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磨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409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扇磨冷却器,包括冷却单元,包括圆形风道,设置于所述圆形风道顶部的传输管,设置于所述传输管另一端的导管,设置于所述传输管表面前端的一次手动门,设置于所述传输管表面后端的二次电动门,以及设置于所述传输管与所述导管之间的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开启一次手动门和二次电动门,由于圆形风道的内腔为负压,使外界空气通过导管传输至传输管的内腔,通过传输管将气流传输至圆形风道的内腔,从而对磨煤机进行快速冷却,且确保了其安全性,通过过滤网对外界气流中国夹杂的杂物进行过滤,避免杂物进入圆形风道的内腔,通过密封圈的设置,提高了圆形风道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漏风的情况。避免出现漏风的情况。避免出现漏风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磨冷却器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磨
,特别是一种风扇磨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风扇磨配埋刮板给煤机,因降负荷停磨后需及时将磨煤机备用,但磨煤机出口温度高,不能及时投备,故需要人员到给煤机处,开启给煤机盖板,通风降温。此情况第一、耗费人力,第二、经常开关给煤机盖板,导致给煤机盖板密封条损坏严重,给煤机处漏风严重,影响磨煤机氧量及出口温度;第三、当给煤机温度高时,从给煤机盖板通入空气,易造成煤粉自燃的不安全事件发生,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风扇磨冷却器,来解决此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风扇磨冷却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减少人工投入,及时将磨煤机投备,减少给煤机漏风,提高磨煤机出力,防止给煤机煤粉自燃。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扇磨冷却器,其包括,
[0007]冷却单元,包括圆形风道,设置于所述圆形风道顶部的传输管,设置于所述传输管另一端的导管,设置于所述传输管表面前端的一次手动门,设置于所述传输管表面后端的二次电动门,以及设置于所述传输管与所述导管之间的过滤网;
[0008]固定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导管一端的表面,设置于所述传输管一端表面的第二连接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橡胶圈。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风扇磨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圆形风道包括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圆形风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传输管的表面。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风扇磨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管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导管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圆形风道的顶部。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风扇磨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圆形风道的长度为一米,直径为五十厘米。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风扇磨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螺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表面的上端和下端。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风扇磨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橡胶圈包括第二螺孔、设置于所述橡胶圈表面的上端和下端。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风扇磨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
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第二螺孔和所述第一螺孔配合。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风扇磨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二螺孔和第一螺孔螺纹连接。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风扇磨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输管的一端与所述圆形风道的顶部连通。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风扇磨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管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内腔,并与所述支撑架的内腔活动连接。
[0018]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开启一次手动门和二次电动门,由于圆形风道的内腔为负压,使外界空气通过导管传输至传输管的内腔,通过传输管将气流传输至圆形风道的内腔,从而对磨煤机进行快速冷却,且确保了其安全性,通过过滤网对外界气流中国夹杂的杂物进行过滤,避免杂物进入圆形风道的内腔,通过密封圈的设置,提高了圆形风道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漏风的情况,解决了现有的对磨煤机冷却时易出现漏风,并会出现煤粉自然,且人工投入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0]图1为风扇磨冷却器的整体结构图。
[0021]图2为风扇磨冷却器的固定单元结构图。
[0022]图3为风扇磨冷却器的固定单元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6]实施例1
[0027]参照图1~3,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磨冷却器,风扇磨冷却器包括冷却单元100,包括圆形风道101,设置于圆形风道101顶部的传输管102,设置于传输管102另一端的导管103,设置于传输管102表面前端的一次手动门104,设置于传输管102表面后端的二次电动门105,以及设置于传输管102与导管103之间的过滤网106。
[0028]固定单元200,包括第一连接板201、设置于导管103一端的表面,设置于传输管102一端表面的第二连接板202,以及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橡胶圈
203。
[0029]具体的,圆形风道101包括密封圈101a、设置于圆形风道101的顶部且位于传输管102的表面,通过设置密封圈101a,起到了方便对圆形风道101进行密封的效果。
[0030]优选的,导管103包括支撑架103a、设置于导管103的表面且位于圆形风道101的顶部,通过设置支撑架103a,通过设置支撑架103a,起到了对导管103稳定支撑的效果,避免其出现脱落的情况。
[0031]较佳的,圆形风道101的长度为一米,直径为五十厘米。
[0032]在使用时磨煤机运行过程中,一次手动门104常开,停运磨煤机后,打完其中积粉,通入消防蒸汽后,通过开启二次电动门105,由于圆形风道101的内腔为负压,使外界气流通过导管103传输至传输管102的内腔,通过传输管102将气流传输至圆形风道101的内腔,从而对磨煤机进行快速冷却,且确保了其安全性,通过过滤网106对外界气流中国夹杂的杂物进行过滤,避免杂物进入圆形风道101的内腔,通过密封圈101a的设置,提高了圆形风道101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漏风的情况。
[0033]实施例2
[0034]参照图2和3,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0035]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磨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单元(100),包括圆形风道(101)、设置于所述圆形风道(101)顶部的传输管(102)、设置于所述传输管(102)另一端的导管(103)、设置于所述传输管(102)表面前端的一次手动门(104)、设置于所述传输管(102)表面后端的二次电动门(105),以及设置于所述传输管(102)与所述导管(103)之间的过滤网(106);固定单元(200),包括第一连接板(201),设置于所述导管(103)一端的表面、设置于所述传输管(102)一端表面的第二连接板(20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0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橡胶圈(2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磨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风道(101)包括密封圈(101a),设置于所述圆形风道(10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传输管(102)的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磨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03)包括支撑架(103a),设置于所述导管(103)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圆形风道(101)的顶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磨冷却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威呼和满都拉王兆乾韩青云朱广睿叶涛沈瀛舟那顺巴雅尔侯伟奇郭胜峥马玉柱赵江宏刘广明张志强于洋
申请(专利权)人: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