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充磁取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04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角度充磁取向模具,包括取向模座(1),所述取向模座(1)内设有用于成型带磁产品的模腔(1.1),所述取向模座(1)上设有沿着取向模座(1)径向设置的充磁磁场(2),所述模腔(1.1)处设有与充磁磁场(2)方向呈倾斜设置的取向磁场(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磁产品的脱模方向与充磁方向呈倾斜设置,在不影响其脱模方向的情况下,依旧能保证其充磁方向取向的准确性的一种多角度充磁取向模具。准确性的一种多角度充磁取向模具。准确性的一种多角度充磁取向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角度充磁取向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磁性材料注塑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角度充磁取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因为磁力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连接的便利,以及粘连消除后也不会留下痕迹的特点,永磁材料的应用得到了良好的使用认可。
[0003]但因为稀土永磁材料的稀缺性,世界储量有限,导致永磁材料价格昂贵且难以大量普及,往往是利用其可重复使用的特点,购买适量的磁性材料加以使用。在永磁材料使用过程中,因为永磁材料的磁力较大,往往在吸附一些轻、薄产品时不需要太多的永磁材料就可以满足吸附要求,同时为了降低永磁材料的使用价格,会将永磁材料与其它材料相混合的方式来制造带磁产品。
[0004]常见的带磁产品主要是通过磁粉与橡胶等注塑材料相混合注塑成型,在磁粉与注塑材料充分混合后,注入模具中完成带磁产品的成型。为保证带磁产品的磁力方向,会在模具的外侧放置取向磁铁用于对带磁产品在成型过程中进行磁取向,但在成型时,有些带磁产品因为结构需要存在有折弯的结构设计,同时其所需要携带的磁场方向与其折弯后的结构方向并不相同,从而造成带磁产品的充磁方向与模具脱模的方向也不相同,造成了产品成型后脱模难或者充磁取向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带磁产品的脱模方向与充磁方向呈倾斜设置,在不影响其脱模方向的情况下,依旧能保证其充磁方向取向的准确性的一种多角度充磁取向模具。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角度充磁取向模具,包括取向模座,所述取向模座内设有用于成型带磁产品的模腔,所述取向模座上设有沿着取向模座径向设置的充磁磁场,所述模腔处设有与充磁磁场方向呈倾斜设置的取向磁场。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传统的取向模具中,在生产不规则带磁产品时,因为需要外设装置的连接才能形成一个稳定均匀的充磁磁场,导致充磁磁场的调节十分困难,在调节后也容易出现充磁磁场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在传统的取向模具中,由充磁磁场所形成的取向磁场往往也都是固定不变的,为在带磁产品上形成所需求的磁场,则需要根据取向磁场的磁场方向调节模腔的设置,以保证带磁产品所形成的磁场,但相应的,不规则的带磁产品就会造成模具分模、脱模难的问题,从而需要在模腔的周边多增加几个分模机构以便于带磁产品的脱模,造成了取向模具的结构复杂化以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而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不影响充磁磁场的磁场方向的情况下,调整了取向磁场的磁场方向,调整的取向磁场可以根据模腔的设置进行相应的调节,达到了既便于实现模腔的分模以及产品的脱模,也保证了产品形成的磁场方向。
[0008]作为改进,所述取向模座包括取向上模和取向下模,所述取向上模的中段上设有
用于成型模腔的成型上模块,所述取向下模的中段上设有用于成型模腔的成型下模块,所述成型上模块与成型下模块采用无磁钢制造,所述成型上模块与取向上模的连接面呈倾斜设置,所述成型下模块与取向下模的连接面呈倾斜设置,成型上模块与取向上模的两侧连接面跟成型下模块与取向下模的两侧连接面分别共面设置,通过所述改进,通过成型上模块与成型下模块的设计,隔断了模腔两侧的充磁磁场线,并因为成型上模块与取向上模的连接面呈倾斜设置,成型下模块与取向下模的连接面呈倾斜设置,使得成型上模块与成型下模块形成了垂直于连接面的取向磁场,实现了取向磁场与充磁磁场相对倾斜的目的,该倾斜角度可以根据成型上模块与取向上模的连接面、成型下模块与取向下模的连接面进行变化,具有可调性,而模腔则可以根据分模与脱模的便利性进行相应设计,利用取向磁场可调的功能,实现对模腔形成指定取向磁场的目的,完成带磁产品的成型与充磁,保证带磁产品的成型质量。
[0009]作为改进,所述成型上模块与取向上模的连接面处设有上模楔块,所述取向上模上设有与上模楔块相配合的上模楔槽,所述成型下模块与取向下模的连接面处设有下模楔块,所述取向下模下设有与下模楔块相配合的下模楔槽,通过所述改进,实现成型上模块与取向上模的固定连接以及成型下模块与取向下模的固定连接。
