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253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制备方法,所述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由以下组分组成,包括:勃姆石、粘结剂、消泡剂、增稠剂、分散剂以及可用于水系正、负极电池体系的去离子水;陶瓷材料为勃姆石,勃姆石A粒径D50为0.8~1.0μm,勃姆石B粒径D50为3.4~3.8μm,两种粒径勃姆石可单用也可混用;粘结剂为聚丙烯酸酯(PAA)、聚丙烯腈(PAN)、聚四氟乙烯乳液(PTFE)、聚酰亚胺(PI)、丁苯橡胶(SBR)中的一种或几种;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消泡剂为丁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分散剂为含有羟基的酯类、醇类物质;溶剂为去离子水溶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可用于电池正、负极极片的水系陶瓷涂层,从而有效改进电池的安全性能。改进电池的安全性能。改进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极片水系涂层的制备,具体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能源的紧缺和绿色环保的压力,以及人们对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锂离子电池凭借着其比能量大,工作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广,循环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储能、动力电池等领域。随着动力电池的迅速发展,其伴生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屡有发生,事故呈现多发性、严重性和易复燃等特点,其起火源大多为锂离子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事故会依次经历电池内部连锁化学反应、电池热失控气体释放、电池燃烧或爆炸。对于电池模块/电池包而言,其内部还会发生热失控传播。与其他火灾事故一样,锂离子电池事故也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0003]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的主要诱因是内部短路,大部分的安全问题都是有内部短路引起的。内部短路一般是电池的正负极短路,一般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混入了金属杂质、电极金属箔在剪切时造成的毛刺、使用过程中形成锂枝晶以及受到挤压等意外机械应力引起。任何结构的电芯设计中都存在着很多引发内短路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这些危险位置要进行绝缘设计,比如正、负极极耳侧涂覆勃姆石材料,防止切片中出现毛刺及毛刺刺穿隔膜后接触到负极活性物质层引起电芯内部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制备方法,以提供一种可用于电池正、负极极片的水系陶瓷涂层,从而有效改进电池的安全性能。r/>[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制备方法,可应用于水系磷酸铁锂正极、水系负极。所述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由以下组分组成,包括:勃姆石、粘结剂、消泡剂、增稠剂、分散剂以及可用于水系正、负极电池体系的去离子水;
[0007]所述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称取去离子水于搅拌缸中,后加入增稠剂,先慢搅10~30min待增稠剂溶解为胶团后进行高速分散,线速度8~12m/s,分散时间120~150min,得到胶液;
[0009]步骤2:称取出搅拌缸中20%的胶液后加入一半勃姆石,线速度2~3m/s,慢搅10~20min使粉料充分润湿,调整线速度6~8m/s捏合分散40~60min;
[0010]步骤3:加入剩余勃姆石及分散剂,设置线速度2~3m/s,搅拌10~20min使粉料充分润湿,调整线速度4~7m/s捏合分散90~120min;
[0011]步骤4:加入剩余20%胶液进一步搅拌分散,线速度6~8m/s,分散时间40~60min;
[0012]步骤5:加入粘结剂进一步高速分散,线速度7~10m/s,分散时间40~60min;
[0013]步骤6: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稀释、高速分散及粘度调整,线速度8~12m/s,分散时间
40~60min;
[0014]步骤7:加入无水乙醇溶液,开启设备真空泵,控制真空度≤

0.085MPa,公转20RPM进行慢搅脱泡,脱泡时间30~60min;
[0015]步骤8:加入粘结剂丁苯橡胶真空慢搅30~60min;
[0016]步骤9:结束后检测浆料指标粘度、细度、固含量符合工艺要求后进行出料涂布。
[0017]作为优选的,所述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的增稠剂为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粘结剂为聚丙烯酸类、丁苯橡胶;按重量计,所述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的配比为: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用量0.8~1.1%;聚丙烯酸类粘结剂(固含量18~22%)用量为12%~15%,丁苯橡胶粘结剂用量为3~4%,分散剂用量0.5~1.0%,勃姆石含量为76%

84%,消泡剂无水乙醇溶液用量为0.05~0.1%;按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的整体固含量为38%~42%确认溶剂去离子水用量。
[0018]作为优选的,所述勃姆石包括勃姆石A、勃姆石B,所述聚丙烯酸类粘结剂的固含量为18~22%。
[0019]作为优选的,所述勃姆石A粒径D50为0.8~1.0μm,勃姆石B粒径D50为3.4~3.8μm,两种粒径勃姆石可单用也可混用,混用时,勃姆石A在步骤2中加入,勃姆石B在步骤3中加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1]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使用聚丙烯酸类粘结剂(固含量18~22%)分子量低、粘度低、流动性好,匀浆加工性更优;(2)两种大、小粒径的勃姆石A、B掺混应用,分散效果更佳,且浆料稳定性更优;(3)聚丙烯酸类与丁苯橡胶两种粘结剂共用,可改善勃姆石涂覆极片柔韧性;(4)匀浆过程中的步骤4为高粘度捏合阶段,该步骤设计为高固含量可使勃姆石小颗粒团聚体分散更均匀。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勃姆石涂覆面示意图;
[0024]图2是勃姆石涂覆结构切面示意图;
[0025]图中:1

集流体;2

勃姆石涂层;3

活性物质涂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如图1

图2所示,
[0029]实施例1:
[0030]陶瓷材料为勃姆石,勃姆石A粒径D50为0.8~1.0μm,勃姆石B粒径D50为3.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由以下组分组成,包括:勃姆石、粘结剂、消泡剂、增稠剂、分散剂以及可用于水系正、负极电池体系的去离子水;所述锂离子电池水系正负极片保护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取去离子水于搅拌缸中,后加入增稠剂,先慢搅10~30min待增稠剂溶解为胶团后进行高速分散,线速度8~12m/s,分散时间120~150min,得到胶液;步骤2:称取出搅拌缸中20%的胶液后加入一半勃姆石,线速度2~3m/s,慢搅10~20min使粉料充分润湿,调整线速度6~8m/s捏合分散40~60min;步骤3:加入剩余勃姆石及分散剂,设置线速度2~3m/s,搅拌10~20min使粉料充分润湿,调整线速度4~7m/s捏合分散90~120min;步骤4:加入剩余20%胶液进一步搅拌分散,线速度6~8m/s,分散时间40~60min;步骤5:加入粘结剂进一步高速分散,线速度7~10m/s,分散时间40~60min;步骤6: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稀释、高速分散及粘度调整,线速度8~12m/s,分散时间40~60min;步骤7:加入无水乙醇溶液,开启设备真空泵,控制真空度≤

0.085MPa,公转20RPM进行慢搅脱泡,脱泡时间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丹许飞李云峰赵永锋孙延生王震沈豪玲任阳阳仲启方贾志涛袁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