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蛋白全营养套包移动转运罐自动对接、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562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品灌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蛋白全营养套包移动转运罐自动对接、灌装装置,解决了现有移动转运罐难以实现自动对接、灌装和容易发生物料堵塞的问题,其包括支撑台,支撑台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内部设有转运罐,转运罐与支撑台之间通过升降调节液压杆和连接块连接,转运罐与连接块之间通过旋转驱动机构连接,转运罐顶端设有与混料罐下料口相匹配的转运罐接料口,转运罐底端设有与集料罐接料口相匹配的转运罐下料口,混料罐下料口和集料罐接料口一侧均设有红外接收器,转运罐接料口和转运罐下料口的一侧均设有红外发生器;通过该装置能够实现移动转运罐的自动对接和灌装,同时能够避免发生物料堵塞。同时能够避免发生物料堵塞。同时能够避免发生物料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蛋白全营养套包移动转运罐自动对接、灌装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食品灌装
,具体为一种高蛋白全营养套包移动转运罐自动对接、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生产工艺和流程的需要,在高蛋白全营养套包生产中,采用移动转运罐进行物料在各生产流程中的周转,是一种常用的方式。移动转运罐一般设计为规则罐体,上部有进料口,下部有出料口。
[0003]但是现有的移动转运罐难以实现自动对接和灌装,同时现有的移动转运罐内部容易造成物料堵塞,影响下料,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蛋白全营养套包移动转运罐自动对接、灌装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移动转运罐难以实现自动对接、灌装和容易发生物料堵塞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蛋白全营养套包移动转运罐自动对接、灌装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支撑腿,支撑台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转运罐,转运罐与支撑台之间通过若干升降调节液压杆和连接块相配合连接,转运罐与连接块之间通过旋转驱动机构相配合连接,转运罐的顶端设置有与混料罐下料口相匹配的转运罐接料口,转运罐的底端设置有与集料罐接料口相匹配的转运罐下料口,混料罐下料口和集料罐接料口的一侧均设置有红外接收器,转运罐接料口和转运罐下料口的一侧均设置有与红外接收器相匹配的红外发生器。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底端设置有自巡航驱动轮组件,自巡航驱动轮组件与限位轨道相配合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由L型支撑架、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和外齿圈构成,L型支撑架固定连接于连接块的顶端,驱动电机与L型支撑架固定连接,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外齿圈与转运罐固定连接并与驱动齿轮相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转运罐与连接块之间通过轴承相配合连接,轴承的外圈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转运罐接料口的内径大于混料罐下料口的外径,转运罐下料口的外径小于集料罐接料口的内径,转运罐接料口和转运罐下料口的内部均设置有蝶阀。
[0010]优选的,所述转运罐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搅拌横杆,搅拌横杆的两端与转运罐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转运罐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搅拌柱,搅拌柱交替连接于转运罐的内侧壁,搅拌横杆和搅拌柱的表面均为光滑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有升降调节液压杆、转运罐接料口、转运罐下料口、红外接收器、红外发生器、自巡航驱动轮组件和限位轨道,从而能够驱动转运罐进行移动和升降,能够自动感应,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对接和灌装;
[0014](2)、通过设置由L型支撑架、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和外齿圈构成的旋转驱动机构以及搅拌横杆和搅拌柱,能够带动转运罐变速转动,从而能够使得物料与搅拌横杆和搅拌柱发生相对移动,进而实现对物料的辅助搅拌,避免发生堵料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9]图3为本技术转运罐与旋转驱动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转运罐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转运罐局部剖视图;
