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椎骨折复位器、寰椎骨折复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577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寰椎骨折复位器及一种采用寰椎骨折复位器的寰椎骨折复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寰椎骨折复位器包括:壳体;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滑移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具有第一卡口;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滑移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二调节件的滑移方向与所述第一调节件的滑移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调节件具有第二卡口;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做彼此靠近的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寰椎骨折复位器有利于提高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寰椎骨折复位器、寰椎骨折复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寰椎骨折复位器以及一种采用寰椎骨折复位器的寰椎骨折复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寰椎爆裂骨折常由车祸及高坠伤所致,处理起来较为棘手。既往通常采用颈枕融合术或寰枢椎融合术治疗,但以上方法会使患者丧失大部分颈椎活动功能。目前,新兴起利用寰椎单椎节钉棒固定的方法来治疗寰椎爆裂骨折,从而保留上颈椎的生理活动功能,但这种固定方法在后路抱紧复位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前方骨折缝张开,从而造成骨折无法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寰椎骨折复位器以及一种采用寰椎骨折复位器的寰椎骨折复位方法,该寰椎骨折复位器有利于提高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
[0004]一种寰椎骨折复位器,所述寰椎骨折复位器包括:壳体;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滑移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具有第一卡口;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滑移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二调节件的滑移方向与所述第一调节件的滑移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调节件具有第二卡口;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做彼此靠近的运动。
[000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件具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调节件具有第二齿条,所述驱动件具有齿轮,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之间,所述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相互啮合。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口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件上,所述第二卡口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调节件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件远离所述第二调节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端部旋转连接有所述第一卡口,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卡口之间通过关节轴承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远离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调节件的端部旋转连接有所述第二卡口,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卡口之间通过关节轴承进行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寰椎骨折复位器包括第一螺钉、第二螺钉、连接件,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第一卡口相适配,所述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二卡口相适配,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钉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钉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钉为万向螺钉;所述第一螺钉的钉头设置有可供所述连接件穿设通过的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的端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帽;在所述第一螺钉的钉头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平面,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平面与所述第一卡口的内壁
相匹配;所述第一夹持平面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磨砂层;所述第二螺钉为万向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的钉头设置有可供所述连接件穿设通过的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凹槽的端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帽;在所述第二螺钉的钉头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平面,两个所述第二夹持平面与所述第二卡口的内壁相匹配;所述第二夹持平面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磨砂层。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一个弧形的柱体结构;所述连接件的曲率与寰椎后弓曲率相同。
[0012]一种寰椎骨折复位方法,所述寰椎骨折复位方法采用上述的寰椎骨折复位器,所述寰椎骨折复位方法包括:
[0013]在寰椎两侧块分别置入所述第一螺钉、所述第二螺钉;
[0014]所述第一卡口卡在所述第一螺钉的钉头的外周壁,所述第二卡口卡在所述第二螺钉的钉头的外周壁;
