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爬式塔机安装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407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爬式塔机安装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所述内爬式塔机包括内爬塔吊、支撑梁和顶升装置,所述内爬塔吊外设有爬升框,所述爬升框的底部设于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建筑物外墙连接;其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内爬式塔机的几何及力学特性,核算出支撑梁的最大载荷;S2:选择附近的已修建筑物外墙作为支撑梁的连接点;S3:并进行预埋支撑梁连接的预埋螺栓,通过其预埋螺栓将支撑梁与已修建筑物外墙进行固定连接;S4:内爬框通过移动辅助小车转运至支撑梁上,并通过连接螺栓将内爬框与支撑梁进行松弛联接;S5:再将内爬框与内爬塔吊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S6:安装顶升装置。安装顶升装置。安装顶升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爬式塔机安装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爬式塔机安装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内爬式塔吊是将塔吊起重机设置在建筑物内部,随着建筑物施工升高,整机可通过液压装置顶升而自动提升,但是内爬塔吊用于市区拆建时,由于施工现场狭小,但是塔吊安装和拆除施工难度都较大。
[0003]常规塔吊设置在建筑内电梯核心筒内,核心筒具有足够的抗剪和抗压强度,覆盖的范围也最大化,塔吊臂长能减少对建筑工地外的建筑影响,避免了碰撞和高处坠落等风险,有效提高施工安全性。
[0004]但是,内爬式塔吊不需要提前专门制作钢筋混凝土基础,一般塔身约30米,也不需要更多的标准节和塔吊护座设置,施工过程成本支出较少,其综合经济效益与建筑物的高度成正比,经济效益突出。目前随着城市化改造开发的日益增强,城区内建筑密度越大,拆建项目越来越多,大多施工场地狭小,内爬式塔吊独特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使用度越来越高。
[0005]电梯核心筒结构尺寸宽度通常为2.2米,尺寸比较固定,内爬塔机需要依靠塔身加强节外的套架液压提升,常规套架长宽为3.4米,导致套架无法安装在电梯核心筒内,需要专门定制塔身。设置在电梯井道内,整个塔吊基础先设置在电梯井基础底板,电梯基坑由于进行了降板处理,在受限空间不利用塔吊基础施工作业,中途顶升难度大等诸多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爬式塔机安装施工方法,用以实现降低内爬式塔机的安装难度,提高对环境的适用性的技术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内爬式塔机包括内爬塔吊、支撑梁和顶升装置,所述内爬塔吊外设有爬升框,所述爬升框的底部设于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建筑物外墙连接;
[0008]其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根据内爬式塔机的几何及力学特性,核算出支撑梁的最大载荷;
[0010]S2:选择附近的已修建筑物外墙作为支撑梁的连接点;
[0011]S3:并进行预埋支撑梁连接的预埋螺栓,通过其预埋螺栓将支撑梁与已修建筑物外墙进行固定连接;
[0012]S4:内爬框通过移动辅助小车转运至支撑梁上,并通过连接螺栓将内爬框与支撑梁进行松弛联接;
[0013]S5:再将内爬框与内爬塔吊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
[0014]S6:安装顶升装置。
[001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包括前梁、后梁和侧梁,所述爬升
框的底部均安设在对应的支撑梁上。
[001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所述内爬塔吊的安装工作步骤如下:
[0017]依次安装基础节、加强节和标准节;
[0018]上述安装完毕后,继续安装回转总成、塔帽、平衡臂;
[0019]随后安装配重块、起重臂;
[0020]配重块和起重臂的安装过程如下:
[0021]臂长为50米时,在平衡臂安装完成后,先安装一块2.75的配重,待起重臂安装完毕后,第二次安装三块2.75t、1块2t的配重,不得增加或减少此数量。先用Ф45
×
120起重臂上下弦销和φ8
×
80的开口销将起重臂组装成需使用的长度,再采用拉杆销连接起重臂拉杆,随后在地面装配起重臂前,垫高第一节起重臂,将牵引小车套入,注意小车的棘轮装置在远离臂根的方向,不要装反。吊装起重臂时在起重臂适当位置安装吊绳,使起重臂能保持水平升降,并标识起吊点方便后期拆吊。
[0022]起吊起重臂至塔顶过渡节的起重臂连接耳板处,用2件φ55
×
190的臂根销和φ10
×
100的开口销将起重臂根部与塔顶联接。起重臂安装完成后,第二次安装余下三块2.75t、1块2t的配重。
[0023]穿绕钢丝绳及安全装置调试;
[0024]具体安装方式如下
[0025]依次对牵引小车后部钢丝绳安装,准备钢丝绳6
×
19-7.71长118m一根,钢丝绳夹3个。将钢丝绳穿过滑轮,在绳筒上至下而上缠绕三圈,尾端固定在绳筒法兰盘楔套上。钢丝绳另一端穿过断绳保护装置止动杆,固定在小车棘轮轴上,用转动棘轮轴的方法直到钢丝绳张紧为止。牵引小车前部钢丝绳安装,小车断绳保护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小车前牵引钢丝绳止动杆和一个小车后牵引钢丝绳止动杆。新塔机钢丝绳已经缠绕在起升机构卷筒上,但如出现钢丝绳磨损或长度不符合起升要求时,需要将已有的钢丝绳拆除后重新缠绕。最后对高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幅度限位器、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调整和调试。
[002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还包括施工操作步骤:
[0027]塔吊基础节与内爬框连接,内爬框与支撑梁牢固连接,等待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最上层支撑梁层结构强度或加固后满足安装受力要求后,及时拆除最下层的爬升框和支撑梁,并将拆除下来的爬升框和支撑梁转至最上层位置,并进行固定安装。
[0028]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
[0029]当达到计划提升塔吊高度后,将底层顶升装置也进行拆除,并转移至中间层对应爬升框的一侧进行安装。
[0030]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平行度控制在2.0MM,爬升塔吊垂直度相对于所述支撑梁平面控制在2.0MM。
[0031]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通过预埋螺栓连接,所述预埋螺栓紧固预紧力为1200N.m,并对预埋螺栓的顶端进行保护。
[00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3]本专利技术通过选择不在电梯的核心筒内进行安装塔吊,而是选择在已修建好的建筑物旁边,并通过设置多个支撑梁将建筑物和爬升塔吊进行连接,并设置顶升装置,以使达到塔吊正常使用的目的,该安装方法无需依赖于狭小空间的核心筒,可以根据实际施工现场
进行选择,提高了塔吊的安装简易,且降低施工难度,且同时提高应用性。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爬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爬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7]图3为图1中A

