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集成冷站一体化中央空调高效机房专用密闭式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04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集成冷站一体化中央空调高效机房专用密闭式冷却塔,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包括塔体、循环冷却组件和智能控制系统;循环冷却组件包括散热填料结构、布水盘、风机、收水器、底盘、循环管和循环泵;循环泵位于塔体的一侧;风机设置于出风口处,散热填料结构设置于进风口处,布水盘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变流量喷头;循环泵的一端通过循环管与布水盘连接,循环泵的另一端贯穿塔体并与底盘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闭式运行,塔体内设置循环管配合外部循环泵循环利用冷却水并能够保证水质不受污染,很好的保护了主设备的高效运行,可回收水分,耗能少,使用寿命长,智能控制系统可控制变流量喷头调整流量,制冷效果好、工作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集成冷站一体化中央空调高效机房专用密闭式冷却塔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集成冷站一体化中央空调高效机房专用密闭式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运行的中央空调机房都存在冷却塔出水温度和湿球温度的差额普遍≥4℃,尤其是高温高湿的天气,这就导致水冷机组工作效率下降,在高温天气冷凝器出现报警,机组踹振等问题,严重影响水冷机组正常运行。由于冷却塔设备本身受限于面积、风量、结构等因素,所以一般出水温度设计值为湿球温度+4℃左右,冷却水就像个交通载体,将制冷机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从冷凝器运输到冷却塔中,一般冷却水温度降低1℃,制冷机组工作效率可提升2

5%,由此可见提升制冷机组COP,冷却水温度须降低。
[0003]另外传统冷却塔一般采用外置管,放置在裙楼或者楼顶,制冷主机在地下层或一层,制冷主机与冷却塔的垂直距离一般都有3层楼或更高的楼层,管道很长,弯管太多,水泵扬程及压力也随之增加,显然水泵的阻力增大,功耗太大,明显增加了能耗。智能集成冷站一体化中央空调高效机房专用密闭式冷却塔是与制冷主机安装在楼面或裙楼平面上,形成一体式安装,冷却塔可以整体式吊装到平台上,内进水集成一体式,汇集成一个进水,一个出水与主机一一对应连接,减少了传统需要的管道,水泵压力和扬程大大减小,能耗大大降低。并且整个的施工周期较短,较传统整个制冷系统更加高效,更加节能。
[0004]传统工艺制冷机房,安装施工现场环境复杂,需要多工种人员、多专业配合,且施工周期长,人工成本高。随着集成高效理念的推广,智能集成化设计、一体式模块化产品将是最好解决方式。
[0005]现有冷却塔存在以下缺陷:
[0006](1)填料容易存在干区,利用率低,影响制冷效果;
[0007](2)工作效率低、耗能大、浪费水资源、投入成本大;
[0008](3)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集成冷站一体化中央空调高效机房专用密闭式冷却塔,本技术闭式运行,塔体内设置循环管配合外部循环泵循环利用冷却水并能够保证水质不受污染,很好的保护了主设备的高效运行,可回收水分,耗能少,使用寿命长,智能控制系统可控制变流量喷头调整流量,制冷效果好、工作效率高。
[0010]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集成冷站一体化中央空调高效机房专用密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循环冷却组件和智能控制系统;
[0011]所述塔体的右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塔体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
[0012]所述循环冷却组件包括散热填料结构、布水盘、风机、收水器、底盘、循环管和循环
泵;所述散热填料结构、所述布水盘、所述风机、所述收水器、所述底盘和所述循环管均位于所述塔体内,所述循环泵位于所述塔体的一侧;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散热填料结构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布水盘设置于所述散热填料结构的上方,所述收水器设置于所述散热填料结构的左侧,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收水器的左上方;所述布水盘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变流量喷头,若干个所述变流量喷头的上端设置有多个不同竖直高度的延伸端,所述变流量喷头的上端均延伸至所述布水盘内;所述循环泵的一端通过所述循环管与所述布水盘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塔体并与所述底盘连通;
[0013]所述风机上设置有永磁同步直驱电机,所述风机由所述永磁同步直驱电机驱动,所述智能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塔体的一侧,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与所述永磁同步直驱电机、循环泵、变流量喷头电性连接。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进水立管和出水立管,所述进水立管和所述出水立管分别竖直设置于所述散热填料结构左右两侧;所述塔体设置有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立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塔体设置有出水端和所述出水立管的一端连通;
[0015]所述散热填料结构包括若干层换热盘管和若干层填料,若干层所述换热盘管与若干层所述填料由上至下交替设置;每层所述换热盘管均具有进水口、出水口,每个所述进水口均与所述进水立管连通,每个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出水立管连通。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固定架和制冷机,所述制冷机位于塔体的一侧,所述制冷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端、所述出水端连通,所述固定架位于所述塔体内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若干层所述换热盘管与若干层所述填料均水平设置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塔体设置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与所述底盘的顶部连通。
[0018]进一步地,所述塔体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所述底盘的底部连通。
[0019]进一步地,所述变流量喷头的变流量为20%

