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防雷与多腔室间隙线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692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路防雷与多腔室间隙线路结构,包括支撑绝缘子和灭弧单元,支撑绝缘子和灭弧单元一端并排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绝缘子另一端设有引弧电极,引弧电极一端与支撑绝缘子连接,另一端与灭弧单元端部形成放电间隙,灭弧单元内部设有多个球形的中间电极,两个中间电极之间设有截面为倒梯形结构的电弧淬灭室,中间电极两侧分别通过放电通道与电弧淬灭室连通。产品采用纯空气间隙结构与电网隔离,不承受系统电压和系统操作过电压,增强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减少了维护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路防雷与多腔室间隙线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线路防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路防雷与多腔室间隙线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配电网线雷击事故时有发生,尤其采用架空绝缘电缆后,雷害造成断线事故相对增加,加装线路型过电压保护器(以下简称保护器)可以解决雷害断线问题。保护器由放电环、保护器元件、支架组成,它固定于绝缘子上。保护器采用放电环(引流环或弧形放电间隙),有利于电弧移动拉长熄灭;高的工频放电电压,保证避雷器在操作过电压下不动作;保护器元件优异的非线性,使工频续流限制的非常小,有利于电弧瞬间熄灭,避免绝缘子闪络或击穿,保护架空线路导线,避免发生断线事故,确保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但是目前的10kV 配电线路的保护器整体绝缘水平低、无避雷线、无专用接地,耐雷水平极低;配电线路以感应雷威胁为主,雷电危害波及区域范围广,跳闸线路多;配电线路绝缘导线大量应用,雷击断线情况严重,抢修恢复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防雷与多腔室间隙线路结构,解决的10kV 配电线路的保护器整体绝缘水平低、无避雷线、无专用接地,耐雷水平极低;配电线路以感应雷威胁为主,雷电危害波及区域范围广,跳闸线路多;配电线路绝缘导线大量应用,雷击断线情况严重,抢修恢复时间长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路防雷与多腔室间隙线路结构,包括支撑绝缘子和灭弧单元,支撑绝缘子和灭弧单元一端并排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绝缘子另一端设有引弧电极,引弧电极一端与支撑绝缘子连接,另一端与灭弧单元端部形成放电间隙,灭弧单元内部设有多个球形的中间电极,两个中间电极之间设有截面为倒梯形结构的电弧淬灭室,中间电极两侧分别通过放电通道与电弧淬灭室连通。
[0005]优选方案中,还设有软线,软线一端通过线夹与导线电连接,软线与引弧电极电连接。
[0006]优选方案中,灭弧单元的本体为硅橡胶棒,硅橡胶棒端部设有触电头,触电头与硅橡胶棒端部的中间电极电连接。
[0007]优选方案中,引弧电极端部通过螺母与支撑绝缘子端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方案中,灭弧单元和支撑绝缘子端部通过螺母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0009]优选方案中,直线杆安装灭弧单元和支撑绝缘子,灭弧单元和支撑绝缘子向上方向倾斜安装。
[0010]优选方案中,耐张杆安装灭弧单元和支撑绝缘子,安装灭弧单元和支撑绝缘子向下方向倾斜安装。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路防雷与多腔室间隙线路结构,该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0012]1.产品采用纯空气间隙结构与电网隔离,不承受系统电压和系统操作过电压,增强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减少了维护成本;
[0013]2.具有良好的雷电冲击伏秒曲线,动作特性,放电稳定、可靠,有效降低雷击跳闸率;
[0014]3.产品可避免绝缘子雷击闪络,避免雷击断线,可降低雷害停电时间和雷害故障率;
[0015]4.产品采用自然体接地,产品无需调整和检测接地状况,无需外加接地线,安装方便、简单、可靠;
[0016]5.产品无需人工维护,产品可自清洁、自保护。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直线杆安装结构图;