A的剖视图;
[0038]图4为图1中B

B的剖视图;
[0039]图5为图2中D

D的剖视图;
[0040]图6为图1中E部放大图;
[0041]图7为图2中C部放大图;
[0042]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时内爬架安装示意图;
[0043]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示意图;
[0044]图标:...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爬式塔机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爬式塔机包括内爬塔吊、支撑梁和顶升装置,所述内爬塔吊外设有爬升框,所述爬升框的底部设于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建筑物外墙连接;其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内爬式塔机的几何及力学特性,核算出支撑梁的最大载荷;S2:选择附近的已修建筑物外墙作为支撑梁的连接点;S3:并进行预埋支撑梁连接的预埋螺栓,通过其预埋螺栓将支撑梁与已修建筑物外墙进行固定连接;S4:内爬框通过移动辅助小车转运至支撑梁上,并通过连接螺栓将内爬框与支撑梁进行松弛联接;S5:再将内爬框与内爬塔吊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S6:安装顶升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爬式塔机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包括前梁、后梁和侧梁,所述爬升框的底部均安设在对应的支撑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爬式塔机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爬塔吊的安装工作步骤如下:依次安装基础节、加强节和标准节;上述安装完毕后,继续安装回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鲜小星江勇杨尧唐忠茂申静李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