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76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火灶,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设有安装腔,壳体组件上开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开口、进风口和出风口;炉头组件,炉头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上,炉头组件的部分穿过安装开口延伸至安装腔内;变压装置,变压装置位于安装腔内,变压装置与炉头组件电连接;电路控制组件,电路控制组件位于安装腔内,电路控制组件分别与炉头组件以及变压装置电连接;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位于安装腔内,散热组件与进风口以及出风口连通,散热组件用于将位于安装腔内的炉头组件的部分和/或变压装置和/或电路控制组件产生的热量排出安装腔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火灶散热效果好、性能可靠、安全系数高、操作方便且结构简单,容易生产。容易生产。容易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火灶


[0001]本技术涉及灶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火灶。

技术介绍

[0002]电火灶是利用等离子体的特性,用高压电击穿空气形成热等离子体,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最终获得理想功能的热等离子体束,产生类似火焰特性的热等离子体束给锅具加热来进行烹饪的新型灶具。由于电火灶需要将外部的电源转换成高压,如将220V交流转换成10KV左右的高电压以进行放电,一方面电火灶的电极头部分在生成高温等离子体射流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电极头的温度极高。另一方面,高压组件在将低压电转换成高压电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上述两方面的因素作用下,导致电火灶内部的温度很高。而且由于电火灶内部电路以及电控单元部件较多,结构复杂,因此炉头、电路板、变压器三者产生的热量较难排出腔体外,过高的腔体温度容易对电火灶的电路单元、电控单元以及其他环境元件造成严重的热干扰,从而影响电火灶的整体运行,也影响电火灶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炉体散热效果好、性能可靠、安全系数高、操作方便且结构简单的电火灶。
[0004]一种电火灶,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有安装腔,所述壳体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开口、进风口和出风口;炉头组件,所述炉头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炉头组件的部分穿过所述安装开口延伸至所述安装腔内;变压装置,所述变压装置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变压装置与所述炉头组件电连接;电路控制组件,所述电路控制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电路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炉头组件以及所述变压装置电连接;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进风口以及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所述炉头组件的部分和/或所述变压装置和/或所述电路控制组件产生的热量排出所述安装腔外。
[0005]本技术公开的电火灶中,变压装置、电路控制组件以及散热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安装腔内,炉头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上,并且炉头组件产生热等离子体的部分位于安装腔外,炉头组件的其中部分穿过安装开口延伸至安装腔内。安装腔内的散热组件与壳体组件上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相互配合形成过风通道。散热组件可以与炉头组件连接,用于将在安装腔内部的炉头组件的热量排出壳体组件外,或散热组件与变压装置连接,用于将变压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排出壳体组件外,或散热组件与电路控制组件连接,用于将电路控制组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排出壳体组件外。可选地,散热组件可以同时与炉头组件、变压装置以及电路控制组件连接,同时对上述组件进行散热处理,最终使安装腔内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出外界,防止热量干扰炉头组件、变压装置以及电路控制组件的正常运行。因此上述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电火灶的运行可靠性。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本体和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壳体本体上并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的侧壁和/或底壁上,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盖板上。
[0007]上述的电火灶进一步限定了:壳体本体与盖板围合形成安装腔。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壳体本体的侧壁以及盖板上,从而使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一定的错位,有利于延长空气在安装腔内停留的时间,促进空气的热交换,提高散热效率。特别地,出风口设置在盖板上,有利于热量从电火灶的支撑台面散出,热量排放效果更好,同时还能防止嵌入灶台内部的电火灶部分的热量难以排出进而重新影响电火灶的散热效果。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头组件包括支架、等离子针组件以及绝缘隔热层,所述支架上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设置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绝缘隔热层上设置多个第二插接孔,所述绝缘隔热层盖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开口,所述绝缘隔热层与所述支架围合形成容腔,所述等离子针组件穿过所述第二插接孔、所述容腔以及所述第一插接孔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缺口的一侧,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一风机对应设置,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0009]上述的电火灶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风机位于炉头组件支架的第一缺口处,并且支架上的第二缺口与壳体组件的第一出风口对应设置。上述设计能引导外部空气加速进入炉头组件的容腔内,通过空气热交换使容腔内的等离子针组件迅速冷却,且交换的热量能够快速从第二缺口流向第一出风口,并最终通过第一出风口排出壳体组件外。因此,上述结构能够提升炉头组件的散热效率,提高炉头组件以及电火灶的热稳定性。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在所述支架上错位设置。
