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撕裂屏蔽软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488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撕裂屏蔽软电缆,包括三个动力线芯、一个控制线芯和一个接地线芯围绕在PFA树脂芯管外部并与芳纶纤维填充芯材共同绞合构成缆芯,PFA树脂芯管内套设有AFRP强化芯材,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PET树脂绕包层、丁腈聚氯乙烯内护套层、铜线绕包总屏蔽层、AFRP强化绕包层和丁腈聚氯乙烯外护套层,动力线芯包括动力导体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控制线芯包括内导体、交联氟橡胶绝缘层、铜线绕包分屏蔽层和ETFE树脂绕包层,接地线芯包括接地导体和氟树脂绝缘层。该软电缆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和抗拉伸性能,避免导体及屏蔽层断芯断线发生,低温工况下,外皮护套耐撕裂,耐久使用性更好。更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撕裂屏蔽软电缆


[0001]本申请涉及电缆
,特别涉及一种耐撕裂屏蔽软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机械、港口等行业,具有移动等特殊要求的工况下,需要应用到耐寒、抗拉及柔然性好的软电缆,用于交流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移动用电器仪表连接线或信号传输,然而,普通的多芯软电缆抗拉伸性能较差,经受重复性弯曲后,金属屏蔽层易于出现松散,造成屏蔽密度降低,进而屏蔽效果不稳定,影响电气特性,并且,在低温工作环境下,柔软性能低下,外皮容易出现开裂,耐撕裂性能较差,不耐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撕裂屏蔽软电缆,优化缆芯结构,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和抗拉伸性能,避免导体及屏蔽层断芯断线发生,低温工况下,外皮护套耐撕裂,耐久使用性更好。
[0004]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0005]耐撕裂屏蔽软电缆,包括三个动力线芯、一个控制线芯和一个接地线芯围绕在PFA树脂芯管外部并与芳纶纤维填充芯材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PFA树脂芯管内套设有AFRP强化芯材,所述AFRP强化芯材为若干芳纶纤维束与热塑性聚丙烯树脂芯材热熔粘接成一体,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PET树脂绕包层、丁腈聚氯乙烯内护套层、铜线绕包总屏蔽层、AFRP强化绕包层和丁腈聚氯乙烯外护套层,所述动力线芯包括动力导体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所述控制线芯包括内导体及依次包覆在所述内导体外部的交联氟橡胶绝缘层、铜线绕包分屏蔽层和ETFE树脂绕包层,所述接地线芯包括接地导体和氟树脂绝缘层。
[0006]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导体为若干镀锡铜单丝绞合构成,所述镀锡铜单丝线径为0.05mm至0.08mm。
[0007]作为优选,所述缆芯绞距为所述动力线芯外径的8至15倍。
[0008]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为若干镀锡铜单丝与若干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束共同绞合构成,所述镀锡铜单丝线径为0.01mm至0.04mm。
[0009]作为优选,所述AFRP强化绕包层为双层芳纶股线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结构且螺旋角度不同,所述芳纶股线线径为0.22mm至0.36mm。
[0010]作为优选,所述铜线绕包总屏蔽层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所述镀锡铜丝线径为0.04mm至0.12mm,屏蔽密度为85%至95%。
[0011]作为优选,所述PET树脂绕包层为PET树脂带间隙绕包结构且绕距为带宽的2至4倍。
[0012]作为优选,所述动力线芯和所述控制线芯外径比为1:1至1:1.05,所述接地线芯和所述控制线芯外径比为0.95:1至1.05:1。
[0013]作为优选,所述接地线芯外径为3.2mm至4.8mm。
[0014]作为优选,所述铜线绕包总屏蔽层厚度不小于0.3mm。
[001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0016]1.优化控制线芯、动力线芯、接地线芯之间的外径比,使缆芯结构均衡呈圆截面,与PFA树脂芯管和芳纶纤维填充芯材共同绞合,PFA树脂芯管内有AFRP强化芯材,AFRP强化芯材具有高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大,有助于提高缆芯整体的抗拉伸性能,芳纶纤维填充芯材有助于缆芯承受弯曲时的侧向压力,能够对外部施加到缆芯上的负载应力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卸力,减少线芯局部应力集中,提高缆芯的柔韧性和抗弯曲性能,防止断芯断线发生,保证电缆安全可靠的电气特性,耐久使用。
[0017]2.电缆外部采用耐撕裂、耐寒、耐磨、抗拉的丁腈聚氯乙烯内外护套层,低温工况下,抗高度机械应力,耐撕裂、耐磨损性能优异,有效避免电缆外皮开裂发生,耐久使用性更好。
[0018]3.通过在丁腈聚氯乙烯内护套层和丁腈聚氯乙烯外护套层之间设置铜线绕包总屏蔽层、AFRP强化绕包层,铜线绕包总屏蔽层的结构特征有助于保持电缆的柔韧性,能够有效的抑制内部的信号或噪音泄漏至外部及抑制来自外部信号的干扰, AFRP强化绕包层能够提高抗拉伸强度,有助于减少铜线绕包总屏蔽层局部应力集中,避免出现断线问题,保证屏蔽效果的稳定性,有助于电缆在低温工况条件下仍保持良好的弹性和抗弯曲性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
动力线芯,2

