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检漏沟一次成形施工用模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394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U型检漏沟一次成形施工用模板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混凝土检漏沟施工时无法一次成型和模板支设、拆除工序复杂的问题。一种U型检漏沟一次成形施工用模板支撑装置,底板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底龙骨;左内模板的右表面设置有左内龙骨;右内模板的左表面设置有右内龙骨;左外模板的左表面设置有左外龙骨;右外模板的右表面设置有右外龙骨;底龙骨的上侧设置有若干个U形框架,U形框架与左外龙骨的外侧共同套设有左倒U形框架;U形框架与右外龙骨的外侧共同套设有右倒U形框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U型检漏沟的一次成形,模板支设、拆除操作便捷,省去了止水螺杆的使用,可适用于U型检漏沟的模板支设。可适用于U型检漏沟的模板支设。可适用于U型检漏沟的模板支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型检漏沟一次成形施工用模板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用模板支撑装置,具体是一种U型检漏沟一次成形施工用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中,传统混凝土检漏沟、管沟等沟渠结构的施工时,首先进行沟地板的施工,在沟地板浇筑成型后,再浇筑沟侧壁。其中,沟侧壁模板支设时,先绑扎钢筋,接着进行侧模板的支设,随后进行次楞的安装,再利用主楞固定次楞,利用止水螺杆固定主楞,并在内模底部用钢管支撑加固。其中,模板采用15mm厚土胶板,次楞采用40mm
×
90mm的木龙骨,主楞采用直径为48mm的钢管。在沟侧壁浇筑成型后,再拆除模板、次楞、主楞。
[0003]然而实践表明,现有混凝土检漏沟施工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模板采用止水螺杆、方木、钢管来支撑,模板支设、拆除工序复杂,耗费工期的同时,增加了施工中的材料成本,对于数千米管网的施工,成本增加的问题更是严重;二是施工工序繁琐,无法一次成型,费时费力。基于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U型检漏沟一次成形施工用模板支撑装置,能够实现整体支模整体浇筑,且省去了止水螺杆的使用,节约材料的同时,能够保证U型检漏沟不漏水、不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混凝土检漏沟施工时无法一次成型和模板支设、拆除工序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U型检漏沟一次成形施工用模板支撑装置。
[0005]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U型检漏沟一次成形施工用模板支撑装置,包括纵向布置且倾斜放置的底板模板、设置于底板模板上表面左端的左内模板、设置于底板模板上表面右端的右内模板、与左内模板平行设置且底面低于左内模板底面的左外模板和与右内模板平行设置且底面低于右内模板底面的右外模板;底板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根左右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底龙骨;左内模板的右表面设置有若干根上下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左内龙骨;右内模板的左表面设置有若干根上下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右内龙骨;左外模板的左表面设置有若干根上下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左外龙骨;右外模板的右表面设置有若干根上下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右外龙骨;底龙骨的上侧设置有若干个夹设于左内龙骨与右内龙骨之间且前后等距离分布的U形框架,U形框架与左外龙骨的外侧共同套设有左倒U形框架,左倒U形框架的右内侧壁与U形框架的左侧壁紧贴,左倒U形框架的左侧壁底面与左外模板的底面呈齐平设置;U形框架与右外龙骨的外侧共同套设有右倒U形框架,右倒U形框架的左内侧壁与U形框架的右侧壁紧贴,右倒U形框架的右侧壁底面与右外模板的底面呈齐平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模板上开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排气孔,排气孔与底龙骨呈左右交错布置;排气孔与U形框架呈前后交错布置。
[0008]进一步地,底板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排气孔交错布置的配重块。
[0009]进一步地,左U形框架与左倒U形框架的贴合部沿竖向的长度小于U形框架左侧壁沿竖向的长度;U形框架与右倒U形框架的贴合部沿竖向的长度小于U形框架右侧壁沿竖向的长度;左倒U形框架的左侧壁沿竖向的长度大于其右侧壁沿竖向的长度;右倒U形框架的右侧壁沿竖向的长度大于其左侧壁沿竖向的长度。
[0010]进一步地,底龙骨、左内龙骨、右内龙骨、左外龙骨、右外龙骨均是由方木制成的;U形框架、左倒U形框架、右倒U形框架均是由方钢制成的;底板模板、左内模板、右内模板、左外模板、右外模板均是由厚度为15mm的竹胶板制成的。
[0011]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U型检漏沟的一次成形,能够保证U型检漏沟不漏水、不渗漏,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而且模板支设、拆除操作便捷,不需要支设吊模,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制造成本低,可周转使用,省去了止水螺杆的使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结构简易、方便制造、实用性强的优点,可适用于U型检漏沟的模板支设,同样适用于挡墙排水沟、混凝土管沟、盲沟等抗渗混凝土管沟的模板支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中底板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中左倒U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中右倒U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中U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底板模板,2

