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9618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增强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含有硬质聚氨酯泡沫以及增强纤维,且材料密度为300~500Kg/m3;所述复合材料的吸水率≤5%、邵氏硬度≥60HA,弯曲强度≥50Mpa、剪切强度≥10Mpa、尺寸稳定性≤1%,酸液或碱液浸泡30天外观无变化,热传导系数≤0.05W/(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增强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天然木材由于具有生态环保、适宜的弹性和硬度,以及良好的表现效果而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户外用品等各个方面,虑到速生木材较差的天然防腐性,在其使用前,通常对其进行防腐处理,这类防腐木无论采用何种防腐浸渍处理方式,防腐剂均是自木材外部而进入木材内部,因此防腐木外层的防腐剂载药量最高,越往心层,防腐剂载药量越低,而高载药量防腐剂的木材,其药剂流失性也越大,因此防腐剂溶液浸渍后的防腐木材,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受到频繁的温度变化、紫外线辐射以及大气湿度的影响,对防腐木材都会有快速的破坏作用,与环境接触的外层中的防腐剂逐渐流失,其耐久性逐渐降低,如吸水变形、开裂、霉变、虫蛀、腐烂等,防腐木材耐久性的持续时间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的使用需求。如果要维护或者更换,为此得消耗大量的木材,长期造成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同时还要耗用大量的维护人员。
[0003]今年国家对节能环保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寻找到一种成本低廉、力学性能与实木相当甚至高于实木、防腐耐潮性能高于现有防腐木、且安全无毒环保的新型材料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吸水率低、力学性能佳、耐酸碱腐蚀且尺寸稳定性较高的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复合材料含有硬质聚氨酯泡沫以及增强纤维,且材料密度为300~500Kg/m3;所述复合材料的吸水率≤5%、邵氏硬度≥60HA,弯曲强度≥50Mpa、剪切强度≥10Mpa、尺寸稳定性≤1.5%,酸液或碱液浸泡30天外观无变化,热传导系数≤0.05W/(m
·
K),线性热膨胀系数(1/℃)≤1.0
×
10
‑5。
[0006]本复合材料优点在于:
[0007](1)在材料密度方面,本复合材料的密度为300

500Kg/m3,密度与杨木、松木(400Kg/m 3
左右)相当甚至更低,与天然椴木(500~550Kg/m3)等密度接近,因此可以像天然实木一样通过削、锯、刨等方式进行加工;在吸水率方面,复合材料的吸水率≤5%,吸水率相较于实木材料更低,性能更优越;
[0008](2)而在保温隔热方面,本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系数≤0.05W/(m
·
K),导热系数胀低,相比于天然干实木(热传导系数≥0.08W/(m
·
K)),其隔热保温的性能更高,可用作保温材料用于对保温隔热要求较高的墙体、门窗芯材中;
[0009](3)本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比于天然木材(或经过防腐处理的天然木材,即防腐木) 有大幅度提升,其抗剪、抗弯等能力均高于天然木材,硬度较高,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
即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也不会失去其机械性能,因此从力学性能上可完全替代市面上的天然木材(防腐木),广泛地应用至应用于门窗家具、旅游地产、建筑节能等领域;
[0010]相比于天然木材需要一定的需要生长周期,制作防腐木还需要经过防腐工艺处理,本复合材料在工厂内即可快速生产、生产效率更高,更具性价比;
[0011]而且在本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各化学原料经过充分反应,不存在有毒残留物,环保等级达到E0级,而市面上的防腐木最高才大E1级,其环保性能更加优越。
[0012](4)在耐酸碱和防腐防潮方面,天然木材里含有纤维素、树胶等,这些植物性多糖属于水溶性,易被霉菌、环境中的细菌分解、腐烂,其耐酸碱和防腐防潮能力交叉。而本复合材料中,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学键,在环境中很稳定,不易水解也难背环境中的细菌、霉菌分解,在酸液或碱液浸泡30天外观无变化。
[0013](5)在尺寸稳定性方面,尺寸稳定性≤1.5%,线性热膨胀系数(1/℃)≤1
×
10
‑5,变形率低,可在极限温度变换时保持稳定,抗开裂性强。