控制线芯,3

接地线芯,4

PFA树脂芯管,5

芳纶纤维填充芯材,6

AFRP强化芯材,7

PET树脂绕包层,8

丁腈聚氯乙烯内护套层,9

铜线绕包总屏蔽层,10
‑ꢀ
AFRP强化绕包层,11

丁腈聚氯乙烯外护套层,12

动力导体,13

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4

内导体,15

交联氟橡胶绝缘层,16

铜线绕包分屏蔽层,17

ETFE树脂绕包层,18

接地导体,19

氟树脂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23]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耐撕裂屏蔽软电缆,包括三个动力线芯1、一个控制线芯2和一个接地线芯3围绕在PFA树脂芯管4外部并与芳纶纤维填充芯材5共同绞合构成缆芯,具体的说,所述缆芯绞距为所述动力线芯1外径的8至15倍。所述动力线芯1和所述控制线芯2外径比为1:1至1:1.05,所述接地线芯3和所述控制线芯2外径比为0.95:1至1.05:1。所述接地线芯3外径为3.2mm至4.8mm。所述PFA树脂芯管4内套设有AFRP强化芯材6,所述AFRP强化芯材6为若干芳纶纤维束与热塑性聚丙烯树脂芯材热熔粘接成一体。
[0024]所述动力线芯1包括动力导体12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3,具体的说,所述动力导体12为若干镀锡铜单丝绞合构成,所述镀锡铜单丝线径为0.05mm至0.08mm。所述控制线芯2包括内导体14及依次包覆在所述内导体14外部的交联氟橡胶绝缘层15、铜线绕包分屏蔽层16
和ETFE树脂绕包层17,具体的说,所述内导体14为若干镀锡铜单丝与若干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束共同绞合构成,所述镀锡铜单丝线径为0.01mm至0.04mm。所述接地线芯3包括接地导体18和氟树脂绝缘层19。
[0025]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PET树脂绕包层7、丁腈聚氯乙烯内护套层8、铜线绕包总屏蔽层9、AFRP强化绕包层10和丁腈聚氯乙烯外护套层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PET树脂绕包层7为PET树脂带间隙绕包结构且绕距为带宽的2至4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铜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耐撕裂屏蔽软电缆,其特征是:包括三个动力线芯(1)、一个控制线芯(2)和一个接地线芯(3)围绕在PFA树脂芯管(4)外部并与芳纶纤维填充芯材(5)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PFA树脂芯管(4)内套设有AFRP强化芯材(6),所述AFRP强化芯材(6)为若干芳纶纤维束与热塑性聚丙烯树脂芯材热熔粘接成一体,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PET树脂绕包层(7)、丁腈聚氯乙烯内护套层(8)、铜线绕包总屏蔽层(9)、AFRP强化绕包层(10)和丁腈聚氯乙烯外护套层(11),所述动力线芯(1)包括动力导体(12)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3),所述控制线芯(2)包括内导体(14)及依次包覆在所述内导体(14)外部的交联氟橡胶绝缘层(15)、铜线绕包分屏蔽层(16)和ETFE树脂绕包层(17),所述接地线芯(3)包括接地导体(18)和氟树脂绝缘层(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撕裂屏蔽软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动力导体(12)为若干镀锡铜单丝绞合构成,所述镀锡铜单丝线径为0.05mm至0.0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撕裂屏蔽软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缆芯绞距为所述动力线芯(1)外径的8至1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撕裂屏蔽软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渭江王成旺李清华吴英俊王礼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物产中大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