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超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26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太赫兹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超材料,包括超材料单元,所述超材料单元内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基底反射板,所述基底反射板的顶部填充有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ToPaS介质层,所述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ToPaS介质顶部固定安装有二氧化钒薄膜层,所述二氧化钒薄膜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矩形长条,所述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介质层的顶部安装有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所述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在太赫兹频段具有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的超材料器件,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将二氧化钒在绝缘态与金属态之间变换,实现了超材料器件的双功能切换。料器件的双功能切换。料器件的双功能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赫兹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超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超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太赫兹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超材料 。

技术介绍

[0002]太赫兹电磁波的能量低,且穿透性强,很适合被应用于安检设备,生物大分子在太赫兹波段会拥有不同的吸收峰,分析这些吸收峰的特点,可以实现对物品的鉴别,电磁超材料是一种将谐振结构单元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周期性组合而成的人工电磁材料,通过对结构单元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自然界中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电磁性质,超材料吸收器可以将入射电磁波完全吸收,通过介质损耗以及欧姆损耗的方式消耗入射能量;超材料极化转换器可以改变入射电磁波的极化性质,相比于传统的器件,基于超材料的吸波器件和极化转换器件具有效率高、厚度薄、易集成、可人为设计的优点,在军事、民生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现有的多数情况下设计的器件只具备单个功能,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系统具有多个功能,这就需要用到多个器件,往往伴随着结构的复杂,现提供太赫兹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超材料 ,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太赫兹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超材料 ,通过相变材料二氧化钒,提出了在太赫兹频段具有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的超材料器件,改变外界条件,将二氧化钒在绝缘态与金属态之间变换,实现了超材料器件的双功能切换。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太赫兹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超材料 ,包括超材料单元,所述超材料单元内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基底反射板,所述基底反射板的顶部填充有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ToPaS介质层,所述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ToPaS介质顶部固定安装有二氧化钒薄膜层,所述二氧化钒薄膜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矩形长条,所述二氧化钒薄膜层的顶部安装有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介质层,所述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介质层的顶部安装有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所述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
[0006]进一步地,所述矩形长条的长度与超材料单元一致,且矩形长条的宽度为5微米。
[0007]进一步地, 所述基底反射板与矩形长条采用金材料,且基底反射板与矩形长条的电导率为,所述基底反射板与矩形长条的厚度为0.2微米。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的半径为12微米,所述内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的半径为7微米,且内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与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的宽度为3微米,所述内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与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的厚度为0.2微米。
[0009]进一步地,所述二氧化钒薄膜层的厚度为0.2微米。
[0010]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介质层的厚度为10微米,所述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ToPaS介质层的厚度为26微米。
[001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基于相变材料二氧化钒,提出了在太赫兹频段具有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的超材料器件,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将二氧化钒在绝缘态与金属态之间变换,实现了超材料器件的双功能切换,该超材料器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集成,极化不敏感、宽角度稳定、转换效率高的优点,实现了将多功能聚合在一个的超材料器件上的同时不会导致装置体积过大的问题出现。
[0013]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材料整体轴侧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材料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材料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介质层;2、二氧化钒薄膜层; 3、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ToPaS介质层;4、基底反射板;5、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6、内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7、超材料单元;8、矩形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侧”、“端”、“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如图1

3所示,太赫兹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超材料 ,包括超材料单元7,超材料单元7内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基底反射板4,基底反射板4的顶部填充有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ToPaS介质层3,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ToPaS介质层3顶部固定安装有二氧化钒薄膜层2,二氧化钒薄膜层2的厚度为0.2微米,二氧化钒薄膜层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矩形长条8,二氧化钒薄膜层2的顶部安装有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介质层1,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介质层1的顶部安装有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5,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6。
[0022]超材料单元7的宽度为33微米,且超材料单元7的长度为33微米。
[0023]基底反射板4与矩形长条8采用金材料,且基底反射板4与矩形长条8的电导率为,基底反射板4与矩形长条8的厚度为0.2微米。
[0024]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5的半径为12微米,内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6的半径为7微米,且内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6与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5的宽度为3微米,内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6与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5的厚度为0.2微米。
[0025]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介质层1的厚度为10微米,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ToPaS介质层3的厚度为26微米。
[002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太赫兹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超材料 ,包括超材料单元(7),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材料单元(7)内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基底反射板(4),所述基底反射板(4)的顶部填充有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ToPaS介质层(3),所述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ToPaS介质层(3)顶部固定安装有二氧化钒薄膜层(2),所述二氧化钒薄膜层(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矩形长条(8),所述二氧化钒薄膜层(2)的顶部安装有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介质层(1),所述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介质层(1)的顶部安装有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5),所述外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二氧化钒同心圆环贴片(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兹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超材料 ,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材料单元(7)的宽度为33微米,且超材料单元(7)的长度为33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兹宽带吸收与极化转换双功能超材料 ,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长条(8)的长度与超材料单元(7)一致,且矩形长条(8)的宽度为5微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远沈先雨陈友才冯云松周长祺王津金伟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