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丛潞冰专利>正文

一种自高盐废水中选择性分离COD有机物的耐高污染纳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431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高盐废水中选择性分离COD有机物的耐高污染纳滤膜,该耐高污染纳滤膜包括纳滤膜片,所述纳滤膜片的顶面与流道网的底部连接,所述流道网为波浪式,所述流道网由多个相同的U型槽道组成,多个所述U型槽道之间相互平行,所述U型槽道表面均为光滑。该耐高污染纳滤膜能够解决传统纳滤膜流道较窄、分离效果较差的问题,从而达到流道网的U型槽道光滑且流道较宽,通量更高,允许更高浓度COD的废水通过,从而提高膜元件的耐污染性,纳滤膜片的孔径可适配废水中COD的分子量特性,自高盐废水中分离COD,COD被主要截留在U型流道网的进水侧,而含盐水和极小分子的COD可以透过膜片,截留盐分少,形成分离的目的。形成分离的目的。形成分离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高盐废水中选择性分离COD有机物的耐高污染纳滤膜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自高盐废水中选择性分离COD有机物的耐高污染纳滤膜。

技术介绍

[0002]近年,随着各个行业零排放的需求越来越多,而需要被零排放的废水多属经废水综合处理后且经过反渗透回收利用的浓水,不仅含盐量高,而且COD含量也很高,其他比如重金属、色度、硬度、氟、氨氮等含量也是很高,对于这样的废水零排放工艺主要还是膜法与蒸发结晶相结合的方式。而如今如果采用传统的高压耐污染RO膜,因其流道较窄,无法耐受较高COD。除了开发宽流道RO膜系统以外,研发自高盐废水中将COD进行分离,而不影响盐度透过的纳滤膜成为重要的方向。这种纳滤膜的研发,也使得高盐废水降COD的难题转化为分离后的浓水成为低盐高COD型的废水,可以采用传统的生化方式进行降解,成本会更低。
[0003]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纳滤膜,主要还是集中在离子的分离,其主要的应用目的在于将水中离子一价和多价的分离,也就是说对水中所含盐分进行部分的脱除和分离。而除COD往往以超滤为主,但超滤孔径在0.1微米以上,对COD的拦截有限,尤其是对高盐高污染的废水,因其前处理工艺中不可避免的会应用到高级氧化、厌氧生化等工艺,已经会使得COD的分子量变的更小,因此超滤已经无法实现较高的COD去除率,甚至不超过20%。因此,亟需介于超滤和传统纳滤膜之间的专业去除COD的纳滤膜,根据水质和应用特性,对该纳滤膜还有耐酸碱浸泡、亲水疏油、不易结垢、截盐率小、使用寿命长的硬性需求。
>[0004]纳滤膜的分离性能主要有筛分效应和道南效应的综合作用,其孔径介于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之间,截留分子量在100

1000Da范围,也即其孔径在1nm。要获得较少截盐率,且较大的COD去除率,需要对水质进行充分的试验和分析确定其适合的纳滤膜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自高盐废水中选择性分离COD有机物的耐高污染纳滤膜,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自高盐废水中选择性分离COD有机物的耐高污染纳滤膜,包括纳滤膜片,所述纳滤膜片的顶面与流道网的底部连接,所述流道网为波浪式,所述流道网由多个相同的U型槽道组成,多个所述U型槽道之间相互平行,多个所述U型槽道表面均为光滑。
[0008]进一步的,所述纳滤膜片的分离孔径为100

500D。
[0009]进一步的,所述流道网的U型槽道的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0010]进一步的,所述流道网的U型槽道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下降。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耐高污染纳滤膜能够解决传统纳滤膜流道较窄、分离效果较差的问题,从而达到流道网的U型槽道光滑且流道较宽,通量更高,允许更高浓度COD的废水通过,从而提高膜元件的耐污染性,纳滤膜片的孔径可适配废水中COD的
分子量特性,自高盐废水中分离COD,COD被主要截留在U型流道网的进水侧,而含盐水和极小分子的COD可以透过膜片,截留盐分少,形成分离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高盐废水中选择性分离COD有机物的耐高污染纳滤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高盐废水中选择性分离COD有机物的耐高污染纳滤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5]图中:1、纳滤膜片,2、流道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

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高盐废水中选择性分离COD有机物的耐高污染纳滤膜,包括纳滤膜片1,所述纳滤膜片1的顶面与流道网2的底部连接,所述流道网2为波浪式,所述流道网2由多个相同的U型槽道组成,多个所述U型槽道之间相互平行,多个所述U型槽道表面均为光滑,流道较宽通量更高,可以允许更高浓度COD的废水通过,从而提高膜元件的耐污染性。
[0018]以上所述纳滤膜片1的分离孔径为100

500D,可适配废水中COD的分子量特性,截留盐分少。
[0019]以上所述流道网2的U型槽道的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0020]以上所述流道网2的U型槽道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下降。
[0021]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2]在具体使用时,U型槽道本身光滑且流道较宽,可以允许更高浓度COD的废水通过,从而提高膜元件的耐污染性,穿过U型流道网的原水在流道内不断被膜分离,COD被主要截留在U型流道网的进水侧,而含盐水和极小分子的COD可以透过膜片,排出膜元件时形成含高浓度COD而较低盐分的浓水。
[0023]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传统纳滤膜流道较窄、分离效果较差的问题,从而达到流道网的U型槽道光滑且流道较宽,通量更高,允许更高浓度COD的废水通过,从而提高膜元件的耐污染性,纳滤膜片的孔径可适配废水中COD的分子量特性,自高盐废水中分离COD,COD被主要截留在U型流道网的进水侧,而含盐水和极小分子的COD可以透过膜片,截留盐分少,形成分离的目的。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高盐废水中选择性分离COD有机物的耐高污染纳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纳滤膜片(1),所述纳滤膜片(1)的顶面与流道网(2)的底部连接,所述流道网(2)为波浪式,所述流道网(2)由多个相同的U型槽道组成,多个所述U型槽道之间相互平行,多个所述U型槽道表面均为光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污染纳滤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潞冰刘毅杰
申请(专利权)人:丛潞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