[0011]上述的电火灶进一步限定了:支架上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交错设置,有利于延长支架的散热风道,使容腔内的热量交换作用时间相对延长。且上述结构设计在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结构更简单,方便制造和生产,有利于节约成本。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相交设置的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分别与所述第三挡板以及所述第四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相对设置,并使所述第一导风件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导风件分别与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盖板连接,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缺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0013]上述的电火灶进一步限定了:散热组件的第一导风件上形成有相互交错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缺口连通,第二开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从而方便容腔内的热量直接经由第二缺口引出至第一开口,并通过第二开口引至第一出风口排出外界,防止炉头组件的热量重新排至安装腔内部。上述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安装腔的防热效能。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电路控制组件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0015]上述的电火灶进一步限定了:散热组件的第二风机设置在电路控制组件远离出风口的一侧,因此使电路控制组件上形成有较长的散热风道,且在第二风机的作用下加速电路控制组件的散热效率,提高电路控制组件的热稳定性,提高可靠性能。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排风机,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二出风口,所述排风机设置在所述电路控制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风机的一侧,所述排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设置。
[0017]上述的电火灶进一步限定了:电路控制组件远离第二风机的一端还设置了排风机,排风机的排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对应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路控制组件的散热排热效率,并且电路控制组件散发的热量能经由排风机抽出并直接从第二出风口排出外界,防止热量重新回流至安装腔内部。因此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保护电路控制组件的热稳定性,有利于维护电路控制组件的正常运行,并延长使用寿命。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火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设有安装腔(101),所述壳体组件(1)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101)连通的安装开口(102)、进风口和出风口;炉头组件(2),所述炉头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炉头组件(2)的部分穿过所述安装开口(102)延伸至所述安装腔(101)内;变压装置(3),所述变压装置(3)位于所述安装腔(101)内,所述变压装置(3)与所述炉头组件(2)电连接;电路控制组件(4),所述电路控制组件(4)位于所述安装腔(101)内,所述电路控制组件(4)分别与所述炉头组件(2)以及所述变压装置(3)电连接;散热组件(5),所述散热组件(5)位于所述安装腔(101)内,所述散热组件(5)与所述进风口以及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散热组件(5)用于将位于所述安装腔(101)内的所述炉头组件(2)的部分和/或所述变压装置(3)和/或所述电路控制组件(4)产生的热量排出所述安装腔(101)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火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壳体本体(11)和盖板(12),所述盖板(12)盖设在所述壳体本体(11)上并形成所述安装腔(101),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11)的侧壁和/或底壁上,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盖板(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火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组件(2)包括支架(21)、等离子针组件(22)以及绝缘隔热层(23),所述支架(21)上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设置多个第一插接孔(202),所述绝缘隔热层(23)上设置多个第二插接孔(203),所述绝缘隔热层(23)盖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开口,所述绝缘隔热层(23)与所述支架(21)围合形成容腔(201),所述等离子针组件(22)穿过所述第二插接孔(203)、所述容腔(201)以及所述第一插接孔(202)设置在所述支架(21)上,所述支架(21)上设置有与所述容腔(201)连通的第一缺口(204)和第二缺口(205),所述散热组件(5)包括第一风机(51),所述第一风机(51)设置在所述第一缺口(204)的一侧,所述第一缺口(204)与所述第一风机(51)对应设置,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103),所述第二缺口(205)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0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火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204)与所述第二缺口(205)在所述支架(21)上错位设置;和/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刚梁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国爱全电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