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增强型相变储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生态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型相变储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既有建筑主要采用先抗震加固、后节能改造的分离式提升策略,效率低、扰动大、周期长,难以满足现阶段大体量、高标准的加固改造需求,亟需探索高效、快速的新型加固材料实现既有建筑安全、节能的一体化提升。
[0003]将高相变潜热材料通过微胶囊技术封装,并与混凝土、砂浆、石膏等维护结构支撑材料集成形成的新型相变储能建材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了新思路。但现有研究已证实,随着相变微胶囊掺量的增多,储能混凝土的热工性能逐渐提升,而力学性能则逐渐劣化,主要表现为:导热系数降低、比热容提高、储热能力增强;抗压、抗拉强度降低、弹性模量减小。这种力学
‑
热工性能间的“倒置”瓶颈关系限制了储能混凝土加固既有建筑安全
‑
节能性能的提升效果,成为储能混凝土有效应用于既有建筑一体化加固改造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0004]如论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增强型相变储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原材料:细沙、水泥、粉煤灰、减水剂、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聚乙烯醇纤维和水;所述细沙、水泥、粉煤灰、水的质量比为(1~1.5):1:(2.5
‑
3.5):(1~1.5);所述相变微胶囊的质量为细沙计算质量的5%~15%;所述减水剂的质量为水泥和粉煤灰总质量的0.16%~0.30%;所述二氧化硅的质量为水泥和粉煤灰总质量的0.5%~2%;所述聚乙烯醇纤维为混凝土总体积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强型相变储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沙的实际质量为按照细沙:水泥:粉煤灰:水的质量比=(1~1.5):1:(2.5
‑
3.5):(1~1.5)计算得出质量减去相变微胶囊的重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强型相变储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沙的粒径不大于1.18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强型相变储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强度等级不低于4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强型相变储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为Ⅰ级,其细度不大于12%,需水量比不大于95%,烧失量不大于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强型相变储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减水率不小于30%,细度不小于9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强型相变储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说二氧化硅为纳米二氧化硅,其粒径不大于15μm,烧失量不大于2.5%,45μm筛余物不大于250mg/kg,二氧化硅含量大于99.8wt.%。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强型相变储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微胶囊通过微胶囊技术将壳材封装芯材制备而成,直径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官奇,晁思思,王毅红,崔莹,张坤,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