[0010]作为改进,所述取向模座内还设有注料通道,所述注料通道与模腔的连接口设于模腔的下端,所述连接口设于作用于模腔的取向磁场的下方,通过所述改进,注料通道与模腔的连接口设于模腔的下方,可以保证注料填充到模腔内的充分性,避免模腔内形成气泡,同时连接口设于作用于模腔的取向磁场的下方,可以避免连接口对取向磁场作用于模腔的干扰,保证作用于模腔的取向磁场的磁感线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带磁产品成型时磁场的准确性。
[0011]作为改进,所述注料通道上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设于作用于模腔的取向磁块的下方,通过所述改进,缓冲腔的设计,可以稳定材料的注入速度,保证材料注入模腔的稳定性,同时缓冲腔设于作用于模腔的取向磁场的下方,可以避免缓冲腔对取向磁场作用于模腔的干扰,保证作用于模腔的取向磁场的磁感线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带磁产品成型时磁场的准确性。
[0012]作为改进,所述缓冲腔设于取向上模与取向下模的连接处,所述取向下模在缓冲腔内设有拉料器,所述拉料器呈球状,通过所述改进,在脱模时,带磁产品可能因为与取向上模、取向下模之间的粘性不同,导致带磁产品在脱模时粘连位置不固定的情况,通过拉料器的设计,可以使带磁产品分模时稳定连接在取向下模时,同时拉料器呈球状的设计也便于带磁产品与取向下模的分模。
[0013]作为改进,所述注料通道包括进料段,所述进料段设于取向上模上,所述进料段的管径沿着取向上模向取向下模方向增加,通过所述改进,减小凝固后的物料与取向上模的粘连力,便于物料与取向上模的分离。
[0014]作为改进,还包括充磁底模,所述取向模座设于充磁底模的上方,所述取向模座与充磁底模形成一个闭合的充磁磁场,通过所述改进,可以形成一个闭合且稳定的充磁磁场,并且磁感线不会扩散,保证了充磁的效率及高精确性。
[0015]作为改进,所述充磁底模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电磁线圈,两个所述电磁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所述充磁底模形成U型磁铁,所述取向磁场设于两个电磁线圈之间,通过所述改
进,实现磁场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0016]作为改进,所述取向模座可拆卸连接在充磁底模上,通过所述改进,可以通过更换取向模座来实现不同的取向磁场的变换和不同的模腔的变换,实现充磁底模应用的广泛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模腔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充磁磁场分布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充磁磁场与取向磁场分布示意图。
[0021]图中所示:1、取向模座,1.1、模腔,1.2、取向上模,1.3、取向下模,1.4、成型上模块,1.4.1、上模楔块,1.5、成型下模块,1.5.1、下模楔块,1.6、注料通道,1.6.1、连接口,1.6.2、缓冲腔,1.6.3、拉料器,1.6.4、进料段,2、充磁磁场,3、取向磁场,4、充磁底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充磁取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取向模座(1),所述取向模座(1)内设有用于成型带磁产品的模腔(1.1),所述取向模座(1)上设有沿着取向模座(1)径向设置的充磁磁场(2),所述模腔(1.1)处设有与充磁磁场(2)方向呈倾斜设置的取向磁场(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角度充磁取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模座(1)包括取向上模(1.2)和取向下模(1.3),所述取向上模(1.2)的中段上设有用于成型模腔(1.1)的成型上模块(1.4),所述取向下模(1.3)的中段上设有用于成型模腔(1.1)的成型下模块(1.5),所述成型上模块(1.4)与成型下模块(1.5)采用非导磁材料制造,所述成型上模块(1.4)与取向上模(1.2)的连接面呈倾斜设置,所述成型下模块(1.5)与取向下模(1.3)的连接面呈倾斜设置,成型上模块(1.4)与取向上模(1.2)的两侧连接面跟成型下模块(1.5)与取向下模(1.3)的两侧连接面分别共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角度充磁取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上模块(1.4)与取向上模(1.2)的连接面处设有上模楔块(1.4.1),所述取向上模(1.2)上设有与上模楔块(1.4.1)相配合的上模楔槽,所述成型下模块(1.5)与取向下模(1.3)的连接面处设有下模楔块(1.5.1),所述取向下模(1.3)下设有与下模楔块(1.5.1)相配合的下模楔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角度充磁取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模座(1)内还设有注料通道(1.6),所述注料通道(1.6)与模腔(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婴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伊玛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