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炉头及其超薄平板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481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炉头及其超薄平板灶,该燃气炉头包括炉头本体和引射管;所述炉头本体上设置有燃气槽腔、及用于连接所述引射管的连接孔;所述引射管上设置有引射通道;所述引射管端部横向或斜向插设所述连接孔,所述引射通道横向或斜向连通所述燃气槽腔。本燃气炉头能减小整体高度,进而使灶具实现最薄化设计。设计。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炉头及其超薄平板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灶具,具体是一种燃气炉头及其超薄平板灶。

技术介绍

[0002]市场上部分燃气灶具趋向扁平化设计,其不但外观时尚,而且可节省更多空间体积,因此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受到传统炉头的结构限制,市面上现有燃气灶具的厚度难以进一步减小。如中国专利文献CN2771661Y公开了一种上进风节能燃烧器,结合该专利中的附图2和附图3具体公开了: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大小不一、内外嵌套的环形活火盖;燃烧器腔体顶部设置火盖底座与各个火盖连通,侧面设置引射管(包括主引射管和副引射管);引射管内腔与燃烧器腔体连通,末端设置喷嘴;燃烧器安装于灶具面板上,火盖及火盖底座位于灶具面板上侧,燃烧器腔体及引射管位于灶具面板下侧,火盖底座设有与火盖相适应设有环形开口支座,各个开口支座之间留有上下贯穿的纵向环形通道,火盖底座与灶具面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形成连通上述纵向环形通道的横向环形通道。该燃烧器中的主引射管和副引射管分别至少部分是自下向上延伸并连通相应的燃烧器腔体,导致燃烧器的厚度较大,对于燃气灶具难以实现最薄化设置。
[0003]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燃气炉头及其超薄平板灶,本燃气炉头能减小整体高度,进而使灶具实现最薄化设计。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燃气炉头,包括炉头本体和引射管;所述炉头本体上设置有燃气槽腔、及用于连接所述引射管的连接孔;所述引射管上设置有引射通道;所述引射管端部横向或斜向插设所述连接孔,所述引射通道横向或斜向连通所述燃气槽腔。
[0007]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环,所述引射管端部插设于所述连接孔内壁与所述连接环外壁之间。
[0008]所述连接孔包括设置于所述炉头本体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引射管包括彼此横向并排排布的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所述第一引射管端部横向或斜向插设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引射管端部横向或斜向插设所述第二连接孔。
[0009]所述燃气槽腔包括外环槽腔和内环槽腔;所述引射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引射管上的第一引射通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引射管上的第二引射通道;所述第一引射通道端部横向或斜向连通所述外环槽腔;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端部横向或斜向连通所述内环槽腔。
[0010]所述引射通道至少部分呈宽度大于高度的扁平状设置。
[0011]所述引射通道包括依次沿引射方向排布的汇气段、增压段和喷射段;所述汇气段一端大一端小,且小端连通所述增压段;所述喷射段一端大一端小,且小端连通所述增压段;所述汇气段大端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喷射段大端截面面积。
[0012]所述汇气段大端的宽度为D1、高度为H1;所述喷射段大端的宽度为 D2、高度为H2;其中,D1≥D2,H1≥H2。
[0013]所述第一引射通道还包括连通所述喷射段大端的转向段,所述转向段截面面积与所述喷射段大端截面面积相当。
[0014]一种超薄平板灶,包括上述燃气炉头。
[0015]还包括超薄壳体、及开关控制阀;所述燃气炉头和开关控制阀设置于扁平的超薄壳体上。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引射管以横向或斜向插设的方式安装连接炉头本体上,引射通道以横向或斜向方式连通燃气槽腔,相比传统的炉头,本燃气炉头的高度较矮,适用于超薄平板灶上,使超薄平板灶的厚度最薄化;引射管的安装方便快捷,安装稳固可靠。此外,相邻两引射管彼此横向并排分布,引射管整体没有竖向延伸部分,且引射通道采用扁平结构设计,在保证燃气炉头通气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两引射通道的厚度,进一步保证燃气炉头厚度最小化,进而使燃气灶具整体更加薄。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燃气炉头的组装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燃气炉头的分解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燃气炉头的正投影图。
[0021]图4为图3中H

H方向的剖视图。
[0022]图5为图3中K

K方向的剖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引射管中汇气段大端的截面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引射管中喷射段大端的截面图。
[0025]图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超薄平板灶的组装图。
[0026]图9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超薄平板灶的分解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燃气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燃气炉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0]第一实施例
[0031]参见图1

图7,本实施例涉及的燃气炉头包括燃烧盖1、炉头本体2和引射管;炉头本体2上一体成型有燃气槽腔、及用于连接引射管的连接孔;引射管内侧设置有用于输送燃气的引射通道;引射管端部横向插设连接孔,引射通道横向连通燃气槽腔;燃烧盖1可拆卸式装配于炉头本体2顶部。本燃气炉头中,引射管以横向或斜向插设的方式安装连接炉头本体2上,引射通道以横向方式连通燃气槽腔,相比传统的炉头,本燃气炉头的高度较矮,适用于超薄平板灶上,使超薄平板灶的厚度最薄化;引射管的安装方便快捷,安装稳固可靠。
[0032]进一步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环205,引射管端部插设于连接孔内壁与连接环205外壁之间。具体地,连接环205的延伸长度小于连接孔,即连接环205隐藏于连接孔内侧,
连接孔和连接环205夹紧引射管端部。
[003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连接孔包括设置于炉头本体2的第一连接孔203 和第二连接孔204,两连接孔的开口方向彼此成90
°
;引射管包括彼此横向并排排布的第一引射管3和第二引射管4;第一引射管3端部横向或斜向插设第一连接孔203,第二引射管4端部横向或斜向插设第二连接孔204。两引射管彼此横向并排分布,两引射管整体没有竖向延伸部分,有效减小燃气炉头厚度,使燃气灶具整体更加薄。
[0034]进一步地,燃气槽腔包括外环槽腔201和内环槽腔202,外环槽腔201 和内环槽腔202分别用于引导燃气以内外方式分布;引射通道包括设置于第一引射管3上的第一引射通道301、及设置于第二引射管4上的第二引射通道401;第一引射通道301末端横向延伸至连通外环槽腔201;第二引射通道401末端横向延伸至连通内环槽腔202。具体地,外环槽腔201包围于内环槽腔202外侧,以实现内环和外环供气;第一引射通道301连通外环槽腔 201侧部;第二引射通道401连通内环槽腔202侧部。
[0035]进一步地,相比于传统的圆形引射通道,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引射通道301 和第二引射通道401分别至少部分呈宽度大于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本体(2)和引射管;所述炉头本体(2)上设置有燃气槽腔、及用于连接所述引射管的连接孔;所述引射管上设置有引射通道;所述引射管端部横向或斜向插设所述连接孔,所述引射通道横向或斜向连通所述燃气槽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环(205),所述引射管端部插设于所述连接孔内壁与所述连接环(205)外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包括设置于所述炉头本体(2)的第一连接孔(203)和第二连接孔(204);所述引射管包括彼此横向并排排布的第一引射管(3)和第二引射管(4);所述第一引射管(3)端部横向或斜向插设所述第一连接孔(203),所述第二引射管(4)端部横向或斜向插设所述第二连接孔(2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槽腔包括外环槽腔(201)和内环槽腔(202);所述引射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引射管(3)上的第一引射通道(301)、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引射管(4)上的第二引射通道(401);所述第一引射通道(301)端部横向或斜向连通所述外环槽腔(201);所述第二引射通道(401)端部横向或斜向连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正文陈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重尚美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