[0014]综上,本复合材料兼具高强高密,优异的力学性能(抗剪、抗压等),以及良好的保温隔热、耐酸碱、防腐防潮、尺寸稳定性,可以用于门窗、墙体的芯材等非结构性材料中。
[0015]进一步地,所述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密度为100~300Kg/m3,增强纤维的密度范围为1~ 2.7g/cm3;所述硬质聚氨酯泡沫与增强纤维的质量份数比为1:1~4:1。
[0016]当增强纤维选择不可燃纤维时,按照GB/T
·
2577

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数值含量测试方法,燃烧复合材料试件再进行计算,可得知纤维的占比。
[0017]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增强纤维的密度较大,如果在复合材料总质量占比低于20%,纤维吸附聚氨酯混合液(如每根纤维最大树脂吸附量为自身质量的120%)在发泡过程中不足以充满制品型腔,会形成空隙、孔洞缺陷,影响制品质量,但在复合材料总质量占比超过50%,又会影响复合材料的轻质效果。所以增强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占比在20%~50%是比较理想的含量,既能提升成品品质又不影响成品轻质效果。
[0018]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材料制的握钉力≥500N,握钉力与天然木材(比如松木)接近,钉子进入板材后,钉子容易固定钉孔,不容易松动脱落,钉孔可反复利用,反之亦然。
[0019]进一步地,所述增强纤维为连续玻璃纤维、玻璃纤维毡、竹纤维、聚合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选择不同的纤维:连续玻璃纤维(密度2.6g/cm3),连续玻璃纤维毡(密度 2.6g/cm3),竹纤维(1.49g/cm3),化学纤维(常见的如PP/PET纺丝纤维密度1.0~1.2g/cm 3
),根据不同的纤维密度和设计用量,通过配方设计使复合材料保持轻质高强的特性。
[0020]进一步地,所述的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原料包括A料、B料,A料和B料的质量份数比为 1:0.9~1:1.2。
[0021]采用该配比制造出的聚氨酯泡沫,在保温隔热、耐酸碱和防腐防潮、尺寸稳定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
[0022]进一步地,所述B料为异氰酸酯或改性异氰酸酯,A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数的原料:
[0023]组合聚醚100份;
[0024]催化剂0.5~1.5份;
[0025]表面活性剂1.0~3份;
[0026]发泡剂0.6~1份。
[0027]B料采用的改性异氰酸酯是通过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得到的产物,A料通过以上的
配比,可以保证聚氨酯泡沫起发时间≥2min,发泡后聚氨酯泡沫的密度为100~300Kg/m3。
[0028]进一步地,该组合聚醚为以多元醇和/或多元胺为起始剂,以环氧丙烷为聚合单体,环氧丙烷封端聚合而成,羟值在30~500mg
·
KOH/g,平均官能度为2~6(优选3~4.5),数均分子量为200~4800(优选400~3000)。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含有硬质聚氨酯泡沫以及增强纤维,且材料密度为300~500Kg/m3;所述复合材料的吸水率≤5%、邵氏硬度≥60HA,弯曲强度≥50Mpa、剪切强度≥10Mpa、尺寸稳定性≤1.5%,酸液或碱液浸泡30天外观无变化,热传导系数≤0.05W/(m
·
K),线性热膨胀系数(1/℃)≤1
×
10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密度为100~300Kg/m3,增强纤维的密度范围为1~2.7g/cm3;所述硬质聚氨酯泡沫与增强纤维的质量份数比为1:1~4: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的握钉力≥500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为连续玻璃纤维、玻璃纤维毡、竹纤维、聚合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原料包括A料、B料,A料和B料的质量份数比为1:0.9~1:1.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B料为异氰酸酯或改性异氰酸酯,而A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合聚醚100份;催化剂0.5~1.5份;表面活性剂1.0~3份;发泡剂0.6~1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聚醚的羟值在30~500m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军王林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欧典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