[0019]图2是本技术耐张杆安装体构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灭弧单元俯视剖视结构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灭弧单元主视剖视结构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灭弧单元灭弧放电示意图;
[0023]图中:导线1;线夹2;软线3;引弧电极4;灭弧单元5;硅橡胶棒501;中间电极502;放电通道503;触电头504;电弧淬灭室505;支撑绝缘子6;支撑板7;固顶绝缘子8;耐张杆9。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5所示,一种线路防雷与多腔室间隙线路结构,包括支撑绝缘子6和灭弧单元5,支撑绝缘子6和灭弧单元5一端并排设置在支撑板7上,支撑绝缘子6另一端设有引弧电极4,引弧电极4一端与支撑绝缘子6连接,另一端与灭弧单元5端部形成放电间隙,灭弧单元5内部设有多个球形的中间电极502,两个中间电极502之间设有截面为倒梯形结构的电弧淬灭室505,中间电极502两侧分别通过放电通道503与电弧淬灭室505连通。
[0025]利用简易淬弧原理技术,来保护架空线路免受雷击的破坏,它可将雷击造成的线路短路电流的巨大能量释放到空气中。同时它无需添加其他辅助设备,如接地线,接地棒等,简易淬弧在电杆和横担的自然电阻下工作。
[0026]当雷击发生时,雷击产生的过电压(直接或间接),首先在外终端电极和安装在导体上的线夹之间空气间隙被击穿,灭弧单元5和引弧电极4的放电间隙线路防雷装置之间产生一个大电弧,放电传导至灭弧单元5内部,中间电极502的金属特性会使放电通道503一个接一个的放电,将一个大功率的雷电过电压所产生的大电弧转化为小电弧,如图5所示,这些小电弧再由两个相邻中间电极502的电弧淬灭室505排出。在电弧释放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高压气体将小电弧吹至周围的空气中,从而把电弧熄灭最大灭弧时间小于 10 毫秒,使电网稳定运行,减少供电系统断电或重合闸操作。
[0027]多腔室间隙线路防雷装置在应用中只需在配电线路上做一次性安装即可,其与变电站传统防雷设备联合使用,可保护变压器等设备免受各种过电压和工频续流所造成的危害。
[0028]优选方案中,还设有软线3,软线3一端通过线夹2与导线1电连接,软线3与引弧电极4电连接。软线3通过线夹2与导线1电连接,软线3起到传动电压的作用。
[0029]优选方案中,灭弧单元5的本体为硅橡胶棒501,硅橡胶棒501端部设有触电头504,触电头504与硅橡胶棒501端部的中间电极502电连接。硅橡胶棒501有很好的绝缘防雷和防老化的作用。
[0030]优选方案中,引弧电极4端部通过螺母与支撑绝缘子6端部固定连接。引弧电极4通过螺母锁紧安装在支撑绝缘子6端部。
[0031]优选方案中,灭弧单元5和支撑绝缘子6端部通过螺母与支撑板7固定连接。灭弧单元5和支撑绝缘子6端部通过螺母安装在支撑板7上。
[0032]优选方案中,直线杆安装灭弧单元5和支撑绝缘子6,灭弧单元5和支撑绝缘子6向上方向倾斜安装。如图1所示结构,安装灭弧单元5和支撑绝缘子6向上方向倾斜,可保护变压器等设备免受各种过电压和工频续流所造成的危害。
[0033]优选方案中,耐张杆安装灭弧单元5和支撑绝缘子6,安装灭弧单元5和支撑绝缘子6向下方向倾斜安装。如图2所示结构,耐张杆安装灭弧单元5和支撑绝缘子6向下方向倾斜安装,安装方便,可保护变压器等设备免受各种过电压和工频续流所造成的危害。
[0034]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路防雷与多腔室间隙线路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支撑绝缘子(6)和灭弧单元(5),支撑绝缘子(6)和灭弧单元(5)一端并排设置在支撑板(7)上,支撑绝缘子(6)另一端设有引弧电极(4),引弧电极(4)一端与支撑绝缘子(6)连接,另一端与灭弧单元(5)端部形成放电间隙,灭弧单元(5)内部设有多个球形的中间电极(502),两个中间电极(502)之间设有截面为倒梯形结构的电弧淬灭室(505),中间电极(502)两侧分别通过放电通道(503)与电弧淬灭室(50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线路防雷与多腔室间隙线路结构,其特征是:还设有软线(3),软线(3)一端通过线夹(2)与导线(1)电连接,软线(3)与引弧电极(4)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线路防雷与多腔室间隙线路结构,其特征是:灭弧单元(5)的本体为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邦钦李勇赵勇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恒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