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寿菊中耕破膜提土施肥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73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万寿菊中耕破膜提土施肥一体机,包括手扶传动电机系统和挂接在手扶传动电机系统后侧的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操作座位,机架的底部设置有地轮,手扶传动电机系统与地轮之间的机架下方设置有破膜除草机构,机架的后侧设置有肥料箱,肥料箱底部的出料口处连接有排肥管,肥料箱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料量控制阀,机架的后侧通过连接板设置有中耕翻铲,中耕翻铲位于排肥管的后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寿菊中耕破膜提土施肥一体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万寿菊中耕破膜提土施肥一体机。

技术介绍

[0002]万寿菊,又名臭芙蓉,为菊科万寿菊属的植物,万寿菊含有丰富的叶黄素,是提取纯天然叶黄素的理想原料,而叶黄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与某些藻类生物中的天然色素,能够延缓老年人因黄斑退化而引起的视力退化和失明症,以及因机体衰老引发的心血管硬化、冠心病和肿瘤疾病,万寿菊叶黄素有机食品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质量安全食品,已成为人们食用、药用、保健、饲料的首选目标。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和各级政府的引导,万寿菊在国内外的生产种植、加工基本进入到了一个渐趋旺盛的时期。
[0003]目前,云南省万寿菊的种植面积达到了30~40万亩,但由于大部分种植地区均为山坡、荒地,受到地形限制,无法使用大型的现代化机械进行中耕管理,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工破膜后,使用中耕机机械或牛犁进行除草、开沟工作,然后再进行人工施肥,田间管理的劳动强度较大,工作较为繁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不能适应目前万寿菊的种植需求。因此,研制开发一种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的万寿菊中耕破膜提土施肥一体机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的万寿菊中耕破膜提土施肥一体机。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手扶传动电机系统和挂接在手扶传动电机系统后侧的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操作座位,机架的底部设置有地轮,手扶传动电机系统与地轮之间的机架下方设置有破膜除草机构,机架的后侧设置有肥料箱,肥料箱底部的出料口处连接有排肥管,肥料箱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料量控制阀,机架的后侧通过连接板设置有中耕翻铲,中耕翻铲位于排肥管的后方。
[0006]进一步的,破膜除草机构包括转轴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手扶传动电机系统传动连接,输出端与转轴传动连接,转轴上沿圆周交错均布有若干破膜钩和若干除草打散齿。
[0007]进一步的,破膜钩和除草打散齿的端部均为弧形。
[0008]进一步的,中耕翻铲为双翼铲,排肥管包括两根呈倒V形设置且上端连通的排肥支管,两根排肥支管的排料口分别位于中耕翻铲两侧的上方。
[0009]进一步的,料量控制阀的调节手轮位于操作座位下方的机架上。
[0010]进一步的,肥料箱的材质为不锈钢,排肥管的材质为塑料软管,地轮为橡胶轮胎。
[0011]进一步的,肥料箱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0012]本技术用于万寿菊种植过程中的中耕管理,尤其是地形为山坡、荒地等无法
使用大型机械时万寿菊的中耕管理,使用时,由手扶传动电机系统带动机架向前移动,破膜除草机构对地膜进行破膜,并进行除草和打散作业,同时,打开料量控制阀,肥料从肥料箱落入排肥管,再从排肥管下落到破膜除草后的土壤上,最后由中耕翻铲在翻土过程中进行犁地、分土和培土作业。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运行只需操作人员坐在操作座位上,手握扶手,对手扶传动电机系统的行进速度、方向进行操控即可,操作较为简便;本技术能够集中耕过程中的破膜、除草、施肥、培土各种混合功能于一体,在破膜、松土、除草的同时进行施撒肥料和培土,避免了大量的人工劳动,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基本满足地形为山坡、荒地等无法使用大型机械情况下万寿菊的中耕管理。本技术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肥料箱6和排肥管7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

