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物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88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物巢,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生物巢主体和支撑件;生物巢主体呈多面体结构;贯穿生物巢主体的各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支撑件包括支撑框架和若干触手;生物巢主体设于支撑框架的内部;全部触手一体设置于支撑框架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蜂巢式的生物巢主体,易于形成多样性的生态位,并利于物质、能量传递,能够保证功能性微生物发挥最佳处理效能;新型生物巢,避免了微生物在河道水体中随水流流失,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功能活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此外,支撑件一方面能够避免新型生物巢漂浮在污水水面,另一方面,其触手可以阻止较大悬浮物遮挡生物巢主体,避免发生第一通孔不能与污水之间进行污水物质传递的情况。物质传递的情况。物质传递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生物巢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生物巢。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载体是一种人工可控理化性质的有利于微生物快速附着生长的填料,经过特殊工艺改性、构造而成,是污水处理工程中接触氧化的核心组成材料,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从而促进水体的净化;填料的结构、形式与材质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性能、运行和维护的简易程度等有直接关系。
[0003]目前,国产生物载体很多,包括固定载体、悬浮载体、软性载体等。固定载体如蜂窝管,因其比表面积较小,微生物负载量较低,基本上已经被淘汰。悬浮载体俗称曝气球,属于悬浮载体,各种曝气球表面积较大,好挂膜,生物相较为丰富,但流动性大,容易随水流起堆;软性填料适合浓度较低的废水,但会出现弹性丝脱落的现象,因此使用寿命较短,挂膜较为困难。基于现有生物填料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生物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现有填料有的比表面积小,或者可利用面积小,挂膜效果差;有的填料微生物种类少,容易堵塞,影响生物处理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物巢。
[000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物巢,包括生物巢主体和支撑件;所述生物巢主体呈多面体结构;贯穿所述生物巢主体的各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框架和若干触手;所述生物巢主体设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所述触手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外部;所述触手与所述支撑框架一体成型。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物巢,优选的,所述生物巢主体为六面体结构。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物巢,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六个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包括限位环和两根弧形的限位条;六个所述限位环相互焊接,构成一个中空的六面体结构;两根所述限位条设置于所述限位环内,呈交叉状。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物巢,优选的,所述触手包括第一触手和第二触手;每个所述限位环外切有四个弧形条;四个所述弧形条绕所述限位环中心均匀分布;所述弧形条的两端构成两个所述第一触手;弧形所述限位条穿过所述限位环向外延伸,其两端构成两个所述第二触手;所述第一触手和所述第二触手末端均设有倒钩结构。
[0010]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物巢,优选的,所述生物巢主体内部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0011]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物巢,涉及污水处理
,包括涉及污水处理
,包括生物巢主体和支撑件;生物巢主体呈多面体结构;贯穿生物巢主体的各面设有
若干第一通孔;支撑件包括支撑框架和若干触手;生物巢主体设于支撑框架的内部;全部触手一体设置于支撑框架的外部。本技术蜂巢式的生物巢主体,易于形成多样性的生态位,并利于物质、能量传递,能够保证功能性微生物发挥最佳处理效能;新型生物巢,避免了微生物在河道水体中随水流流失,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功能活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此外,支撑件一方面能够避免新型生物巢漂浮在污水水面,另一方面,其触手可以阻止较大悬浮物遮挡生物巢主体,避免发生第一通孔不能与污水之间进行污水物质传递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新型生物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16]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如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17]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现有填料比表面积小,或者可利用面积小,挂膜效果差;有的填料微生物种类少,容易堵塞,影响生物处理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生物巢,包括生物巢主体1和支撑件2;生物巢主体1呈多面体结构;贯穿生物巢主体1的各面
设有若干第一通孔3;支撑件2包括支撑框架201和若干触手202;生物巢主体1设于支撑框架201的内部;全部触手202一体设置于支撑框架201的外部;此外,支撑件2由不锈钢条制成,一方面,耐腐蚀的不锈钢条能够提高生物巢主体1的使用周期,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新型生物巢悬浮于污水水面的下方。
[0023]本技术所提供的新型生物巢,具有生物兼容性好,生物易附着,密度与水接近,流动性高的特点;在使用本实施例涉及的新型生物巢时,将新型生物巢投入缺氧池或好氧池内,第一通孔3贯穿生物巢主体1,使得生物巢主体1形成蜂巢式的结构,易于形成多样性的生态位,并利于物质、能量传递,能够保证功能性微生物发挥最佳处理效能;新型生物巢,将功能性微生物固定化培养于载体中形成微生态系统,载体平台为功能性微生物提供了稳定、多样的生长环境,避免了微生物在河道水体中随水流流失,提高了种群多样性,同时减轻水质环境变化冲击及土著微生物对微生态系统的干扰和侵袭,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功能活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此外,支撑件2一方面能够避免新型生物巢漂浮在污水水面,另一方面,其触手202可以阻止较大悬浮物遮挡生物巢主体1,避免发生第一通孔3不能与污水之间进行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生物巢,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巢主体和支撑件;所述生物巢主体呈多面体结构;贯穿所述生物巢主体的各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框架和若干触手;所述生物巢主体设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所述触手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外部;所述触手与所述支撑框架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物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巢主体为六面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生物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六个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包括限位环和两根弧形的限位条;六个所述限位环相互焊接,构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军浩杜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千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