分同样采用透水混凝土浇筑成型,所述临河挡墙设置有用于将蓄水槽的水渗入至种植袋的渗水机构,所述透水板上侧的部分连通于排水通道。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板与临河挡墙之间的蓄水槽,能够在下雨时,雨水通过透水板流入至蓄水槽内,并在此过程中,能够通过透水板做过滤处理,以能够在雨水相对较小时,增加雨水的利用率;在雨水相对较大时,还能够通过透水板的渗透,使得雨水积蓄于蓄水槽内,然后在雨后通过渗水机构对种植袋进行浇灌。
[0011]进一步的,所述渗水机构包括多个渗水管和用于控制渗水管内水流动的渗水控制件,所述渗水管的一端通过穿设于临河挡墙的连接管连通于蓄水槽,所述渗水管位于蓄水槽外侧的部分穿设于种植袋,且所述渗水管为盲管,所述渗水控制件设置于蓄水槽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时,通过渗水控制件控制蓄水槽内雨水的流动,使得雨水能够积蓄在蓄水槽内,并在雨后相对较为干燥时,通过渗水管将蓄水槽内的雨水灌溉于多个种植袋内,以进一步优化雨水的利用率,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
[0013]进一步的,所述渗水控制件包括用于插设连接管的控制销、外套于控制销的控制管、控制弹簧和控制块,所述控制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控制销和控制管,所述控制弹簧用于控制销脱离连接管,所述控制管为透水管且控制管插设于蓄水板伸出透水板的部分,所述控制块位于控制管内并抵接于控制销,所述控制块为采用吸水膨胀的材料制成,所述控制管朝向临河挡墙的端部外套有密封管。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相对较大时,雨水会通过蓄水板的顶部以及透水板,使得雨水渗透至蓄水槽内,并在此过程中,会使得控制块吸水膨胀,而在控制管的限制下,推动控制销伸出并插设于连接管内,以使得雨水相对较大时,能够封堵连接管,实现蓄水的功能,并在控制块膨胀的过程中,部分雨水会在控制销插设于连接管之前,流入至渗水管内,初步完成对种植袋的灌溉,以能够及时的对种植袋浇水的同时,完成雨水的灌溉;在相对干燥时,由于蓄水板的上部蓄水槽的上方,此时控制管对应控制块的位置会相对较为干燥,此时控制块会收缩,并在控制弹簧的作用下,使得控制销脱离连接管,使得蓄水槽内
的雨水能够通过渗水管对种植袋做灌溉处理;且在雨水相对较小时,控制块的膨胀程度相对较小,此时会使得连接管与控制销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小,以能够相对较为缓慢的对种植袋做灌溉,从而在不需要额外电气设备的前提下,实时针对种植袋做灌溉处理。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临河挡墙开设有连通透水板上侧的排水口,所述排水通道的上端卡设并固定连接于排水口的内壁,且所述排水口内设置有用于过滤的过滤网,所述排水通道开设有多个沿排水通道长度方向分布的拦砂槽,多个所述拦砂槽分为两组且两组沿排水通道的宽度方向分布,两组所述拦砂槽相向开口且呈错位设置,所述拦砂槽的侧壁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态水库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修建临河挡墙:在水库的临河位置划定种植区,并在种植区的高位采用浇筑混凝土形成临河挡墙(1),临河挡墙(1)沿河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S2、铺设种植袋:在临河挡墙(1)临河一侧铺设种植袋(2)形成种植层,种植袋(2)相互搭接,且多个种植袋(2)通过固定机构(3)连接于山体;S3、铺设防水材料:在多个种植袋(2)的上层铺设防水土工布(21),防水土工布(21)盖合于多个种植袋(2),且防水土工布(21)的上边沿固定连接于临河挡墙(1),防水土工布(21)的下边沿通过若干防水锚杆(22)连接于山体;S4、铺设缆索:在防水土工布(21)的面层铺设多个沿临河挡墙(1)延伸方向分布的缆索(211),缆索(2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防水锚杆(22),缆索(2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临河挡墙(1),且缆索(211)连接于固定机构(3);S5、铺设排水通道:将种植层分为多个沿河道长度方向分布的区域,相邻两个区域之间浇筑用于拦砂的排水通道(4),排水通道(4)连通于临河挡墙(1)背离河道的一侧,最后将防水土工布(21)的侧边沿连接于排水通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水库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临河挡墙(1)浇筑前,先在临河挡墙(1)所在位置预浇筑多个插设于山体内的钢管桩(11),所述临河挡墙(1)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多个钢管桩(11),然后在临河挡墙(1)的上方预设多个插设于山体的锚管(12),所述锚管(12)通过锚索(121)连接于临河挡墙(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态水库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河挡墙(1)的下部倾斜朝上浇筑成型有蓄水板(13),所述蓄水板(13)与临河挡墙(1)之间成型有蓄水槽(14),且所述蓄水槽(14)的开口边沿浇筑成型有透水板(141),所述蓄水板(13)伸出透水板(141)的部分同样采用透水混凝土浇筑成型,所述临河挡墙(1)设置有用于将蓄水槽(14)的水渗入至种植袋(2)的渗水机构(5),所述透水板(141)上侧的部分连通于排水通道(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生态水库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机构(5)包括多个渗水管(51)和用于控制渗水管(51)内水流动的渗水控制件(52),所述渗水管(51)的一端通过穿设于临河挡墙(1)的连接管(511)连通于蓄水槽(14),所述渗水管(51)位于蓄水槽(14)外侧的部分穿设于种植袋(2),且所述渗水管(51)为盲管,所述渗水控制件(52)设置于蓄水槽(14)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生态水库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控制件(52)包括用于插设连接管(511)的控制销(521)、外套于控制销(521)的控制管(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猛张毅王继博徐厚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图强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