手扶传动电机系统,2

机架,3

操作座位,4

地轮,5

破膜除草机构,6

肥料箱,7

排肥管,8

料量控制阀,9

中耕翻铲,10

转轴,11

传动机构,12

破膜钩,13

除草打散齿,14

排肥支管,15

调节手轮,16

透明观察窗,17

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7]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手扶传动电机系统1和挂接在手扶传动电机系统1后侧的机架2,手扶传动电机系统1和机架2为现有结构,其中手扶传动电机系统1为手扶拖拉机机头等现有的农用牵引机械,机架2则用于与手扶传动电机系统1连接,形成支撑,确保设备在田土中运行时形成连动,机架2上设置有操作座位3,操作座位3用于为操作人员提供座位,使得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处于乘坐状态,提高操作时的舒适度,降低疲劳度的产生,机架2的底部设置有地轮4,地轮4为现有结构,手扶传动电机系统1与地轮4之间的机架2下方设置有破膜除草机构5,破膜除草机构5可使用现有的破膜除草结构,用于对地膜进行破膜作业,并对杂草进行除草和打撒作业,机架2的后侧设置有肥料箱6,肥料箱6底部的出料口处连接有排肥管7,在本装置运行前,将肥料装入肥料箱6内,运行时,肥料从肥料箱6落入排肥管7,最后从排肥管7落到田土中,肥料箱6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料量控制阀8,料量控制阀8为现有阀门,控制方便,能够对肥料在排肥管7中的下落量进行控制和调节,满足肥料的施撒量,机架2的后侧通过连接板9设置有中耕翻铲9,中耕翻铲9位于排肥管7的后方,中耕翻铲9为现有结构,用于将土壤翻起,并对肥料进行培土,同时兼有犁地、分土和培土的作用。
[0018]本技术用于万寿菊种植过程中的中耕管理,尤其是地形为山坡、荒地等无法使用大型机械时万寿菊的中耕管理,使用时,由手扶传动电机系统1带动机架2向前移动,破膜除草机构5对地膜进行破膜,并进行除草和打散作业,同时,打开料量控制阀8,肥料从肥料箱6落入排肥管7,再从排肥管7下落到破膜除草后的土壤上,最后由中耕翻铲9在翻土过程中进行犁地、分土和培土作业。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运行只需操作人员坐在操作座位
3上,手握扶手,对手扶传动电机系统1的行进速度、方向进行操控即可,操作较为简便;本技术能够集中耕过程中的破膜、除草、施肥、培土各种混合功能于一体,在破膜、松土、除草的同时进行施撒肥料和培土,避免了大量的人工劳动,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基本满足地形为山坡、荒地等无法使用大型机械情况下万寿菊的中耕管理。
[0019]破膜除草机构5包括转轴10和传动机构11,传动机构11为现有结构,可使用齿轮和链条等结构,将手扶传动电机系统1的动力传至转轴10,带动转轴10转动即可,传动机构11的输入端与手扶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寿菊中耕破膜提土施肥一体机,包括手扶传动电机系统(1)和挂接在手扶传动电机系统(1)后侧的机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上设置有操作座位(3),机架(2)的底部设置有地轮(4),所述手扶传动电机系统(1)与地轮(4)之间的机架(2)下方设置有破膜除草机构(5),所述机架(2)的后侧设置有肥料箱(6),肥料箱(6)底部的出料口处连接有排肥管(7),所述肥料箱(6)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料量控制阀(8),所述机架(2)的后侧通过连接板(17)设置有中耕翻铲(9),中耕翻铲(9)位于排肥管(7)的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寿菊中耕破膜提土施肥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破膜除草机构(5)包括转轴(10)和传动机构(11),传动机构(11)的输入端与手扶传动电机系统(1)传动连接,输出端与转轴(10)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0)上沿圆周交错均布有若干破膜钩(12)和若干除草打散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田柏老六蔡智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博浩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