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094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应用于立体栖架内,立体栖架为框架结构,其支撑结构主要为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内支撑杆与外支撑杆由横杆和采食平台连接,采食平台下设置清粪带,外支撑杆近笼外走道侧设置笼门、采食槽及集蛋带,所述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包括隔离门和隔离门控制机构,隔离门控制系统由转轴定位片和转轴构成,转轴定位片固定在横杆上,转轴定位片上设置定位槽,定位槽直径略大于转轴外径,转轴穿过转轴定位片,隔离门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靠性高,通过转动转轴实现隔离门的开合操作,且在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时的位置都不易积粪,保证了饲养动物的生物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


[0001]本技术涉及禽类养殖架,特别是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规模化蛋鸡养殖方式主要为笼养,但传统鸡笼空间狭小,限制了鸡只自然行为的表达,不利于鸡只健康。基于保护动物福利的原则,欧盟于2012年1月开始全面禁止蛋鸡笼养。立体栖架散养是新型的养殖模式,可解决传统散养养殖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也能增加蛋鸡活动空间和空间环境丰富度。为规避蛋鸡生产中的疫病风险,我国蛋鸡养殖的全周期中会涉及多达二十余次的免疫程序,且多为注射、刺种、点眼等针对单只鸡的操作,免疫抓鸡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工作量大,尤其在立体散养系统中,鸡只的活动范围较大,免疫抓鸡存在困难。
[0003]现有专利一种立体栖架升降门(专利号CN 105830952 B)中公开的立体栖架升降门有相似的隔离作用,能够实现免疫所需的鸡群集中隔离,但此设备采用定滑轮控制机构,定滑轮控制机构包括定滑轮和提拉绳,隔离门两端在导轨中运动,隔离门开启时通过提拉绳拉力,克服重力向上运动,实现隔离门的开启,关闭隔离门通过隔离门自身的重力向下运动实现。在饲养过程中,鸡舍内产生的粉尘较多,粉尘在隔离门导轨中堆积,易使隔离门在上下运动时卡顿或卡死,在使用中存在可靠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层立体栖架系统的立体栖架隔离门,目的在于解决立体栖架系统在鸡只免疫时难以实现鸡群集中隔离,现有升降门设备存在可靠性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应用于立体栖架内,所述立体栖架为框架结构,其支撑结构主要为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靠近笼内走道,所述外支撑杆靠近笼外走道,内支撑杆与外支撑杆由横杆和采食平台连接,所述采食平台下设置清粪带,外支撑杆近笼外走道侧设置笼门、采食槽、集蛋带,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包括隔离门和隔离门控制机构,所述隔离门控制机构由转轴定位片、转轴构成,所述转轴定位片固定在横杆上,转轴定位片上设置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直径略大于转轴外径,转轴穿过转轴定位片,所述隔离门与转轴固定连接。
[0006]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紧贴所述横杆,所述隔离门为上悬门。
[0007]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所述横杆间有一定距离,所述隔离门为中悬门。
[0008]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门上下两面为平面。
[0009]优选的,所述隔离门上下两面为由平面和弧面构成的复合面或相交的两个平面。
[00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本技术通过转动转轴实现隔离门的开合操作,转轴处不易堆积粉尘,且堆积粉尘不会影响转轴旋转,故不易受到鸡舍内复杂环境的不利影响,可靠性高。
[0012]本技术转轴紧贴横杆时隔离门为上悬门,转轴上端与清粪带间距离小于鸡只体尺,转轴与横杆有一定距离时隔离门为中悬门,隔离门边缘与清粪带距离小于鸡只体尺,故均能在免疫抓鸡时能够有效实现鸡群的隔离。
[0013]本技术转轴处于清粪带下端,且与内支撑杆有一定距离,隔离门在开启状态下隔离门处于清粪带下,隔离门在关闭状态下鸡只无法在隔离门上站立,故两种状态下的位置都不易积粪,保证了饲养动物的生物安全性。
[0014]本技术采用上下两面为由平面和弧面构成的复合面或相交的两个平面的中悬隔离门,隔离门关闭时,采食平台处的空间更大,能够关闭更多的鸡,提高饲养密度。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图1为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关闭状态下的剖面图;
