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形式的装配式地下箱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57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9
本申请涉及一种叠合板形式的装配式地下箱涵,包括预制单元箱涵体,预制单元箱涵体包括底板、一对装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以及装配于侧板上部的顶板,顶板位于底板的上方,所述底板和顶板相对面的两侧均凸出设置有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沿竖向开设有插接槽,所述侧板的下部和上部均凸出设置有滑移插设于插接槽的插接部,所述底板和顶板均设置有对插接部的滑移位置进行固定的限位机构。本申请具有有效缩短箱涵的施工周期的效果。短箱涵的施工周期的效果。短箱涵的施工周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板形式的装配式地下箱涵


[0001]本申请涉及箱涵
,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合板形式的装配式地下箱涵。

技术介绍

[0002]箱涵主要用于排洪道、城市污水管道、地下行人通道以及机动车地下隧道等工程中。箱涵施工一般采用现浇,在开挖好的沟槽内浇筑一层混凝土底层板,再将加工好的钢筋现场绑扎侧壁下半部,支内模和外模,较大的箱涵一般先浇筑底层板和侧壁的下半部,再绑扎侧壁上半部和顶层板钢筋,支好内外模,浇筑侧壁上半部和顶层板。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拆模,在箱涵两侧同时回填土。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该类箱涵需要现场浇筑,养护时间长,不满足城市道路缩短施工周期、快速施工的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有效缩短箱涵的施工周期,本申请提供一种叠合板形式的装配式地下箱涵。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叠合板形式的装配式地下箱涵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板形式的装配式地下箱涵,包括预制单元箱涵体,预制单元箱涵体包括底板、一对装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以及装配于侧板上部的顶板,顶板位于底板的上方,所述底板和顶板相对面的两侧均凸出设置有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沿竖向开设有插接槽,所述侧板的下部和上部均凸出设置有滑移插设于插接槽的插接部,所述底板和顶板均设置有对插接部的滑移位置进行固定的限位机构。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厂中预制底板、顶板和侧板,对预制单元箱涵体进行拼装时,将底板放置于施工地面,接着将侧板下部的插接部滑移插设于底板上连接凸台的插接槽内,通过限位机构对侧板下部的插接部进行固定,实现底板和侧板的固定,最后将顶板上的插接槽对准侧板上部的插接部,并下降顶板使得侧板上部的插接部插设于顶板上连接凸台的插接槽内,通过限位机构对侧板下部的插接部进行固定,实现侧板和顶板的固定,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拼装方式,有效缩短箱涵的施工周期。
[0007]优选的,所述插接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插接孔,所述底板和顶板均具有安装腔,安装腔和插接槽之间具有相互连通的通道,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移连接于安装腔的滑移板、凸出设置于滑移板且插设于插接孔的插接柱以及驱动滑移板滑移的驱动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侧板的插接部滑移插设于顶板/底板的插接槽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滑移板朝靠近通道方向滑移,使得插接柱水平滑移插设于插接部上的插接孔,从而对插接部的竖向滑移自由度进行有效限制,实现底板/顶板和侧板之间的固定作用。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腔内壁的调节丝杆、螺纹套设于调节丝杆的滑动套以及一端铰接于滑移板且另一端铰接于滑动套的铰接件,所述调节丝杆的一端外露于底板/顶板。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侧板的插接部滑移插设于顶板/底板的插接槽后,转动调节丝杆,滑动套由于铰接件的限制作用,沿调节丝杆的轴向进行滑移,从而通过铰接件推动滑移板朝靠近通道方向滑移,进而使得插接柱穿过通道插设于插接部上的插接孔。
[0011]优选的,所述滑移板的两侧外壁均抵接于安装腔的内侧壁,滑移板的上端面抵接于安装腔的顶部内壁,滑移板的下端面抵接于安装腔的底部内壁。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板的四个外侧面均对应抵接于安装腔的内壁,具有密封性,有效对由插接槽、通道进入安装腔位于滑移板靠近通道一侧区域的水汽进行阻挡隔离,减少水汽进入装有调节丝杆的区域的可能性,继而减少调节丝杆的发生锈蚀的可能,提高调节丝杆的使用寿命。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凸台设置有内置于插接槽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插接槽的底壁,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板沿竖向滑移于插接槽,第一密封板适配于插接槽且常态下将插接槽的槽口封闭。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第一弹性件迫使第一密封板滑移至插接槽的槽口位置处,以将插接槽的槽口进行封堵,一方面,减少异物或者杂质掉入插接槽内,导致插接槽内发生堵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形成第一道水汽隔离屏障,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子由插接槽依次进入安装腔内的可能,减少调节丝杆的发生锈蚀的可能,提高调节丝杆的使用寿命;对预制单元箱涵体进行拼装时,以侧板和底板安装为例,侧板的插接部抵接于第一密封板的上端面,侧板由于自重对第一密封板下压使得第一密封板下移,此时,第一弹性件发生形变,实现插接部插设于插接槽。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性囊体,所述弹性囊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插接槽的底部内壁,所述第一密封板固定连接于弹性囊体的另一端,所述弹性囊体内填充有黏结剂。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侧板和底板安装为例,第一密封板下移的过程中,对弹性囊体进行挤压,弹性囊体受压到达弹性阈值后发生破裂,黏结剂从通道流至安装腔位于滑移板靠近通道一侧区域后,当插接部处于安装位置处后(插接孔和滑移板上的插接柱位置相对应),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滑移板朝靠近通道方向滑移,使得插接柱水平滑移插设于插接部上的插接孔,滑移板滑移过程中,推动黏结剂通过通道回流至位于第一密封板上方的插接槽,填充于插孔柱和插孔孔的缝隙和插接部和插接槽的缝隙,提高侧板和底板的连接稳固性以及实现安装缝的密封。