[0015]待所述第一卡口与所述第一螺钉、所述第二卡口与所述第二螺钉卡紧后,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彼此相互靠近,将骨折的寰椎向内靠拢并实现复位;
[0016]在寰椎处于满意的复位状态下,在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第二螺钉之间安放所述连接件,并用螺帽将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螺钉、所述第二螺钉上;
[0017]保留所述第一螺钉、所述第二螺钉、所述连接件于人体中,拆卸其余部件。
[0018]进一步地,第一螺钉的钉头的下端面高出侧块表面5毫米,第二螺钉的钉头的下端面高出侧块表面5毫米。
[0019]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寰椎骨折复位器的使用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寰椎骨折复位器的内部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寰椎骨折复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第一螺钉;11、第一凹槽;12、第一夹持平面;2、第二螺钉;21、第二凹槽;22、第二夹持平面;3、壳体;4、第一调节件;41、第一卡口;42、第一连杆;43、第一齿条;5、第二调节件;51、第二卡口;52、第二连杆;53、第二齿条;6、驱动件;61、齿轮;7、侧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一种寰椎骨折复位器,参见图1至图3,该复位器包括第一螺钉1、第二螺钉2、壳体3、第一调节件4、第二调节件5、驱动件6、连接件(图未示)。其中,第一螺钉1、第二螺钉2分别置入寰椎的两个侧块7。第一调节件4滑移设置在壳体3中,第一调节件4具有与第一螺钉1相配合的第一卡口41。第二调节件5滑移设置在壳体3中,第二调节件5的滑移方向与第一调节件4的滑移方向相反,第二调节件5具有与第二螺钉2相配合的第二卡口51。驱动件6转动设置在壳体3中,驱动件6同时与第一调节件4、第二调节件5相配合,以同时驱动第一调节件4、
第二调节件5做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的运动。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钉1、第二螺钉2相连接。
[0028]工作过程:首先,将第一螺钉1、第二螺钉2分别置入寰椎的两个侧块7;然后,第一调节件4的第一卡口41与第一螺钉1凸出寰椎侧块7的部分相卡扣连接,第二调节件5的第二卡口51与第二螺钉2凸出寰椎侧块7的部分相卡扣连接;接着,驱动件6同时驱动第一调节件4与第二调节件5彼此靠近,使向侧方移位的寰椎侧块7向内移动,拉紧寰椎骨折的部位,以实现寰椎后弓骨折的直视下生理复位,保证骨折的部位能够贴紧愈合;待实现寰椎后弓骨折的生理复位后,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螺钉1相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螺钉2相固定连接,使得骨折部分能够维持对合关系;最后,将第一调节件4与第一螺钉1相分离,将第二调节件5与第二螺钉2相分离,从人体中取走由壳体3、第一调节件4、第二调节件5、驱动件6构成的组装件。
[0029]参见图1至图3,第一调节件4远离第二调节件5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杆42。第一连杆42远离第一调节件4的端部旋转连接有上述的第一卡口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42与第一卡口41之间通过关节轴承进行连接,使得第一卡口41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杆42做空间旋转运动,以适应不同使用环境。
[0030]参见图1至图3,第二调节件5远离第一调节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寰椎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寰椎骨折复位器包括:壳体(3);第一调节件(4),所述第一调节件(4)滑移设置在所述壳体(3)中,所述第一调节件(4)具有第一卡口(41);第二调节件(5),所述第二调节件(5)滑移设置在所述壳体(3)中,所述第二调节件(5)的滑移方向与所述第一调节件(4)的滑移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调节件(5)具有第二卡口(51);驱动件(6),所述驱动件(6)设置在所述壳体(3)中,所述驱动件(6)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调节件(4)与所述第二调节件(5)做彼此靠近的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椎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3)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寰椎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4)具有第一齿条(43),所述第二调节件(5)具有第二齿条(53),所述驱动件(6)具有齿轮(61),所述齿轮(61)位于所述第一齿条(43)与所述第二齿条(53)之间,所述齿轮(61)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43)、所述第二齿条(53)相互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椎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口(41)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件(4)上,所述第二卡口(51)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调节件(5)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寰椎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4)远离所述第二调节件(5)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杆(42),所述第一连杆(42)远离所述第一调节件(4)的端部旋转连接有所述第一卡口(41),所述第一连杆(42)与所述第一卡口(41)之间通过关节轴承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5)远离所述第一调节件(4)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杆(52),所述第二连杆(52)远离所述第二调节件(5)的端部旋转连接有所述第二卡口(51),所述第二连杆(52)与所述第二卡口(51)之间通过关节轴承进行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寰椎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寰椎骨折复位器包括第一螺钉(1)、第二螺钉(2)、连接件,所述第一螺钉(1)与所述第一卡口(41)相适配,所述第二螺钉(2)与所述第二卡口(51)相适配,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钉(1)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穗祥张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