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66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
,具体涉及一种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通信、雷达等行业中经常采用的往复转动转台需要一种极限转角范围达
±ꢀ
360
°
的结构简单、环境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的低成本转台机械限位机构,在转台极限转角位置对连接电缆、光缆、液冷管路起到可靠的保护作用,确保系统安全。
[0003]专利CN 111692482 A,公开了一种极限转角范围达
±ꢀ
360
°
的转台机械限位机构,由拨叉、V形拨块、拉簧、转轴、座体、调节螺钉、压簧、定位钢球等构件组成。该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但也存在着轴向尺寸大,拉簧可能疲劳断裂的问题。
[0004]因而继续探索设计性能可靠的一种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仍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无疲劳易损件,限位可靠,轴向尺寸小,可实现正反向大角度的转动。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一种
±ꢀ
360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同轴转动连接的基座、可转限位环以及旋转体,其中,可转限位环位于基座和旋转体之间,一销轴,固定在所述可转限位环上,且销轴的轴线沿所述可转限位环径向设置;翻转块,与所述销轴转动连接,翻转块可以所述销轴为支点实现翻转;两个定位块,固定在所述可转限位环上,且位于所述翻转块的左右两侧,定位块上设有定位面,用于限定所述翻转块的翻转角度;所述旋转体外侧固定设置第一限位挡块,当旋转体相对所述可转限位环转动时,所述第一限位挡块能够与所述翻转块抵触连接,以限定所述可转限位环与旋转体之间的转角极限;所述基座外侧固定设置第二限位挡块,当基座相对所述可转限位环转动时,所述第二限位挡块能够与所述翻转块抵触连接,以限定所述可转限位环与基座之间的转角极限。
[0007]两个定位块均具有楔形定位面,且两个定位块的楔形顶尖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挡块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且第一限位挡块的三角顶尖向下;所述可转限位环与旋转体之间的转角极限为360
°

[0008]两个定位块均具有楔形定位面,且两个定位块的楔形顶尖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挡块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且第二限位挡块的三角顶尖向上;所述可转限位环与基座之间的转角极限为360
°

[0009]在两个定位块的外侧之间固定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供所述销轴另一端转动
连接的连接孔。
[0010]所述基座、可转限位环以及旋转体三者均为回转体结构。
[0011]所述基座与可转限位环之间周向布置有减小可转限位环与基座之间转动阻力的滚动体。
[0012]位于三者中间的可转限位环外侧固定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的上侧设有第一定位面,下侧设有第二定位面;第二定位块的上侧设有第三定位面,下侧设有第四定位面;第一限位挡块的左侧设有第一限位面,第一限位挡块的右侧设有第二限位面;所述可转限位环与旋转体之间具有两个转动极限位置,分别是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当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挡块上的第二限位面、可翻转限位板以及第二定位块上的第三定位面抵触连接;当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挡块上的第一限位面、可翻转限位板以及第一定位块上的第一定位面抵触连接;第二限位挡块的左侧设有第三限位面,第二限位挡块的右侧设有第四限位面;所述可转限位环与基座之间具有两个转动极限位置,分别是第三极限位置和第四极限位置,当处于第三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挡块上的第三限位面、可翻转限位板以及第一定位块上的第二定位面抵触连接;当处于第四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挡块上的第四限位面、可翻转限位板以及第二定位块上的第四定位面抵触连接。
[0013]两个定位块均具有楔形定位面,且两个定位块的楔形顶尖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挡块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且第一限位挡块的三角顶尖向下;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的水平转角为360
°

[0014]两个定位块均具有楔形定位面,且两个定位块的楔形顶尖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挡块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且第二限位挡块的三角顶尖向上;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与第四极限位置之间的水平转角为720
°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基于所述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的转角限位方法,当旋转体相对所述可转限位环顺时针转动时,直至所述可转限位环与旋转体之间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所述第一限位挡块上的第二限位面、可翻转限位板以及第二定位块上的第三定位面抵触连接;继续顺时针转动旋转体,此时,旋转体外侧的第一限位挡块的第一限位面与翻转块右限位面贴合,旋转体和可转限位环一起顺时针转动,直到翻转块左限位面与第二限位挡块的第四限位面贴合,转动停止,此为旋转体的顺时针极限位置;反向逆时针转动旋转体,过程同上。
[0016]有益效果:第一.本专利技术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采用了可转限位环与翻转块结合,结构简单;无疲劳易损件,限位可靠;轴向尺寸小,可满足正反向大角度的转台限位需求。
[0017]第二.本专利技术可以将定位块的楔形定位面加工成不同角度,以获得正反向不同角度的转台限位需求,且由于是翻转块与定位面配合,定位可靠性高。
[0018]第三.本专利技术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的转角范围大,极限转角范围可达
±ꢀ
360
°
,即极限转角范围可达720度。
[0019]第四.当翻转块23的材料采用弹性材料时,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在转到极限位置时具备缓冲功能,可避免冲击。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旋转体逆时针转了360度时的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旋转体顺时针转了360度时的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 、基座;11、第二限位挡块;11

1、第二限位挡块的第三限位面;11

2、第二限位挡块的第四限位面;20、可转限位环;21、第一定位块;2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同轴转动连接的基座(10)、可转限位环(20)以及旋转体(30),其中,可转限位环(20)位于基座和旋转体之间,一销轴,固定在所述可转限位环上,且销轴的轴线沿所述可转限位环径向设置;翻转块,与所述销轴转动连接,翻转块可以所述销轴为支点实现翻转;两个定位块,固定在所述可转限位环上,且位于所述翻转块的左右两侧,定位块上设有定位面,用于限定所述翻转块的翻转角度;所述旋转体外侧固定设置第一限位挡块(31),当旋转体相对所述可转限位环转动时,所述第一限位挡块能够与所述翻转块抵触连接,以限定所述可转限位环与旋转体之间的转角极限;所述基座外侧固定设置第二限位挡块(11),当基座相对所述可转限位环转动时,所述第二限位挡块能够与所述翻转块抵触连接,以限定所述可转限位环与基座之间的转角极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定位块均具有楔形定位面,且两个定位块的楔形顶尖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挡块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且第一限位挡块的三角顶尖向下;所述可转限位环与旋转体之间的转角极限为36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定位块均具有楔形定位面,且两个定位块的楔形顶尖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挡块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且第二限位挡块的三角顶尖向上;所述可转限位环与基座之间的转角极限为36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定位块的外侧之间固定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供所述销轴另一端转动连接的连接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可转限位环以及旋转体三者均为回转体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可转限位环之间周向布置有减小可转限位环与基座之间转动阻力的滚动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
360
°
转台机械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三者中间的可转限位环外侧固定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定位块21和第二定位块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李晟孙硕王康庄志豪吴佳石锐甘润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