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预警排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060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6
本申请涉及智能城市预警排涝系统,涉及城市排涝的技术领域,包括主管道、分支管道、存水池,存水池上设置有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排水泵,设置在存水池内;排水管,设置在排水泵上且与主管道连通;水位检测仪,水位检测仪设置在存水池上且排水泵电连接。本申请通过雨水进入存水池中,而水位检测仪检测到水位超过指定数值时,排水泵启动,存水池内积水通过排水管排放到主管道内,同时排水管内排出的水流具有一定的推力,水流推动主管道内的水流移动,从而进一步加快了积水排出的速度,降低了城市街道形成内涝的概率,从而降低了造成交通瘫痪和人民财产损失的概率。人民财产损失的概率。人民财产损失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城市预警排涝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城市排涝的
,尤其是涉及智能城市预警排涝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极端降雨有偏多偏强的趋势。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原有的池塘、水沟、洼地、绿地等都被楼宇、道路等不透水的硬化地面所代替,致使地表吸收滞留雨水的能力被大幅度削弱,雨水大部分都要通过排涝系统排走。
[0003]而排涝系统包括主管道和多个分支管道组成,而在各个分支管道管口处设置有井盖,城市街道上的雨水通过井盖流入分支管道内,然后雨水汇集到主管道后排放到河流中,而遭遇强降雨时,雨水在分支管道中容易形成堵塞,从而使得城市街道形成内涝,因此造成城市交通瘫痪,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降低城市街道形成内涝的风险,本申请提供了智能城市预警排涝系统。
[0005]本申请提供的智能城市预警排涝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智能城市预警排涝系统,包括主管道、多个与主管道连通的分支管道、盖设在分支管道上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道底端设置有与主管道连通的存水池,多个所述存水池相互连通,所述存水池上设置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排水泵,所述排水泵设置在存水池内;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排水泵上且与主管道连通;水位检测仪,所述水位检测仪设置在存水池上且排水泵电连接,当所述水位检测仪检测到水位超过指定数值时,所述水位检测仪控制排水泵启动进行排水。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较少时,雨水通过井盖进入分支管道,然后雨水进入存水池后进入主管道,最后雨水汇入河流中;而当雨水较多时,雨水在分支管道和存水池中形成积水,水位检测仪检测到水位超过指定数值后,水位检测仪控制排水泵启动,存水池内积水通过排水管排放到主管道内,同时排水管内排出的水流具有一定的推力,水流推动主管道内的水流移动,从而进一步加快了积水排出的速度,降低了城市街道形成内涝的概率,从而降低了造成交通瘫痪和人民财产损失的概率;同时多个存水池相互连通,因此将积水进行均分,以此来进一步降低了城市街道形成内涝的概率,而且在雨水较少时,排水泵停止运行,以此来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
[0007]可选的,所述存水池上设置有搅碎机构,所述搅碎机构包括:搅碎杆,所述搅碎杆转动设置在存水池上且伸至分支管道内;搅碎片,所述搅碎片设置在位于分支管道内的搅碎杆上且用于对杂质进行搅碎;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存水池上且用于驱动搅碎杆转动。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入雨水中的树枝等杂质进入分支管道中,驱动组件启动带动搅碎杆转动,搅碎杆转动带动搅碎片转动对杂质进行搅碎,以此来降低杂质进入排
水泵内而使得排水泵损坏后排水效果降低的概率,从而提高了排水泵的排水效果,因此进一步降低了城市街道形成内涝的概率。
[0009]同时搅碎杆转动时会使得分支管道中积水进行漩涡,当积水过多蔓延至井盖上方时,漩涡会随着积水延伸至井盖上方,漩涡会带动堆积在井盖上的杂质移动,降低了杂质对井盖通水造成堵塞的概率,而且漩涡还会加快水流速度,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流速,因此降低了城市街道形成内涝的概率。
[0010]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水鼓,所述水鼓设置在存水池上且开设有水腔;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在水鼓上且伸至水腔内且与搅碎杆连接;转动片,所述转动片设置在位于水腔内的转动杆上且绕转动杆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在水鼓上且均与水腔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排水泵连通且内径小于排水管内径,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使得进水管内水流只能进入水腔内而出水管内水流只能流出水腔,所述出水管和主管道连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泵启动,部分水流通过进水管进入水腔,水流推动转动片转动,转动片转动带动转动杆和搅碎杆转动,然后水流通过出水管输送到主管道内进行输出,以此来实现对搅碎杆进行转动,同时单向阀使得水流方向一定,从而降低了水流换向而使得对搅碎杆的推动力降低的概率,因此提高了对搅碎杆的推动力,提高了对杂质的搅碎效果,从而降低了城市街道形成内涝的概率。
[0012]而分支管道和存水池中都有雨水,因此设置驱动电机等驱动源会容易损坏,而通过排水泵抽出的水流驱动搅碎杆转动,因此无需使用额外的驱动源驱动搅碎杆转动,从而提高了驱动搅碎杆转动时的便利性。