[0022]图中:1、支撑台;2、支撑腿;3、通孔;4、转运罐;5、升降调节液压杆;6、连接块;7、旋转驱动机构;8、混料罐下料口;9、转运罐接料口;10、集料罐接料口;11、转运罐下料口;12、红外接收器;13、红外发生器;14、自巡航驱动轮组件;15、限位轨道;16、L型支撑架;17、驱动电机;18、驱动齿轮;19、外齿圈;20、轴承;21、搅拌横杆;22、搅拌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5给出,本技术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支撑腿2,支撑台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3,通孔3的内部设置有转运罐4,转运罐4与支撑台1之间通过若干升降调节液压杆5和连接块6相配合连接,转运罐4与连接块6之间通过旋转驱动机构7相配合连接,转运罐4的顶端设置有与混料罐下料口8相匹配的转运罐接料口9,转运罐4的底端设置有与集料罐接料口10相匹配的转运罐下料口11,混料罐下料口8和集料罐接料口10的一侧均设置有红外接收器12,转运罐接料口9和转运罐下料口11的一侧均设置有与红外接收器12相匹配的红外发生器13。
[0025]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至图3给出,支撑腿2的底端设置有自巡航驱动轮组件14,能够带动转运罐4进行移动,自巡航驱动轮组件14与限位轨道15相配合连接,能够实现对自巡航驱动轮组件14进行限位,使得自巡航驱动轮组件14定向移动,旋转驱动机构7由L型支撑架16、驱动电机17、驱动齿轮18和外齿圈19构成,L型支撑架16固定连接于连接块6的顶端,驱动电机17与L型支撑架16固定连接,能够对驱动电机17进行支撑,驱动齿轮18与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连接,外齿圈19与转运罐4固定连接并与驱动齿轮18相啮合,
能够通过驱动电机17、驱动齿轮18和外齿圈19带动转运罐4进行转动,转运罐4与连接块6之间通过轴承20相配合连接,能够提高转运罐4与连接块6之间的活动性,轴承20的外圈与连接块6固定连接,转运罐接料口9的内径大于混料罐下料口8的外径,转运罐下料口11的外径小于集料罐接料口10的内径,能够避免物料泄露,同时设计为非接触结构能够在下料时带动转运罐4进行旋转,转运罐接料口9和转运罐下料口11的内部均设置有蝶阀,能够在转运罐4移动时对其进行密封;
[0026]通过自巡航驱动轮组件14带动转运罐4移动到混料罐下料口8的底端,通过红外接收器12和红外发生器13进行智能识别,实现转运罐接料口9与混料罐下料口8对齐,通过升降调节液压杆5带动转运罐4上升,使得混料罐下料口8插入转运罐接料口9,然后将物料灌装进转运罐4的内部即可,在灌装时可通过旋转驱动机构7带动转运罐4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得物料均匀分布在转运罐4的内部,提高储放量,灌装完成后,通过自巡航驱动轮组件14带动转运罐4移动到集料罐接料口10的顶端,通过红外接收器12和红外发生器13进行智能识别,实现转运罐下料口11与集料罐接料口10对齐,通过升降调节液压杆5带动转运罐4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蛋白全营养套包移动转运罐自动对接、灌装装置,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支撑腿(2),支撑台(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3),通孔(3)的内部设置有转运罐(4),转运罐(4)与支撑台(1)之间通过若干升降调节液压杆(5)和连接块(6)相配合连接,转运罐(4)与连接块(6)之间通过旋转驱动机构(7)相配合连接,转运罐(4)的顶端设置有与混料罐下料口(8)相匹配的转运罐接料口(9),转运罐(4)的底端设置有与集料罐接料口(10)相匹配的转运罐下料口(11),混料罐下料口(8)和集料罐接料口(10)的一侧均设置有红外接收器(12),转运罐接料口(9)和转运罐下料口(11)的一侧均设置有与红外接收器(12)相匹配的红外发生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蛋白全营养套包移动转运罐自动对接、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的底端设置有自巡航驱动轮组件(14),自巡航驱动轮组件(14)与限位轨道(15)相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蛋白全营养套包移动转运罐自动对接、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7)由L型支撑架(16)、驱动电机(17)、驱动齿轮(18)和外齿圈(19)构成,L型支撑架(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蕊张圆圆朱珊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