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气囊压力的人工气道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34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气囊压力的人工气道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外表面设有气囊本体,所述导管本体一侧设有气囊充气机构,所述气囊充气机构与气囊本体之间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一侧设有测压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囊充气机构和充气管对气囊本体进行充气,使得气囊本体的外壁与气管的内壁贴合,通过气压表可实时监测测压气囊内压力,避免了以往经验性触摸气道指示气囊观察气囊内压力的不确定性,也避免了反复手动测气囊内压的工作负担,当实时气压值大于35cmH2O时,通过单向放气阀进行放气,当实时气压值小于25cmH2O时,通过气囊充气机构和充气管对气囊本体进行充气,本装置可视气囊压力,测压执行较好,不易污染。不易污染。不易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气囊压力的人工气道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气道导管
,具体涉及一种可视气囊压力的人工气道导管。

技术介绍

[0002]气管导管是医院里经常要用到的一种医疗器械,气管导管插管是指将特制的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其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根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制定的《机械通气指南》,建议将人工气道导管套囊内的压力保持在25

30cmH2O,既可以保持正压通气效果,又可以防止误吸和因气囊压力过高引起的气道损伤等并发症。
[0003]但是,临床上使用的人工气道导管测压执行不好,直接对气囊本体进行检测很容易污染,不利于患者康复,且降低气囊本体使用寿命。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可视气囊压力的人工气道导管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视气囊压力的人工气道导管,以解决临床上使用的人工气道导管测压执行不好,直接对气囊本体进行检测很容易污染,不利于患者康复,且降低气囊本体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视气囊压力的人工气道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外表面设有气囊本体,所述导管本体一侧设有气囊充气机构,所述气囊充气机构与气囊本体之间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一侧设有测压气囊,所述测压气囊与充气管之间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两端分别与充气管和气囊相连通,所述测压气囊上设有单向放气阀,所述测压气囊一侧设有气压表,所述测压气囊一侧连接有测压管,所述测压管远离测压气囊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气压表底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管本体底部设有插入端。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管本体顶部设有连接头。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管本体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管本体内径为7

7.5mm。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压表采用微型迷你气压表。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通过将气压表与测压管连接,通过气囊充气机构和充气管对气囊本体进行充气,使得气囊本体的外壁与气管的内壁贴合,防止胃反流物误吸,测压气囊与气囊本体相连通,通过气压表可实时监测测压气囊内压力,等同于监测气囊本体压力,但对气囊本体进行保护,在充放气时,有测压气囊进行缓冲,有利于延长气囊本体使用寿命,避免了以往经验
性触摸气道指示气囊观察气囊内压力的不确定性,也避免了反复手动测气囊内压的工作负担,当实时气压值大于35cmH2O时,通过单向放气阀进行放气,当实时气压值小于25cmH2O时,通过气囊充气机构和充气管对气囊本体进行充气,本装置可视气囊压力,测压执行较好,不易污染,有利于VAP的预防;
[0014]2、通过将插入端插入患者气管内部,将连接头与相应外界机器接口相连接,导管本体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提高导管本体使用寿命,导管本体内径为7

7.5mm,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导管本体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气囊本体与充气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3中A部分结构放大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导管本体;2、气囊本体;3、气囊充气机构;4、充气管;5、测压气囊;6、连通管;7、单向放气阀;8、气压表;9、测压管;10、插入端;11、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3]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可视气囊压力的人工气道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结构中导管本体1外表面设有气囊本体2,结构中导管本体1一侧设有气囊充气机构3,结构中气囊充气机构3与气囊本体2之间设有充气管4,结构中充气管4一侧设有测压气囊5,结构中测压气囊5与充气管4之间连接有连通管6,结构中连通管6两端分别与充气管4和气囊5相连通,结构中测压气囊5上设有单向放气阀7,结构中测压气囊5一侧设有气压表8,结构中测压气囊5一侧连接有测压管9,结构中测压管9远离测压气囊5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接头,结构中连接接头上设有内螺纹,结构中气压表8底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结构中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在使用时,将气压表8与测压管9连接,通过气囊充气机构3和充气管4对气囊本体2进行充气,使得气囊本体2的外壁与气管的内壁贴合,防止胃反流物误吸,测压气囊5与气囊本体2相连通,通过气压表8可实时监测测压气囊5内压力,等同于监测气囊本体2压力,但对气囊本体2进行保护,在充放气时,有测压气囊5进行缓冲,有利于延长气囊本体2使用寿命,避免了以往经验性触摸气道指示气囊观察气囊内压力的不确定性,也避免了反复手动测气囊内压的工作负担,当实时气压值大于35cmH2O时,通过单向放气阀7进行放气,当实时气压值小于25cmH2O时,通过气囊充气机构3和充气管4对气囊本体2进行充气,本装置可视气囊压力,测压执行较好,不易污染,有利于VAP的预防;
[0024]本机构中气压表8采用微型迷你气压表,将该小型气压表延伸至气道导管外部,方
便读数和观看。
[0025]如图1

4所示:结构中导管本体1底部设有插入端10,在使用时,将插入端10插入患者气管内部。
[00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结构中导管本体1顶部设有连接头11,在使用时,将连接头11与相应外界机器接口相连接。
[00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结构中导管本体1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提高导管本体1使用寿命。
[00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结构中导管本体1内径为7

7.5mm,提高使用效果。
[0029]本实用工作原理:
[0030]参照说明书附图1

4,在使用时,将气压表8与测压管9连接,通过气囊充气机构3和充气管4对气囊本体2进行充气,使得气囊本体2的外壁与气管的内壁贴合,防止胃反流物误吸,测压气囊5与气囊本体2相连通,通过气压表8可实时监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气囊压力的人工气道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外表面设有气囊本体(2),所述导管本体(1)一侧设有气囊充气机构(3),所述气囊充气机构(3)与气囊本体(2)之间设有充气管(4),所述充气管(4)一侧设有测压气囊(5),所述测压气囊(5)与充气管(4)之间连接有连通管(6),所述连通管(6)两端分别与充气管(4)和测压气囊(5)相连通,所述测压气囊(5)上设有单向放气阀(7),所述测压气囊(5)一侧设有气压表(8),所述测压气囊(5)一侧连接有测压管(9),所述测压管(9)远离测压气囊(5)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气压表(8)底部外表面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