120%。
[0020]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变流量喷头等距离分布于所述布水盘的底部。
[0021]进一步地,所述塔体的外壁设置有检修门。
[0022]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制冷箱体,所述制冷机位于所述制冷箱体内,所述塔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筒。
[0023]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设备基础,所述循环泵的底部设置有防震底座,所述防震底座、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和所述塔体均设置于所述设备基础的顶部形成一体式安装。
[0024]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本技术闭式运行,设置有循环泵通过循环管将底盘的冷却水重新输送至布水盘上,布水盘通过变流量喷头均匀喷淋至散热填料结构上,散热填料结构和冷却水形成水膜,水膜与进风口的冷风进行热交换,风机对塔体内热交换后的热空气进行抽出,其能够保证水质不受污染,很好的保护了主设备的高效运行,收水器设置于散热填料结构的一侧,经过换热的水气均通过收水器最后由出风口的风机抽出,可有效回收水分,耗能少,使用寿命长且工作效率高。
[0026]智能控制系统可控制变流量喷头调整流量,确保冷却循环水不但均匀分撒在填料上,而且做到20%

120%的变流量均匀布水,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果。无论布水盘的水量如何变化,变流量喷头的上端设置有多个不同的竖直高度的延伸端,每个变流量喷嘴始终能
分到水,单台冷却塔几乎保持100%的填料利用率,从而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变流量喷嘴无运动部件,不易堵塞和损坏,可自动、快速的调节。
[0027]永磁同步直驱电机兼具变速控制的所有优点,同时还避免了传统齿轮箱或皮带驱动型解决方案所需的成本和维护。该产品以其专业的设计代替传统电机和减速箱,系统效率提高10%

15%,节能效果显著,温控调速节能可达30%以上。由于全年气候温度变化较大,冷却塔大部分时间负载低于100%,此时采用永磁同步直驱电机的调速调节,当风机转速降低时,电机输出功率变化较转速变化更加明显。
[0028]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永磁同步直驱电机变频控制、变流量喷嘴控制,冷却塔群的填料利用率提高,冷却塔的出水温度降低,减少自来水的补水量。冷却水温度降低,可以降低冷冻水的出水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集成冷站一体化中央空调高效机房专用密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循环冷却组件和智能控制系统;所述塔体的右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塔体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循环冷却组件包括散热填料结构、布水盘、风机、收水器、底盘、循环管和循环泵;所述散热填料结构、所述布水盘、所述风机、所述收水器、所述底盘和所述循环管均位于所述塔体内,所述循环泵位于所述塔体的一侧;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散热填料结构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布水盘设置于所述散热填料结构的上方,所述收水器设置于所述散热填料结构的左侧,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收水器的左上方;所述布水盘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变流量喷头,若干个所述变流量喷头的上端设置有多个不同竖直高度的延伸端,所述变流量喷头的上端均延伸至所述布水盘内;所述循环泵的一端通过所述循环管与所述布水盘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塔体并与所述底盘连通;所述风机上设置有永磁同步直驱电机,所述风机由所述永磁同步直驱电机驱动,所述智能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塔体的一侧,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与所述永磁同步直驱电机、循环泵、变流量喷头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集成冷站一体化中央空调高效机房专用密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进水立管和出水立管,所述进水立管和所述出水立管分别竖直设置于所述散热填料结构左右两侧;所述塔体设置有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立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塔体设置有出水端和所述出水立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散热填料结构包括若干层换热盘管和若干层填料,若干层所述换热盘管与若干层所述填料由上至下交替设置;每层所述换热盘管均具有进水口、出水口,每个所述进水口均与所述进水立管连通,每个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颂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