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内部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442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内部部件,包括:基座,设置为提供开口;盖体,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基座运动并提供无线充电模块;支架,设置为与所述基座和所述盖体枢轴连接;当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内部部件,通过支架运动带动第一轴和第二轴沿相应的轨迹槽移动,从而实现盖体的升降,结构简单,节省空间;通过改变轨迹槽的形状和方向,可灵活调整升降姿态。可灵活调整升降姿态。可灵活调整升降姿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内部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内部部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车辆中多采用无线充电方式为手机进行充电,在充电时,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模块中,然后无线充电模块带着手机移动至充电位置,实现充电,充电完成后,无线充电模块带着手机回到初始位置。
[0003]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多采用涡轮蜗杆传动实现无线充电模块的直线上下升降,由于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较大,占据空间多,导致其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内部部件,通过轴和轨迹槽的配合即可实现升降,结构简单,节省空间。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内部部件,包括:
[0006]基座,设置为提供开口;
[0007]盖体,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基座运动并提供无线充电模块;
[0008]支架,设置为与所述基座和所述盖体枢轴连接;
[0009]当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0010]进一步地,当所述盖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盖体的顶部与所述基座的所述开口齐平。
[0011]进一步地,当所述盖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盖体部分或整体相对于所述基座的所述开口下降。
[0012]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三轨迹槽和第四轨迹槽,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三轨迹槽之间成夹角布置,所述第一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轨迹槽和所述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二轴依次穿过所述第四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为圆弧形且同心。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为直线形且相互平行。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为沿竖直方向的直线形。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001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丝杆和螺母,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杆相连,所述丝杆与所述螺母相连,所述螺母与所述支架相连。
[001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油缸、蜗轮蜗杆或拉索。
[0019]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轨,以
使所述支架沿着所述滑轨运动。
[0020]本技术的车辆内部部件,通过支架运动带动第一轴和第二轴沿相应的轨迹槽移动,从而实现盖体的升降,结构简单,节省空间;通过改变轨迹槽的形状和方向,可灵活调整升降姿态。
附图说明
[0021]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提供内部的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2]图2A

2D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过程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内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内部部件的爆炸图;
[0025]图5A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内部部件的侧视图,其中盖体位于第一位置;
[0026]图5B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内部部件的侧视图,其中盖体位于第二位置;
[0027]图6A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架和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支架位于左极限位置;
[0028]图6B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架和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支架位于右极限位置;
[0029]图7A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内部部件的侧视图,其中盖体位于第一位置;
[0030]图7B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内部部件的侧视图,其中盖体位于第二位置;
[0031]图8A是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车辆内部部件的侧视图,其中盖体位于第一位置;
[0032]图8B是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车辆内部部件的侧视图,其中盖体位于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0034]根据如图1A

1B示意性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车辆V可以提供包括车辆内部部件(例如仪表板IP和副仪表板CNSL等)的内景I。在驾驶侧和副驾驶侧之间的副仪表板CNSL上可以布置升降式无线充电装置(WCB),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
[0035]如图2A所示,关闭充电功能时,无线充电装置与副仪表板CNSL的外表面齐平;当需要充电时,如图2B所示,将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模块上;如图2C所示,然后无线充电模块下降,使手机位于充电位置,并对手机进行充电;如图2D所示,充电完成后,无线充电模块上升并回到初始位置,之后可将手机取走。
[0036]为实现上述功能,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内部部件,包括盖体100和基座600,盖体100提供一无线充电模块,基座600提供一具有开口的空腔610,空腔610内设置有支架300,其可相对于基座600在第一方向X上运动,盖体100、支架300和基
座600之间通过枢轴连接,当支架300相对于基座600在第一方向运动时,盖体100相对于基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升降。
[0037]基座600包括底板620和沿底板620周圈向上延伸壳体630,从而形成空腔610;盖体10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110和第二轴120,壳体630上设置有第一轨迹槽631和第二轨迹槽632,支架300上设置有第三轨迹槽310和第四轨迹槽320,第一轨迹槽631和第三轨迹槽310之间成夹角布置,第一轴110依次穿过第三轨迹槽310和第一轨迹槽631,第二轴120则依次穿过第四轨迹槽320和第二轨迹槽632,从而使盖体100的底部、支架200和壳体630三者通过第一轴110和第二轴120枢轴连接。
[0038]当支架300在第一方向X运动时,将带动第一轴110在第一轨迹槽631和第三轨迹槽310中移动,第二轴120则在第二轨迹槽632和第四轨迹槽320中移动,从而使盖体100相对于壳体6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如图5A所示,当盖体100位于第一位置时,盖体100的顶部与基座600的开口齐平,对应于如图2A所示的状态;当支架300朝第一方向X运动时,支架300带着第一轴110和第二轴120朝第一方向X运动,第一轴110和第二轴120受到轨迹槽的约束,只能在相应的轨迹槽中移动,从而使盖体100相对于基座600向下移动,直至第一轴110移动至第一轨迹槽631和第三轨迹槽310的最下端,第二轴120位于第二轨迹槽632和第四轨迹槽320的最下端,如图5B所示,此时盖体100位于第二位置,对应于如图2C所示的状态;当支架300反向运动时,盖体100将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其原理与上述过程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内部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设置为提供开口;盖体,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基座运动并提供无线充电模块;支架,设置为与所述基座和所述盖体枢轴连接;当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三轨迹槽和第四轨迹槽,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三轨迹槽之间成夹角布置,所述第一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轨迹槽和所述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二轴依次穿过所述第四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部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盖体的顶部与所述基座的所述开口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部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盖体部分或整体相对于所述基座的所述开口下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部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为宁陈智邹江河于至孚王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