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石基面的树木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3276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石基面的树木种植方法,包括:将岩石表面进行凿平处理;在岩石表面先铺设厚度为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石基面的树木种植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树木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石基面的树木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岩石居多的地区,需要在部分山石上进行开挖凿平形成人们的生活区。人们通过在山石上铺设外面拉来的客土进行地面的改造,客土厚度大概在4~100cm不等,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自己的家园。
[0003]但是由于岩石地层不透水,再是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的绿化植物需要经常浇水。这样就造成灌溉用水下渗到6~70cm后,表层土壤缺水而下层土壤积水发生植物烂根的现象,造成树木生长一到两年就烂根死亡的情况,特别是一些灌木、乔木等树木,所以需要经常换新的树木。这就增加了绿化成本,造成人们生活质量下降。现急需一种在岩石表面建设的生活区内实现绿化的方案,来满足这部分地区的绿化和环境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石基面的树木种植方法,通过网格化处理进行岩石基树木生长烂根死亡的问题,解决了岩石基面上生活区的绿化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此方法适合土壤积水透气性较差,且靠给土壤开气孔作用不明显的改造地区。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岩石基面的树木种植方法,包括:将岩石表面进行凿平处理;在岩石表面先铺设厚度为5

10cm的碎石,再铺设厚度为60

100cm的客土;将客土进行网格分块处理,形成多个网格单元;沿网格单元的网格线开挖吸水槽;吸水槽的宽度为25

35cm,深度达到岩石表面;采用吸水材料回填吸水槽;在网格单元内种植树木。
[0006]进一步的,客土选自农田土、沙壤土中的至少任一种,或其混合物。
[0007]进一步的,将客土铺设完成后,进行压实处理。
[0008]进一步的,碎石的直径在1

2cm。
[0009]进一步的,在网格分块处理中,设定在网格单元内种植2~5行与2~5列的树木。
[0010]进一步的,吸水槽回填包括:吸水槽从底部至顶部依次铺设第一铺设物和第二铺设物;其中,第一铺设物为具有吸水性的木屑;第二铺设物为具有导水性的麦秆或芦苇杆。
[0011]进一步的,在第二铺设物上设置与客土表面齐平的防护网。
[0012]进一步的,第一铺设物的铺设厚度为15

30cm;第二铺设物的铺设厚度为30

75cm。
[0013]进一步的,种植方法还包括:定期维护,对吸水材料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换。
[0014]进一步的,种植方法适用于土壤积水透气性较差,且靠给土壤开气孔作用不明显的改造地区。
[001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岩石表面铺设土壤,进行分块处理,在相邻处进行吸水槽的设置,填充吸水性松散的材料,把岩石层无法排出的水分通过吸水导水材料从客土底层吸收导引到地表直至水分的蒸发,此方法有效防止客土下层积水而造成树木根系腐烂,
同时可增加客土的透气性,让树木根系能够有正常的呼吸,从而让树木长势良好,增加树木寿命。
[0016]应当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17]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方式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0018]图1为本公开的树木种植的流程图;
[0019]图2为本公开的树木种植方法的吸水槽的填充结构剖面图。
[0020]其中,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1]1岩石,2碎石,3客土,4树木,5吸水槽,51第一铺设物,52第二铺设物,53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3]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24]参考图1和图2所示,描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岩石1基面的树木4种植方法,包括:岩面处理:将岩石1表面进行凿平处理;客土3回填:在岩石1表面先铺设厚度为5

10cm的碎石2,再铺设厚度为60

100cm的客土3;网格处理:将客土进行网格分块处理,形成多个网格单元;吸水槽5开挖:沿网格单元的网格线开挖吸水槽5;吸水槽5的宽度为25

35cm,深度达到岩石1表面;吸水槽5回填:采用吸水材料回填吸水槽5;树木4种植:在网格单元内种植树木4。
[002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建设生活区时,如果土壤下面存在不透水层地基,或是在山上地基都是岩石1时,进行开发建设生活区,需要将岩石1基面进行凿平处理,开发出建设生活区的区域,并进行规划建筑区和绿化区。
[002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客土3选自农田土、沙壤土中的至少任一种,或其混合物。采用在岩石1表面先铺设碎石2,再铺设的客土3的方式进行回填;采用直径为1

2cm的碎石,碎石2的使用,一方面增加岩石1基面与客土3之间的透气透水性,二是增加客土3的稳固性,增加改造开发生活区的安全性。再者碎石2是在岩石1凿平的过程中产生的,利用现有材料进行铺设,就地取材,为以后的树木4生长增加了透水透气性。碎石2的直径大小,直接影响最终的透气透水的效果,要保证碎石2之间彼此接触的基础上,实现客土3的连接,既起到稳固性
也起到透气透水的作用,如果直径过小,无法达到透气透水的作用;直径过大,会导致土石分离,无法起到稳固性。
[002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客土3铺设完成后,进行压实处理。压实过程使客土3牢固,也防止自然环境中的客土3流失。其中,具体的压实要求,按着当地环境的需要进行。过实会导致种植树木4中的挖坑作业和影响以后树木4的透气透水的要求,过于松散会导致水土的流失和无法支撑生活区的建设。
[002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当时环境和树木4适应性需要,结合开发生活区的地质要求,以及客土3的回填高度,进行种植树木4的选择,树木种类选择当地常用的乡土树种,再根据树木4的生活习性确定树木4的种植间距。根据树木4的种植间距进行客土3的网格分块处理。
[002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网格分块处理中,设定在网格单元内种植2~5行与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石基面的树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岩石表面进行凿平处理;在岩石表面先铺设厚度为5

10cm的碎石,再铺设厚度为60

100cm的客土;将所述客土进行网格分块处理,形成多个网格单元;沿所述网格单元的网格线开挖吸水槽;所述吸水槽的宽度为25

35cm,深度达到岩石表面;采用吸水材料回填吸水槽;在所述网格单元内种植树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土选自农田土、沙壤土中的至少任一种,或其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客土铺设完成后,进行压实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的直径在1

2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格分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青李菁芸王龙王庆育曹克涛王小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