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约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29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约束带,包括约束带本体,所述约束带本体的外侧连接有收紧带,所述约束带本体的内侧安装有透明网布,所述约束带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拇指开口,所述透明网布的内侧设置有防护块,所述收紧带的内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安装有手指限位块,所述收紧带的外侧设置有指尖防护装置,所述指尖防护装置包括位于收紧带外侧连接的第一贴附板。该新型约束带,通过将患者的手掌放置固定板上,其大拇指从拇指开口中穿出,其后手指限位块对四指进行卡接,防止在使用时患者手指晃动造成局部损伤,放置完毕后,拉动收紧带,并与约束带本体外侧贴合,进而实现对手掌的固定,以满足日常的操作需求。满足日常的操作需求。满足日常的操作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约束带


[0001]本技术涉及约束带
,具体为新型约束带。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外科很多病人因为疾病原因导致意识障碍,躁动不安,静脉留置针经常被扯掉,患者出现谵妄、躁动等意识不清的情况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和抓伤等意外变故,护理人员在征得家属情况下往往需要对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
[0003]中国专利CN209316199U公开了一种新型约束带,本技术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可明显减少约束带与患者皮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剪切力,降低约束部位皮肤创伤的发生,可有效避免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压疮的危险,舒适度好,但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利于医护人员进行观察留置针的整体状态,其使用时对手掌的固定效果不加,容易造成患者手指受到不必要的损伤,降低了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无法很好的符合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新型约束带,具备观察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解决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利于医护人员进行观察留置针的整体状态,其使用时对手掌的固定效果不加,容易造成患者手指受到不必要的损伤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约束带,包括约束带本体,所述约束带本体的外侧连接有收紧带,所述约束带本体的内侧安装有透明网布,所述约束带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拇指开口,所述透明网布的内侧设置有防护块,所述收紧带的内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安装有手指限位块,所述收紧带的外侧设置有指尖防护装置。
[0008]进一步,所述指尖防护装置包括位于收紧带外侧连接的第一贴附板,所述第一贴附板的外侧贴附有第二贴附板,所述第二贴附板的外侧设置有头部包裹布,所述头部包裹布的内部安装有活动拉链。
[0009]进一步,所述约束带本体由耐磨层、缓冲层和舒适层依次贴附组成,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开设有手臂放置槽。
[0010]进一步,所述收紧带的内侧和约束带本体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且两者相互贴附,所述约束带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系带。
[0011]进一步,所述防护块为柔性海绵条,所述手指限位块为硅胶限位片。
[0012]进一步,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开设有掌形固定槽,所述手掌通过掌形固定槽与固定板贴合,且手指与手指限位块卡接,所述固定板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海绵。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新型约束带,通过将患者的手掌放置固定板上,其大拇指从拇指开口中穿出,其后手指限位块对四指进行卡接,防止在使用时患者手指晃动造成局部损伤,放置完毕后,拉动收紧带,并与约束带本体外侧贴合,进而实现对手掌的固定,以满足日常的操作需求。
[0016]2、该新型约束带,通过拉动活动拉链,使其头部包裹布打开,并通过第二贴附板与第一贴附板贴合,完成两者的组装,随后,拉动活动拉链,完成对头部包裹布的密封,起到对患者手指保护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约束带本体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固定板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约束带本体局部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结构头部包裹布立体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结构头部包裹布剖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结构约束带本体剖视图。
[0023]图中:1约束带本体、2收紧带、3透明网布、4拇指开口、5第一贴附板、6固定板、7手指限位块、8防护块、9头部包裹布、10活动拉链、11第二贴附板、101耐磨层、102缓冲层、103舒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6,本实施例中的新型约束带,包括约束带本体1,约束带本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收紧带2,约束带本体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透明网布3,约束带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拇指开口4,透明网布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块8,收紧带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手指限位块7,收紧带2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指尖防护装置。
[0026]其中,收紧带2的内侧和约束带本体1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且两者相互贴附,约束带本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系带,防护块8为柔性海绵条,手指限位块7为硅胶限位片,固定板6的外侧开设有掌形固定槽,手掌通过掌形固定槽与固定板6贴合,且手指与手指限位块7卡接,固定板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海绵,固定板6的外侧开设有手臂放置槽。
[0027]另外,当需要对患者的手掌进行限位时,约束带本体1与手背贴合,其防护块8对手背部的预留针进行保护,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提高使用效果与使用品质,随后,拉动收紧带2,使其收紧带2外侧的固定板6与手掌贴合,进而通过手指限位块7对手指卡接,大拇指从拇指开口4中伸出,其后,收紧带2与约束带本体1贴合,完成对手掌的限位固定,透明网布3方便医护人员对手背外侧的预留针进行查看,保证其使用效果,指尖防护装置对固定完毕后的手掌进行局部包裹,保证患者的使用品质,约束带本体1通过系带与床杆连接,提高其固定效果,固定板6通过防护海绵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胳膊磕伤,保证其使用舒适度。
[0028]请参阅图1

6,本实施例中指尖防护装置包括位于收紧带2外侧固定连接的第一贴附板5,第一贴附板5的外侧贴附有第二贴附板11,第二贴附板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头部包裹布9,头部包裹布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拉链10,约束带本体1由耐磨层101、缓冲层102和舒适层103依次贴附组成。
[0029]其中,头部包裹布9为环形包裹片,且与固定板6活动连接,头部包裹布9为尼龙布制造而成。
[0030]另外,当约束带本体1对手掌固定完毕后,若感觉手指较冷时,拉动活动拉链10,将头部包裹布9打开,随后,利用第二贴附板11与第一贴附板5贴合,完成初步装配,拉动活动拉链10对其进行密封,提高保护效果,耐磨层101提高其使用寿命,延长使用时间,缓冲层102起到缓冲,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舒适层103与手掌接触,提高使用使用品质,保证舒适效果,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很好的满足使用效果。
[0031]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0032](1)将患者的手掌放置固定板6上,其大拇指从拇指开口4中穿出,其后手指限位块7对四指进行卡接,防止在使用时患者手指晃动造成局部损伤,放置完毕后,拉动收紧带2,并与约束带本体1外侧贴合,进而实现对手掌的固定,以满足日常的操作需求。...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约束带,包括约束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带本体(1)的外侧连接有收紧带(2),所述约束带本体(1)的内侧安装有透明网布(3),所述约束带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拇指开口(4),所述透明网布(3)的内侧设置有防护块(8),所述收紧带(2)的内部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外侧安装有手指限位块(7),所述收紧带(2)的外侧设置有指尖防护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尖防护装置包括位于收紧带(2)外侧连接的第一贴附板(5),所述第一贴附板(5)的外侧贴附有第二贴附板(11),所述第二贴附板(11)的外侧设置有头部包裹布(9),所述头部包裹布(9)的内部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凡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