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460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1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光纤总线和监测设备;其中,所述监测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光纤总线上包括多根光纤和光纤分路器;所述控制中心,用于通过第一光纤传输控制指令;所述光纤分路器,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光纤传输的控制指令分光后形成多个光路,每个所述光路上均通过第二光纤传输所述控制指令;一个所述监测设备,用于接收一个所述光路上传输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工作后,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一个所述光路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据通过一个所述光路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据通过一个所述光路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数据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的数据监测系统中,大多采用传感设备监测数据,监测点数量超过几十个,这些传感设备监测到的数据一般利用485总线接入综合采集模块,受到485总线接入数量和传输距离的限制,通常要使用多个综合采集模块。并且远程控制中心与综合采集模块之间通常采用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等公共网络中任意一种方式,实现各种远程监测指令的发送和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基于相关的数据监测系统只能在具备良好的移动通信覆盖的监测区域应用,因此,在没有移动通信覆盖和移动通信覆盖较弱的区域如何有效的进行数据的传输,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控制系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光纤总线和监测设备;其中,所述监测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光纤总线上包括多根光纤和光纤分路器;
[0006]所述控制中心,用于通过第一光纤传输控制指令;
[0007]所述光纤分路器,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光纤传输的控制指令分光后形成多个光路,每个所述光路上均通过第二光纤传输所述控制指令;
[0008]一个所述监测设备,用于接收一个所述光路上传输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工作后,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一个所述光路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分路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纤分路器和至少两个第二光纤分路器;
[0010]一个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光纤传输的控制指令分光后形成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其中,所述第一光路上传输的控制指令用于传输给相邻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所述第二光路上传输的控制指令用于传输给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
[0011]一个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用于对接收的光路上传输的控制指令分光后形成至少两个第三光路;
[0012]一个所述监测设备,用于接收一个所述第三光路上传输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工作后,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一个所述第三光路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总线上位于末端的第一光纤分路器,用于将相邻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传输的第一光路上的控制指令分光后均传输给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路上的光功率和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分光前的光功率之间的分光比,为基于各监测设备的设备参数、所述光纤分路器的第一预设损耗值以及所述光纤的第二预设损耗值确定的。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光比是基于所述监测设备的接收功率的波动值、所述监测设备的预定接收灵敏度以及各所述监测设备接收的控制指令在传输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值的最大值确定的;其中,所述波动值为所述监测设备的功率的预定波动范围,与各所述功率损耗值的最大值的差值;所述控制指令在传输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值包括所述第一预设损耗值和所述第二预设损耗值。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个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分光后的各第三光路上的监测设备接收的光功率之间的最大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波动值;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分光后的各第三光路上的光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接收灵敏度与所述功率损耗值的最大值之间的和值。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一个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分光后的各第三光路上的监测设备接收的光功率之间的最大差值为距离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最远的所述监测设备接收的所述控制指令在所述第三光路上传输过程中功率的损耗值与距离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最近的所述监测设备接收的所述控制指令在所述第三光路上传输过程中功率的损耗值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三光路上传输过程中功率的损耗值与距离正相关。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分光后的各第三光路上的光功率P
m
基于以下公式获得:
[0019][0020]其中,m为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的数量,m=1,2,...,M

1;P
o
为控制中心输出的控制指令的光功率,α
f
为所述第二预设损耗值,l
m
为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与相邻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之间的距离,L
i
为相邻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之间的距离,K
i
为所述分光比,α
s
为所述第一预设损耗值,N为所述第三光路的数量。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光路末端的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分光后的各第三光路上的光功率P
M
基于以下公式获得:
[0022][0023]其中,P
o
为控制中心输出的控制指令的光功率,α
f
为所述第二预设损耗值,L
i
为相邻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之间的距离,K
i
为所述分光比,α
s
为所述第一预设损耗值,M为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的数量,N为所述第三光路的数量。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波分复用器,第一光电模块和第一电光模块;所述第一光电模块和所述第一电光模块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之间;
[0025]所述第一电光模块,用于对所述控制中心输出的所述控制指令进行电光转换,并将电光转换后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
[0026]所述第一光电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传输的所述监测数据进行光电转
换,并将光电转换后的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中心。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波分复用器;所述监测设备包括第二光电模块和第二电光模块;
[0028]所述第二电光模块,用于对所述监测设备监测的数据进行电光转换,并将电光转换后的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
[0029]所述第二光电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传输的所述控制指令进行光电转换。
[0030]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1]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数据传输控制系统通过光纤总线的方式连接控制中心和监测设备,可以在没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区域进行控制指令和监测数据的传输;同时,由于光纤总线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因此数据传输控制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一步的,由于光纤总线通过光纤分路器分路之后具有多个光纤接口,从而可以连接多个监测设备,因此通过本公开的数据传输控制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光纤总线和监测设备;其中,所述监测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光纤总线上包括多根光纤和光纤分路器;所述控制中心,用于通过第一光纤传输控制指令;所述光纤分路器,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光纤传输的控制指令分光后形成多个光路,每个所述光路上均通过第二光纤传输所述控制指令;一个所述监测设备,用于接收一个所述光路上传输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工作后,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一个所述光路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分路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纤分路器和至少两个第二光纤分路器;一个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光纤传输的控制指令分光后形成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其中,所述第一光路上传输的控制指令用于传输给相邻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所述第二光路上传输的控制指令用于传输给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一个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用于对接收的光路上传输的控制指令分光后形成至少两个第三光路;一个所述监测设备,用于接收一个所述第三光路上传输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工作后,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一个所述第三光路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总线上位于末端的第一光纤分路器,用于将相邻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传输的第一光路上的控制指令分光后均传输给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路上的光功率和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分光前的光功率之间的分光比,为基于各监测设备的设备参数、所述光纤分路器的第一预设损耗值以及所述光纤的第二预设损耗值确定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比是基于所述监测设备的接收功率的波动值、所述监测设备的预定接收灵敏度以及各所述监测设备接收的控制指令在传输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值的最大值确定的;其中,所述波动值为所述监测设备的功率的预定波动范围,与各所述功率损耗值的最大值的差值;所述控制指令在传输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值包括所述第一预设损耗值和所述第二预设损耗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分光后的各第三光路上的监测设备接收的光功率之间的最大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波动值;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分光后的各第三光路上的光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接收灵敏度与所述功率损耗值的最大值之间的和值。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个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分光后的各第三光路上的监测设备接收的光功率之间的最大差值为距离所述第二光纤分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祖翰石先明凌力刘利平张伟陈龙徐余明曹进罗斌黄智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