左内模板,3

右内模板,4

左外模板,5

右外模板,6

底龙骨,7

左内龙骨,8

右内龙骨,9

左外龙骨,10

右外龙骨,11
‑ꢀ
U形框架,12

左倒U形框架,13

右倒U形框架,14

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一种U型检漏沟一次成形施工用模板支撑装置,如附图1、附图3、附图4、附图5所示,包括纵向布置且倾斜放置的底板模板1、设置于底板模板1上表面左端的左内模板2、设置于底板模板1上表面右端的右内模板3、与左内模板2平行设置且底面低于左内模板2底面的左外模板4和与右内模板3平行设置且底面低于右内模板3底面的右外模板5;底板模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根左右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底龙骨6;左内模板2的右表面设置有若干根上下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左内龙骨7;右内模板3的左表面设置有若干根上下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右内龙骨8;左外模板4的左表面设置有若干根上下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左外龙骨9;右外模板5的右表面设置有若干根上下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右外龙骨10;底龙骨6的上侧设置有若干个夹设于左内龙骨7与右内龙骨8之间且前后等距离分布的U形框架11,U形框架11与左外龙骨9的外侧共同套设有左倒U形框架12,左倒U形框架12的右内侧壁与U形框架11的左侧壁紧贴,左倒U形框架12的左侧壁底面与左外模板4的底面呈齐平设置;U形框架11与右外龙骨10的外侧共同套设有右倒U形框架13,右倒U形框架13的左内侧壁与U形框架11的右侧壁紧贴,右倒U形框架13的右侧壁底面与右外模板5的底面呈齐平设置。
[0019]本技术中底板模板1、左内模板2、右内模板3、左外模板4、右外模板5围合成了U型检漏沟的形状。底龙骨6、左内龙骨7、右内龙骨8、左外龙骨9、右外龙骨10的结构设计能
够分别为底板模板1、左内模板2、右内模板3、左外模板4、右外模板5提供外部支撑作用,避免浇筑过程中底板模板1、左内模板2、右内模板3、左外模板4、右外模板5发生变形。U形框架11、左倒U形框架12、右倒U形框架13能够围合成U形,紧密夹持于底龙骨6、左内龙骨7、右内龙骨8、左外龙骨9、右外龙骨10的外侧,能够锁紧模板,实现支撑模板的作用。底板模板1倾斜放置,使得底板模板1带有一定的坡度,方便U型检漏沟的排水。
[0020]作业时,本模板支撑装置的安装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检漏沟一次成形施工用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布置且倾斜放置的底板模板(1)、设置于底板模板(1)上表面左端的左内模板(2)、设置于底板模板(1)上表面右端的右内模板(3)、与左内模板(2)平行设置且底面低于左内模板(2)底面的左外模板(4)和与右内模板(3)平行设置且底面低于右内模板(3)底面的右外模板(5);底板模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根左右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底龙骨(6);左内模板(2)的右表面设置有若干根上下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左内龙骨(7);右内模板(3)的左表面设置有若干根上下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右内龙骨(8);左外模板(4)的左表面设置有若干根上下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左外龙骨(9);右外模板(5)的右表面设置有若干根上下分布且纵向放置的右外龙骨(10);底龙骨(6)的上侧设置有若干个夹设于左内龙骨(7)与右内龙骨(8)之间且前后等距离分布的U形框架(11),U形框架(11)与左外龙骨(9)的外侧共同套设有左倒U形框架(12),左倒U形框架(12)的右内侧壁与U形框架(11)的左侧壁紧贴,左倒U形框架(12)的左侧壁底面与左外模板(4)的底面呈齐平设置;U形框架(11)与右外龙骨(10)的外侧共同套设有右倒U形框架(13),右倒U形框架(13)的左内侧壁与U形框架(11)的右侧壁紧贴,右倒U形框架(13)的右侧壁底面与右外模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宏连伟郭建伟杨仁鹏王卓宇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