[0017]优选的,所述连接凸台开设有连通于通道的滑移腔,滑移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插接槽的长度方向,滑移腔位于通道的上方,连接凸台设置有滑移连接于滑移腔的第二密封板,所述滑移腔内设置有常态下迫使第二密封板的一端抵接于通道内壁以对通道进行封闭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之间设置有联动件以迫使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朝相反方向滑移。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底板为例,初始状态下,第二弹性件迫使第二密封板滑移使得第二密封板的下端抵接于通道的底部内壁,以将通道进行封堵,形成第二道水汽隔离屏障,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子由通道进入安装腔内的可能,减少调节丝杆的发生锈蚀的可能,提高调节丝杆的使用寿命;第一密封板下移的过程中,通过联动件带动第二密封板上移,使得通道呈连通状态。
[0019]优选的,所述联动件为连接绳,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密封板远离通道的
外端面,连接绳的另一端穿设于连接凸台且固定连接于第一密封板。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板下移的过程中,通过连接绳拉动第二密封板上移,使得通道呈连通状态。
[0021]优选的,所述预制单元箱涵体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预制单元箱涵通过固定组件拼接成一整体。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箱涵结构由多个预制单元箱涵体拼装而成,预制单元箱涵体的在工厂预制,再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即可构成整体箱涵,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0023]优选的,所述调节丝杆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顶板/底板外部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设置,所述顶板/底板远离驱动块的另一侧开设有供相邻的预制单元箱涵体上的顶板/底板的驱动块插设的连接孔,连接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形式的装配式地下箱涵,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单元箱涵体(10),预制单元箱涵体(10)包括底板(1)、一对装配于底板(1)两侧的侧板(2)以及装配于侧板(2)上部的顶板(3),顶板(3)位于底板(1)的上方,所述底板(1)和顶板(3)相对面的两侧均凸出设置有连接凸台(4),所述连接凸台(4)沿竖向开设有插接槽(41),所述侧板(2)的下部和上部均凸出设置有滑移插设于插接槽(41)的插接部(21),所述底板(1)和顶板(3)均设置有对插接部(21)的滑移位置进行固定的限位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形式的装配式地下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21)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插接孔(22),所述底板(1)和顶板(3)均具有安装腔(11),安装腔(11)和插接槽(41)之间具有相互连通的通道(12),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滑移连接于安装腔(11)的滑移板(51)、凸出设置于滑移板(51)且插设于插接孔(22)的插接柱(52)以及驱动滑移板(51)滑移的驱动组件(5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形式的装配式地下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3)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腔(11)内壁的调节丝杆(531)、螺纹套设于调节丝杆(531)的滑动套(532)以及一端铰接于滑移板(51)且另一端铰接于滑动套(532)的铰接件,所述调节丝杆(531)的一端外露于底板(1)/顶板(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形式的装配式地下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板(51)的两侧外壁均抵接于安装腔(11)的内侧壁,滑移板(51)的上端面抵接于安装腔(11)的顶部内壁,滑移板(51)的下端面抵接于安装腔(11)的底部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形式的装配式地下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台(4)设置有内置于插接槽(41)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插接槽(41)的底壁,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板(43),第一密封板(43)沿竖向滑移于插接槽(41),第一密封板(43)适配于插接槽(41)且常态下将插接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利黄海权李茂黄光旭李玉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