[0017]图2为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开启状态下的剖面图;
[0018]图3为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关闭状态下的另一种剖面图;
[0019]图4为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开启状态下的另一种剖面图;
[0020]图5为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关闭状态下的另一种剖面图;
[0021]图6为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开启状态下的另一种剖面图;
[0022]图中标号说明:
[0023]1、采食平台2、内支撑杆3、外支撑杆4、笼门
[0024]5、采食槽6、集蛋带7、清粪带8、横杆
[0025]9、转轴定位片91、定位槽10、隔离门1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7]实施例1:
[0028]图1~2示出了本技术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1为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关闭状态下的剖面图,图2为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开启状态下的剖面图。立体栖架主要支撑结构为内支撑杆2和外支撑杆3,所述内支撑杆2靠近笼内走道,外支撑杆3靠近笼外走道,内支撑杆2与外支撑杆3由横杆8和采食平台1连接,所述采食平台1下设置清粪带7,外支撑杆3近笼外走道侧设置笼门4、采食槽5、集蛋带6。所述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包括隔离门10和隔离门控制机构,隔离门控制机构由转轴定位片9、转轴11构成,该实施例通过旋转转轴11,可以控制隔离门10的开合,转轴处不易堆积粉尘,且堆积粉尘不会影响转轴旋转,故不易受到鸡舍内复杂环境的不利影响,可靠性高。所述转轴定位片9固定在横杆8上,所述转轴定位片9上设置定位槽91,定位槽91直径略大于转轴11外径,转轴11穿过转轴定位片9,转轴定位片9与外支撑杆1间的水平距离小于转轴定位片9与内支撑杆2间的水平距离,保证隔离门10开启状态下位于上层清粪带7下,以免堆积粪便。所述转轴11紧贴横杆8,隔离门10与转轴11固定连接,隔离门10为上悬门,以保证在隔离门10关闭时鸡只不会从转轴11与上层清粪带7间的间隙钻出。所述隔离门10上下面为平面,由于隔离门10断面为直线,且需在开启状态下收在上层清粪带7下,隔离门关闭时,隔离门10底端与内支撑杆2存在一定
距离,隔离门10边缘处空间无法利用,免疫抓鸡时,单位长度的采食平台10能够关闭10羽鸡只。
[0029]实施例2:
[0030]参阅图3~4,其中图3为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关闭状态下的剖面图,图4为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开启状态下的剖面图。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所述转轴定位片9与内支撑杆2间的水平距离较小,转轴定位片9较长,提高了免疫抓鸡时采食平台的有效空间,单位长度的采食平台1能够关闭14羽鸡只。所述转轴11与横杆8间存在一定距离,所述隔离门10为中悬门,以避免在隔离门10关闭时鸡只从转轴11与上层清粪带7间的间隙钻出。
[0031]实施例3:
[0032]参阅图5~6,其中图5为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关闭状态下的剖面图,图6为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开启状态下的剖面图。该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所述隔离门10上下两面均由相交的两个平面构成。相比于实施例2,实施例3的隔离门10上下两面均由相交的两个平面构成,生产工艺更加简单。
[0033]上述各实施例均仅用于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应用于立体栖架内,所述立体栖架为框架结构,其支撑结构主要为内支撑杆(2)和外支撑杆(3),所述内支撑杆(2)靠近笼内走道,所述外支撑杆(3)靠近笼外走道,所述内支撑杆(2)与外支撑杆(3)由横杆(8)和采食平台(1)连接,所述采食平台(1)下设置清粪带(7),所述外支撑杆(3)近笼外走道侧设置笼门(4)、采食槽(5)、集蛋带(6),所述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包括隔离门(10)和隔离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立体栖架隔离门由转轴定位片(9)、隔离门(10)、转轴(11)构成,所述转轴定位片(9)固定在所述横杆(8)上,所述转轴定位片(9)上设置定位槽(91),所述定位槽(91)直径略大于所述转轴(11)外径,所述转轴(11)穿过所述转轴定位片(9),所述隔离门(10)与所述转轴(11)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李欣瑜李保明施正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