[0013]可选的,所述水腔呈环形且轴线和转动杆轴线重合,而多个所述转动片与水腔侧壁抵触且将水腔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进水空间。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水腔内,因此雨水进入独立的进水空间,从而降低了雨水流动而不与转动片接触的概率,提高了雨水对搅碎杆的推动效果,因此使用较小的水流即能实现对搅碎杆较大的推力,提高了对杂质的搅碎效果,从而降低了城市街道形成内涝的概率。
[0015]可选的,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引水组件,所述引水组件包括:接水管,所述接水管设置在进水管上且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接水管上设置有使得接水管内水流只能进入进水管内的第二单向阀;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接水管顶端上且呈环形并接住分支管道中水流。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水盘接住分支管道中水流,水流通过接水管和进水管进入水腔推动搅碎杆转动,然后水流通过出水管进入主管道内进行输送,因此接水管和通过排水泵进入进水管内的水流同时推动搅碎杆转动,而且在排水泵停止运行时,接水管内水流还能继续推动搅碎杆转动,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了搅碎杆对杂质的搅碎效果,同时将分支管道中水流通过接水盘、进水管和出水管导向到主管道中进行输送,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对积水的排出效果,降低了城市街道形成内涝的概率。
[0017]可选的,所述接水盘上设置有用于将水流导向到接水盘内的第一引导环和第二引导环,所述接水盘内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上放置有用于对水流进行过滤的过滤环。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环对水流进行过滤,从而降低了杂质造成水腔内造成堵塞的概率,而且取下过滤环进行清理,清理后将过滤环放置到定位环上,以此来实现提高了对水流的过滤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水流对搅碎杆的推动力,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对积水的排出效果,降低了城市街道形成内涝的概率。
[0019]可选的,所述搅碎杆通过连接组件与井盖下表面和转动杆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插接块,所述插接块设置在搅碎杆上且与转动杆顶端插接配合;转动套,所述转动套转动设置在井盖下表面上,所述搅碎杆顶端插接安装在转动套上。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而当工作人员需要进入分支管道和存水池内时,取下井盖带动转动套与搅碎杆脱离,然后将井盖放置到地面上,然后拉动搅碎杆顶端带动插接块与转动杆脱离,接着将搅碎杆放置到地面上,以此来实现搅碎杆的拆卸,接着工作人员即能进入分支管道内进行清理工作,清理完成后,工作人员移出分支管道,然后将搅碎杆放置到分支管道内,且使得插接块插接安装到转动杆上,接着将井盖盖设到分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城市预警排涝系统,包括主管道(1)、多个与主管道(1)连通的分支管道(11)、盖设在分支管道(11)上的井盖(15),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道(11)底端设置有与主管道(1)连通的存水池(12),多个所述存水池(12)相互连通,所述存水池(12)上设置有排水机构(2),所述排水机构(2)包括:排水泵(21),所述排水泵(21)设置在存水池(12)内;排水管(22),所述排水管(22)设置在排水泵(21)上且与主管道(1)连通;水位检测仪(23),所述水位检测仪(23)设置在存水池(12)上且排水泵(21)电连接,当所述水位检测仪(23)检测到水位超过指定数值时,所述水位检测仪(23)控制排水泵(21)启动进行排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城市预警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池(12)上设置有搅碎机构(4),所述搅碎机构(4)包括:搅碎杆(41),所述搅碎杆(41)转动设置在存水池(12)上且伸至分支管道(11)内;搅碎片(42),所述搅碎片(42)设置在位于分支管道(11)内的搅碎杆(41)上且用于对杂质进行搅碎;驱动组件(5),所述驱动组件(5)设置在存水池(12)上且用于驱动搅碎杆(41)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城市预警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水鼓(51),所述水鼓(51)设置在存水池(12)上且开设有水腔(56);转动杆(52),所述转动杆(52)转动设置在水鼓(51)上且伸至水腔(56)内且与搅碎杆(41)连接;转动片(53),所述转动片(53)设置在位于水腔(56)内的转动杆(52)上且绕转动杆(52)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进水管(54)和出水管(55),所述进水管(54)和出水管(55)设置在水鼓(51)上且均与水腔(56)连通,所述进水管(54)与排水泵(21)连通且内径小于排水管(22)内径,所述进水管(54)和出水管(55)上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57),所述第一单向阀(57)使得进水管(54)内水流只能进入水腔(56)内而出水管(55)内水流只能流出水腔(56),所述出水管(55)和主管道(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城市预警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腔(56)呈环形且轴线和转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斌何伦保郭文锦冯力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图强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